外賣大戰還在持續,隨著大戰進入中盤,一些新的跡象已出現,可供觀察。
消費者在外賣大戰中,多數人并沒有設身處地地去想,既沒有把自己想成騎手或商家,也沒有把自己想成消費者。所以,他們一邊可以為優惠而高興,為京東宣布20分鐘沒送達免單而高興,同時覺得劉強東那么哥們,京東騎手的工作強度一定很輕松。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外賣其實是一門苦生意。網上流傳一個2024年劉強東內部講話視頻。他說,“京東外賣永遠賺的凈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
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還是陷入了信息繭房,外賣哪能賺5%這么高的利潤。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發布的全球在線外賣行業報告(《Global Online Takeaway (2024)》),2024年全球九家主流外賣平臺預測利潤率在1.5%-3.3%之間,算術平均值為2.2%。
這是摩根大通發布的針對全球外賣行業的報告,不會幫這些外賣平臺隱瞞利潤。就這么點利潤,所以,外賣,幾乎是一個消費者和騎手、商家面對面博弈的游戲。
騎手待遇要提高,商家利潤要提升,另一邊,消費者支付得更少。要想同時達成這三點,就得靠平臺的補貼。
平臺的確在補貼。在商家端,京東外賣初期采取“免傭金”吸引商家入駐,在騎手方面,京東宣稱全職騎手繳“五險一金”吸引騎手入駐,在消費者方面,以價換量,通過“百億補貼”發放大量優惠券,通過燒錢補貼搶占市場。
4月22日京東外賣訂單量達到峰值1000 萬單。相比這個單量,美團外賣2024年日均訂單約 6200 萬單,峰值達9800萬單。外賣是一個比拼規模的生意,要達成每日2000萬-3000萬單才能立足,所以,外賣大戰還將繼續下去。
那么,要繼續維持外賣大戰,平臺的錢也得省著花。所以,進入中盤,消費者和騎手、商家之間,張力也開始出現。
消費者端,京東不敢動,那么,騎手和商家這邊的承諾,就會打折扣,調整政策,先“卷”商家,再“卷”騎手。
根據新浪財經的報道,京東開始頻繁地調整補貼政策,將補貼成本不斷轉嫁給商家,引發已入駐商家不滿。4月25日,“京東外賣百億補貼要求商家承擔50%”,登上微博熱搜。有媒體報道,據商家反饋,活動上線時補貼成本全部由京東外賣承擔。一周后,商家需承擔30%-50%不等。而按照最新規則,商家承擔比例已全部上調至50%。雖然京東隨后辟謠,但指向的是不會強制。不少商戶在社交媒體曬圖回應,證實活動的確非強制,但補貼分攤比例也確實是50%左右,如不上活動,店鋪流量會降低。
另一邊,騎手也逐漸對京東外賣的配送時間規則開始不滿。比如前段時間京東宣布,超時20分鐘,消費者將獲得免單的權益,但這個成本卻是由騎手來買單。再比如,這兩日也有騎手稱,京東外賣只留給騎手20分鐘時間。
這一時間要求,比美團餓了么要少。這其實很好理解,京東的客戶、商家密度都更小,騎手跑一趟能同時送的單子少,這就意味著騎手效率低一些。彌補效率的辦法,就是在勞動強度上加大,車騎快點,上樓時快點,走路小跑。
那么,要達成這一點,必然對騎手進行考核。所以,在其他外賣平臺為外賣騎手 “松綁”,取消超時扣款,改為正向激勵時,京東,仍然只有用“超時扣款、扣分”的競爭舊辦法。這些辦法可能會帶來風險的老問題。這也是京東需要密切關注的。小米就是在聲譽急速上升時,遭遇事故。
比如從社交媒體上的一些截圖就能看出,京東下面的達達騎手,如果送達超時5分鐘,扣15%運費作為違約金;送達超時20分鐘以上,扣50%運費作為違約金。雪球上也有人曬出一份調研紀要,比如京東騎手保底五千,到手七千到八千。但如果京東還是罰款制度的話,騎手可能入不敷出。但這個美團、餓了么兩家“扣分代替罰款“的核心很少有人提。
