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2025上海車展)4月23日正式開幕。首日,余承東、周鴻祎、李斌、何小鵬等人便亮相展會,而曾經活躍于各大車展的雷軍此次卻和小米YU7一同缺席。
中國汽車行業近幾年風云變幻,一邊是技術創新的“狂飆突進”,一邊是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叵?年前的上海車展,業內人士看到了中國汽車行業的一個轉折--新能源大勢已成,科技企業迎來造車機遇。而2023年,上海車展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國際新能源汽車展,智能化技術創新開始集中爆發。當時,開啟人生最后一次創業的雷軍親臨現場逛遍各家展臺,為小米汽車的發布做著準備。
到了今年,上海車展來到40年的新起點,展會規模再創新高。小米汽車與鴻蒙智行等品牌迎來首秀,蘭博基尼、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以及現代、起亞、東風標致等韓系法系品牌卻不見身影。作為技術“頂流”的人工智能(AI)與汽車的深度融合成為一大看點,而關于智能駕駛的花式營銷則被按下“暫停鍵”。
“智能駕駛”宣傳撥亂反正
輔助駕駛、自動駕駛、L2級輔助駕駛功能、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等這類詞匯在汽車智能化時代反復出現在車企的宣傳中,但普通受眾可能并不理解它們的真實含義,更難以界定它們能帶來的功能范圍。于是便出現了“男子高速開‘智駕’睡覺1個多小時”的新聞報道,看得人心驚膽顫。
不久前,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會議強調,車企要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根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國標規定,只有L3級及以上才帶有自動駕駛這個詞,目前L2級的正規名稱,叫做組合駕駛輔助。從工信部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達57.3%。業內預計,到2030年L2級及以上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90%。L3級將是汽車智能化的一個分水嶺,多家車企已經獲批進入中國首批L3級自動駕駛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名單,但其從試驗到實際應用還面臨著諸多考驗。
作為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WeRide與博世(Bosch)合作開發L2級輔助駕駛解決方案。該公司也向我們明確了目前輔助駕駛的使用情況,即駕駛員在相應的輔助駕駛功能使用過程中,對車輛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如果駕駛員啟用了相應的輔助駕駛功能,則輔助駕駛功能會為駕駛員提供部分便利性的輔助,如撥桿變道、上下匝道、自動泊車、城區導航輔助駕駛、高速導航輔助駕駛。系統會在駕駛員持續在環(手握方向盤且目視行車方向正前方)時,完成由駕駛員發出并確認的一系列指令,并持續監督駕駛員在環狀態?!?/p>
“輔助駕駛”便成為本屆上海車展的一個熱詞,在展臺標語和企業宣傳冊中高頻出現。
比亞迪“天神之眼”正式更名為“駕駛輔助系統”;理想汽車L6智能煥新版全面升級AD Pro輔助駕駛;Nullmax展出全棧自研的MaxDrive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德賽西威與高通技術公司共同推出一系列組合駕駛輔助解決方案,支持L1至L2級及以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功能。
輔助駕駛迎來安全大考
與“輔助駕駛”合規宣傳相關的便是企業更加關注汽車安全性能的展現。
余承東與馬東、黃渤在華為展區舉行了“車展老友記”,進行交流體驗。“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成了余承東最新口頭禪。小米汽車展臺的SU7展車特別在車門應急機械拉手位置貼上了醒目的紅色標簽,注明“非緊急情況請勿使用”。四維圖新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構建了從底層安全到用戶價值的五層金字塔模型。
其實對于輔助駕駛的安全性能我們也不必過于擔憂。技術發展與安全性增強應是相輔相成?。多技術組合發力正成為提高汽車安全性能的關鍵路徑,為駕乘人員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防護網。
▲全新奇瑞星途星紀元ET增程四驅
采用文遠知行ADAS解決方案
文遠知行舉例,單一構型的傳感器已經不足以滿足復雜場景下的輔助駕駛需求,業界普遍選擇通過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相機+激光雷達構成的融合感知,而端到端大模型則有助于感知、決策、規劃更加高效協同。DMS+方向盤握力檢測或方向盤扭矩檢測,配合一些視覺、聽覺、體感的警示系統,更有利于防止駕駛員出現使用輔助駕駛功能時長時間分心的行為。
輔助駕駛技術的開發速度不減
對于智駕宣傳的規范并非阻礙技術的發展,而是促使其回歸正軌。寶馬集團董事高樂表示:“我們歡迎工信部新規的討論方向,它并非延緩輔助駕駛技術的開發速度,而是為行業劃定了更清晰的安全底線?!倍鴮⑷斯ぶ悄艿惹把丶夹g與汽車的深度融合,更是帶來了新的應用和體驗。
寶馬聯合阿里巴巴深度定制的兩大BMW專屬AI智能體在車展上全球首秀。同時,定制AI引擎加持的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也在展臺首次亮相,融合超過600萬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偏好。
文遠知行自研AI端到端大模型,在執行駕駛任務時會考慮到現實世界中的復雜因素,還能夠預測可能的情境。文遠知行表示,AI端到端大模型利于車輛在復雜的感知、預測和規劃任務中擁有高效率的出色表現,其持續學習和優化的特點也讓技術進度形成飛輪效應,從而以有限的資源投入實現高效地成果產出。
毫無疑問,智能駕駛正在向我們加速駛來,從單車智能發展為城市“神經”。在蘇州,智能網聯車在國內首條可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的“智慧高速”上進行試驗;在北京,文遠知行新一代量產Robotaxi「GXR」獲準開展“車內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收費服務,覆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高速路段和經開區、北京南站等城市場景。
▲ 文遠知行新一代量產Robotaxi GXR在北京
在文遠知行看來,未來駕駛輔助系統的發展將朝著硬件需求下探、用戶體驗上探和智駕可用率大幅提升的三個方向發展。傳感器、算力端等硬件成本下降;輔助駕駛功能從“能用”到“好用”、“有路就能用”,極端天氣等更復雜場景同樣可用。
發展40年,上海車展已經成為觀察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路徑的一個重要窗口。其歷史軌跡與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高度同頻,同時也是汽車工業變革的風向標。當電動化滲透率將達60%,智能駕駛回歸安全本質,中國汽車智造正在改寫全球產業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