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梭于樓宇之間,用腳步丈量著城市的溫度,用服務傳遞著人間的溫情。“五一”勞動節前夕,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市蜀山區美團外賣專送騎手大溪地站,外賣員張勝亮化身“外賣老師”,手把手教記者如何上崗,讓我們帶上頭盔,解鎖副本,出發!
上午10點半,合肥市大溪地商圈的人流量還不算太多,“這個時間段附近的寫字樓里點咖啡、奶茶的居多,居民區的單子大部分都是從超市買菜的。”張勝亮的“情報分析”剛落地,手機派單提示音響起,騎上小電驢,他一天的配送工作開始了。他教著記者如何接單、取餐、配送、聯系顧客,最終提前5分鐘將訂單送達。
“不是每個小區都讓電動車騎進去的,所以要提前留出跑步的時間,每天跑個兩萬步是常有的事情。”片區內大部分小區、寫字樓的管制標準張勝亮已經了然于胸,隨后他帶著記者來到附近的商場樓下領取“地理優勢BUFF”,“快到飯點了,這里飯店多,停在這里會就近優先派單。”
像張勝亮這樣的“專送騎手”,不需要自己搶單,主要承接系統派單。好處是只要開啟接單模式就不愁沒活干,但也意味著在系統“爆單”時需要竭盡全力承接訂單。
“下雨天最容易‘爆單’,有時候能一次同時派8單。”所以記住每家店的出餐速度,合理安排取餐順序、規劃路線,在多單并行時尤為重要,“路口這家快餐店制作的比較慢,取餐要等15分鐘左右,所以要先去別家取餐,最后到他家,這樣不容易超時。”張勝亮把自己的經驗親囊相授。
這位來自蚌埠市五河縣的“六邊形戰士”,當過窗簾安裝工、廚師、包工,卻在外賣行業找到了“本命職業”,“先在老家送了6年的外賣,小縣城的單量少,去年決定來合肥繼續送外賣,每個月的收入提高了2-3千。”張勝亮說。
來合肥短短一年的時間,對片區內的情況早已輕車熟路,“這個‘五一’我就不回家了,平臺的獎勵很誘人,11天沖固定單量,能拿700多元獎金呢!”張勝亮日均“戰績”50單左右,每單收益6-8元,他對“沖榜”信心滿滿。
說罷,午餐高峰期的訂單接踵而至,張勝亮再三叮囑記者“送外賣要以服務為宗旨,笑臉迎人。”“接到醫院的單子,別等電梯,容易超時,爬樓梯更快。”“學校的老師們常常接不到我們的電話,把午餐放在外賣處,記得要拍照發信息告知。”……記下這些“葵花寶典”,記者和張勝亮繼續出發。
臨近下午兩點,終于到了張勝亮的午飯時間,“錯峰吃飯”早已成了他的日常。他來到了一家快餐店,點了一葷一素兩個菜。“這家店對騎手有七折優惠,一頓飯15元左右。”張勝亮說自己經常來這里吃飯,有空調有沙發,下午可以休息會。
張勝亮回憶起這些年送外賣的經歷,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但感慨還是善良的人居多,偶爾送餐結束后客人送上的一瓶水都會讓他感激很久。“有時候顧客會點大米這種比較重的訂單,不管多么不方便,都要先把貨物放下來再敲門,不能為了圖方便拿腳踹門。對顧客客氣點,就會收獲到更多的善意。”
騎手的休息日由站點排班決定,幾乎每周張勝亮都有回蚌埠老家的時間,“老婆和孩子在老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很懂事可愛。”說完張勝亮舉起自己的手機壁紙向記者展示著幸福的全家福,“一點開手機就能看到他們,感覺很有干勁。”他滿臉驕傲地告訴記者,自己最近在悄悄籌備一場“驚喜”,二兒子喜歡踢足球,“這個月是他的生日,‘五一’的獎金到手后,我要買雙足球鞋帶回老家送給他。”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尚雅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