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凡
編輯|Jasmine
“看得出,你是真的喜歡!”
上周五下午是本學期最后一堂老年大學的攝影課。上完課,我和幾個同學相約一起出去采風,老師這樣對我說。因為我經常缺席,經常最后一個到課堂,卻毫不猶豫地參加這次采風活動。連老師都覺得意外。他唯一找到的理由就是,因為喜歡,所以堅持。
對自由和世界的向往,讓我入坑攝影
我第一次買來單反相機的時候,是2010年入手了佳能EOSkissX4。買來之后我不會用,連對焦也不會。從傻瓜機到手機,只需要入框,咔嚓就可以的操作,一下子要去學習一本厚厚的說明書上的內容才能拍攝,沒有耐心,更沒有時間!于是,這臺單反相機就這樣放了十幾年,只是偶爾出去旅行,會叮囑一下家人帶上,自己卻很少去碰,就像這東西帶電,一碰就會觸電。
相對于時間給人帶來的變化,閱讀也好,培訓也罷,都顯得微乎其微?;蛟S,閱讀和培訓的作用,也需要時間這個雪球不斷地滾動積累,才會有量到質的轉變。這種轉變伴隨著境遇的轉變,帶來心智和心態的轉變。
當孩子們的背影漸行漸遠,當職場里的你變得無足輕重,自然,原本用在別處的時間就回流。有人在這洪流中迷失,消沉,有人卻可以成功上岸。去雕琢一塊玉,學會放下,舍去,切割掉那些世俗賦予我們的虛榮,執念,還有虛妄。此時人生的修煉似乎才剛剛開始。開始專注,慢慢打開,慢慢覺醒。像進入一場生活的冥想。攝影便是我從心出發,帶著信仰,帶著深情,帶著思考,回歸自我,也走向世界的路徑。
可能是疫情,那段把我們關在家里的日子,雖然經常因為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對自由大打折扣,卻讓住了二十年都不太認識的鄰居們,在群里隔空相互交流起來。那時,各種主題的群也開始出現。看到有些鄰居拍攝的照片,我便進入了攝影群??粗戏◣焸兊淖髌?,我也開始躍躍欲試,于是就想起家里還有那臺放著不用的相機。我把相機拿去維修店,在那里做了一次徹底的保潔。店里的工作人員對我說:再晚一些時間,你的相機就報廢了。
剛開始在小區里拍攝的時候,我拿著相機都很害羞,還特意用圍巾把相機遮起來,怕被鄰居看到,雖然我和他們相互都不太認識。別的小區的朋友把我也拉進了他們的小區攝影群。現在進了數不清的攝影群,眼睛有點不夠用。
我就這樣入了坑。而更深的坑在后面等著我??傆腥藢ξ艺f,你的相機太老了,像素太低了,現在都升級了。于是,我下定決心去買了個新的。但其實,我們有時候在后期的時候,還會故意把畫面弄得飄忽不定,朦朧不清的那種氛圍和意象,卻去買個像素很高的,連毛孔都一清二楚的相機。到頭來,我發現我還是喜歡原來那個落后的相機。
就像我不太喜歡紅色的花,但是到了春節,年宵花的色彩總是以紅色為主。我在花市里轉了半天也不敢買一盆白色的蝴蝶蘭回家。生活在世俗里,總得要多多少少跟著世俗走,不然就只能跌入那種不食人間煙火,去到高處不勝寒的孤山野林,做一只孤鳥了?;蛟S也是因為這個,我依然是一個世俗之人。享受著世間一切的美好,也接納著一切世故。
將那悠揚的鐘聲留在我的相機里
學習拍攝之后,我對旅游的熱度也就不斷加深。相機帶著我走向世界,而攝影和寫作一樣,需要打開所有的感官。
2022年,疫情后期,當各國的國門再度緩緩打開時,十一月我便迫不及待地買了機票,飛往日本。盡管回來之后,我還要接受7天的酒店隔離。
十一月,正值秋季京都紅葉最好的季節。這一次,我真正見識了雨中的嵐山。我們游嵐山的那日,正好陰雨綿綿。雖然雨水對出行帶來不便,但是,嵐山被細雨澆灌之后卻愈發秀麗。楓葉帶著水珠讓紅色更加透亮,石板路上留下了無數慕名而來者行走的印記,濕潤中發著亮光,落葉繽紛的小道更像一幅美拉德色系的油畫。我們朝著常寂光寺拾階而上,又穿越在寺廟周圍的崎嶇小道,緩慢地行走在被紅葉包裹著的小山坡。此時,“咚”的一聲,堅定、洪亮而深沉的鐘聲在空中回蕩良久,然后拖著長長地尾音越來越輕越來越輕,直到悠揚之聲消散而盡。又是“咚”的一聲。鐘聲與鐘聲之間均勻地間隔著停頓,一下,兩下,無數下的鐘響環繞著浸潤的山谷,也震蕩耳膜透過肌膚深入靈魂。它并不陌生,卻也并非那么熟悉,它離我們不遠,卻時常遙不可及。它就像一個千古絕唱。