不僅是時效和罰款問題,京東的“兜底五險一金“政策,也開始出現一些變化。
4月25日,京東騎手曬出的另一則截圖,也反映出京東政策的調整。截圖顯示,在招聘公告中,京東悄悄把“公司為個人承擔五險一金”的表述,加上了限定詞,變成了“一定時間內”;還有個版本是“目前由公司承擔五險一金繳納的所有費用“。
從“兜底“到”一定時間“再到“目前”,這些表述的變動,似乎也體現出政策上的搖擺不定,或者是一種管理上的混亂局面。如果真從早期“承擔所有社保成本”的預期,變成如今“一定時間內承擔”,這種政策上的波動,勢必又會給外賣騎手群體帶來認知上的混亂。
這并不出人意料,3月中旬我就在一篇文章中就預言了這個局面:
“需要社保的騎手,往往都是在城市安家,有小孩讀書等公共服務需求的。繳納社保,會極大地增加他們對“連續工作”的依賴性。那么,面對工作要求,他們的談判能力會降低,一個必然的邏輯結果就是,全職騎手的勞動量、勞動強度,會增加。
這很正常,全職必然會有考核。這種考核未必是單量,也會有很多其他形式。那天在百度直播訪談中,就和一個騎手聊到這個問題。騎手說,暴雨、大風天氣,全職騎手的壓力會大一些。所以,騎手要求每天跑滿12小時,都是必然的。而且,看起來,社保還打了折扣。”
外賣市場有競爭是好事,很多人希望京東成為外賣行業的鲇魚,但這個行業,只有2%的利潤,不可能出現想象中天翻地覆的改變。外賣是個多邊市場,涉及騎手、商家、消費者、平臺四方利益。平臺只有用技術、運營,才能以最大效率的去達成四方的最大共贏,僅僅依靠商業計謀,不斷改變政策,去套住騎手或商家,是實現不了這一點的。
普通人會簡化地去理解商業模式,比如拼多多就是賣便宜貨的,美團就是壓榨騎手的、小米是組裝手機的、淘寶就是賣貨的。對這些商業模式背后的技術含量,沒有正確認知。送外賣看似沒有科技含量,實際上,外賣其實是一門比拼效率、成本、算法、精細化運行的生意,里面的門道很多。
外賣行業從無到有,已經有十多年了,效率不斷在演進。最初外賣大戰的時代,各方拼的是資金和效率,誰的模式效率高,誰的資金足,就能笑到最后。那時大家都很粗糙,效率差不多。而現在,先入者和后入者,在規模效應,流程效率上,就會有差異。
美團、餓了么過去在算法、地圖、餐廳和消費者管理上,投入巨大,所以,能精確的匹配餐廳與顧客,騎手能精確地找到餐廳與顧客,能夠不迷路快速送達,能夠跑一次送5個訂單。通過這種方式,既降低消費者的支出,又讓騎手一天能賺300塊錢。
有騎手因為多次闖紅燈被系統暫停賬號,他在社交媒體上問:真好奇,外賣平臺是如何得知我闖紅燈的,按理說來,我的車也沒掛牌,也沒在車管部門備案,就算美團已經跟車管部門合作了,那也查不到我吧?
有人告訴他,外賣平臺跟交管部門合作,數據共享后,闖紅燈、逆行、超速,只要被監控拍到,就會跟騎手信息比對,就能查到你。正是這些能力,才能做到對騎手細致的管理,不采取超時懲罰措施。
京東目前還做不到這一點,必須進行超時考核。這也是為什么在一些騎手發的帖子中,京東要招熟手的原因,因為熟手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系統的不足。但熟手能認識路,卻無法做到跑一趟湊5個單。這就是效率上的不足。
從這個意義上,京東的補貼,本質上是彌補整個系統體系的不足。但體系的建設是長期的,這就需要巨大的資金,所以,我們看到京東在進行政策上的調整。
但外賣終歸是一個關乎民生的大市場,一頭連著騎手的就業,一手連著餐飲商家的生意。所有這些補貼投入和政策,要考慮長期性和穩定性,更不能把騎手的五險一金變成“限時補貼”,這樣只會在市場上引起更大的波動和混亂。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