終于,我們遠遠地看見了那臺巨大的鐵鐘,便和眾人一起朝著那個方向走去。一座鐘,像是一尊沒有金裝的佛,莊嚴地佇立在那里。一個穿著藍色工服的白發老人,兩只手一上一下,牢牢抓住一根粗壯的繩子,上半身微微弓背,低著頭,安靜,專注,虔誠,心無旁騖,然后,突然發出恰到好處的力氣用圓木撞向鐵鐘。鐘聲便在瞬間傳遍山野。他每一次的重復,都是一塵不變的姿勢,紋絲不差。簡單的動作之中,凝聚著無窮的力量,是一種超凡入圣,是空的境界。物我兩忘,心無雜念,如這鐘聲一般清澈洪亮,警示眾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這句話反過來,細品之后,會發現是一種全然不同的人生境遇。這一幕,相比于嵐山聞名于世的景色,更觸動我也更讓我感動。畫面,和著鐘聲,便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耳旁,一如一次禪修。
熱愛可抵歲月長
一大早,大巴向著洋山港方向,行駛在從蘆潮港到洋山深水港,如巨龍一般的東海大橋上,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杭州灣北部海域。讓海面不顯得蒼白而孤獨的是風力發電站巨大的、不停旋轉的風葉。風葉連成一長條白色的線條,給平靜的海面帶來動感。
上海這座城市雖然靠海,但上海人看到海的機會卻不多。此時,整個大巴里的人都興奮不已。這本來就是一個中老年人組成的枸杞島旅行攝影團,還沒到洋山港,尚未坐上載我們去看真正的蔚藍色大海的船只,大家的相機都已經從包里拿出來了。
大巴的座位是根據報名參加的先后排列的。此時,更能體會到坐在前排的優勢,對著司機邊上的大玻璃窗,對著蜿蜒伸展的橋身,這景確實難得拍到。一個大姐,穿著白色的防曬衣,衣服上掛著好幾個可愛的掛鉤,可以掛住手機,眼鏡,帽子等等隨身攜帶的物品。她拿著相機,索性坐在了上大巴時經過的最后一格臺階上,手拿相機,不停地對著前方的景色按下快門。這一幕,比窗外沒有變化的景色更讓人感動,于是,我偷拍了一張她的背影。
在已經成為綠野仙蹤的無人島上,我沉浸在那些無人居住,被常青藤肆意包裹的舊房子,就像迷失了的愛麗絲。等到想要再往前走的時候,發現自己早已掉隊,團隊的人紛紛散開在無人島上不同的角落,各自尋找著拍攝的角度。此時,正好遇到同隊的隊友,說了幾句話,然后突然意識到她就是大巴上坐在最前面拍攝的那位大姐。近距離一看,能看出她的頭發是假發,但戴著讓她更顯精神,并不違和,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她本身的秀發。她說她已經七十四歲,仍然在老年大學的攝影班里學習。這次和閨蜜一起出來。我說,好羨慕有這樣的同伴。她說,是在老年大學里結識的,而且,姐妹兩個還是同歲。
“她腳痛,所以今天沒出來?!贝蠼阏f道。原來如此,要是一起的話,這半途中我肯定找不到伴。我就拜托大姐給我拍幾張照。
一個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尤其是跟著團,很難有自己的照片。因為大家都忙著拍攝。那些喜愛攝影的人,因為自己忙于拍攝,并不喜歡也沒有功夫給他人拍照。而我獨自一人去旅行的時候,我會帶上三腳架,自拍。效果往往還很好。更重要的是,不會受到時間的影響。而在團隊里,就沒有時間的自由。
她給我看她相機里我的照片。我順口夸了大姐的相機,拍得真好!不想她來了一句:“那是當然,我的相機抵你十個。”
“我才換了沒多久,這還是店里老板推薦的一鏡走天下呀!”不過,我得承認,的確不是像她那樣的紅圈。
“相機還是要買好的呀。再說,你還年輕,可以拍幾十年,越早買越好啊?!?/p>
大姐的話比任何平臺的直播更有說服力。從那之后,我想要一個更好的鏡頭的想法一直揮之不去?;貋砗鬀]多久,我就去換了一個鏡頭。既然要用好多年,不如早些買,讓它在我的生命中伴隨我的時間長一點。
所有的器物,不管是一把菜刀,還是一口鍋,用了時間長了都會長出靈性。它們會攜帶上主人的氣味和個性,懂得主人的習性。器物也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共同游歷在人世間的歲月之痕。
在綠皮車廂重溫舊夢
一次,兩次,無數次,童年的記憶召喚著我出發,上路,如同尋覓昨晚依然鮮活的夢境。
隨著一聲巨大如雷的嗚鳴,火車像是憋了很久之后的喘息,濃濃的白煙從火車頭的頭頂噴薄而出,在夜晚的風中飄向深藍色的空中,飄進站臺,彌漫在整個擁擠的火車站。兩只溫暖的大手緊緊地捂住我的耳朵,在這煙霧里我記不清是爺爺的還是奶奶的,是爸爸的還是媽媽的。然后就聽到每次都差不多一樣的話:不要讓孩子驚嚇到了,受驚了就會生病。經過慢車的路途之后,不知為何我總是容易生病,大人們說是驚嚇的,或是著了涼,但沒有人會說是車廂里的病毒感染的。他們總是用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證據來判斷原委,直接得就像他們的愛。
從南京回上海,我選擇了比高鐵慢兩個小時的綠皮車。坐慢車旅行,一直是我的夢想,如同去重溫一場舊夢??上暇┎贿h,四個小時的火車比起小時候從上海到浙江要花一天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好歹也是綠皮車,時間不會被快速的車輪壓縮,慢慢搖晃的窗前,田野,公路,橋梁,山川河流都更加清晰。
“不要對著窗外拍照,更不可發到抖音啥的上面去!”一個男乘務員看我拿著相機,這樣警告我。在他嚴肅的表情和威脅的語氣下,我擔心他把我趕下車,或者把我的相機沒收,再或者發聲什么我想不到的尷尬的事情。我頓時失去了以往的勇敢,連連說,好好好,心里卻很納悶,手機可以拍,為啥單反和微單就不行呢?他們禁止的到底是什么?
他的話馬上又招來了整個車廂人的關注,眾人嘰里呱啦討論起我和相機。一個大姐對著我怒目而視,用上海話說道,“不要拍我!”我說,不拍不拍。相機和我一樣的無奈,直到夜幕降臨,直到夜光布滿車廂和曠野。
今天的內容來自每日書
在每日書,記錄你的生活
5月每日書報名倒計時
今晚破冰,期待你的書寫!
點擊小程序報名
虛構 Fiction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大師工作坊
(中/英文,敬請期待,2025/07)
(英文,報名中,2025/05)
類型小說
(英文,已完結,2025/04)
非虛構 Non-Fiction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進行中,2025/03)
劇本 ScriptWriting
(中/英,敬請期待,2025/09)
詩歌 Poetry
里所詩歌工作坊(中文,敬請期待,2025/08)
(中文,2023)
每日書 Daily Writing Community
5月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5月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共寫班(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自由書寫班(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Daily Writing(英文,每季度開展)
線下活動 In-Person Events
寫作聚會(北京/上海,不定期舉行)
在地寫作
(2017,上海)
出版 Publishing
出版作品
文學經紀
合作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未讀、天津人民出版社、微信讀書……
新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