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云是大理百二河山上最靈動的景觀。一年四季云聚云散,云舒云卷,從早上的晨曦到夕陽西下時的晚霞,都非常精彩?!狈_《大理云景》,楊家駒將一幅幅照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影集里是他二十余載“捕云”,鏡頭定格下的蒼洱間無數個風云際會瞬間。
楊家駒今年75歲,從事業余攝影近40年?!按罄硪燥L花雪月著稱于世,而我醉心于大理山山水水的同時,更鐘情于山水之上春夏秋冬的云?!?/p>
一年四季,楊家駒都在“捕云”。而想要拍到一張好的云景絕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須得“看得懂”“追得上”“等得住”。
想要拍云首先要“看得懂”氣象,這樣才能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會有精彩、奇妙的云,同時能“追得上”,云景轉瞬即逝,每一幀都獨一無二,如果錯過了,那便是再也難以復刻的風景。“在拍攝‘冬’這一章的第一張照片時,我幾乎一夜沒睡,凌晨看見有雪,我立刻驅車趕往三塔。本來我想多拍一會兒,結果家里打電話來說有急事,沒辦法,我就離開了,等下午再回來,雪已經化了?!?/p>
楊家駒拍攝的三塔雪景
還有一點就是“等得住”,要等云升、等云變,等一抹朝日的霞光,送一縷夕陽的紅暈。“在朝朝暮暮行攝中需要付出許多艱辛,對我來說,起早貪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忍饑挨餓是家常便飯?!蹦赀^古稀,他時常背著十幾斤的攝影設備四處“捕云”,為一個精彩的瞬間,一等就是幾個小時。
楊家駒外出攝影時
“他的身體不好,我不是很支持他四處奔波。”楊家駒的愛人李曉莉說。但為了拍到精彩的照片,楊家駒常常“先斬后奏”,“很多時候我出去拍朝霞她都不知道,我悄悄起來出去拍,回家開門插鑰匙的時候,我都輕手輕腳的。”
但其實,愛人是楊家駒“捕云”路上最堅實的后盾。他時常四處奔波,拍攝云景,愛人便會為他照顧好家里的老母親和小孫女?!懊看嗡獬鰯z影回來,總是帶著許多照片,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天??粗臄z的成果,我覺得他做的事是很有意義的?!?/p>
隨著拍攝的作品越來越多,2022年,楊家駒有了制作一本以“大理云”為主題的攝影集的想法,“我拍過大理無數的風光和人文照片,總想把我心中的大理整理出來,展示出來。由此《大理云景》便應運而生?!彼麖淖约?0多年間拍攝的在諸多攝影作品中優中選優、精益求精,選出了289幅攝影作品,并結合攝影內容,給每一幅圖片配一副楹聯。
為了影集的制作,他嘔心瀝血、盡心竭力,從影集的裝幀設計到封面、內頁,以及春、夏、秋、冬四章的整體設計都親力親為。書中的前言、后記、詩詞、繪畫都是他親自提筆,甚至封底的印章都是他親手篆刻。
《大理云景》從構想、設計、編輯到完成用了將近三年時間。在此期間,楊家駒因病七次住院,兩度情況危重。在重癥監護室中,他仍心心念念著《大理云景》的制作?!拔以贗CU時,不知道能否渡過難關,便向我的愛人、親友、老師托付了這件事,請他們一定要將影集完成?!?/p>
在愛人的悉心照料和親友的關心幫助下,楊家駒身體逐漸恢復。他康復出院后,又繼續投入了攝影集的制作中。
終于,《大理云景》在幾經修改、不斷完善后,于4月26日首發。影集里,春日的“水映云影浮蒼?!迸c冬日的“崇圣千秋凜霜風”在書頁間流轉,夏日的“蒼山白云舞仙姿”與秋日的“玉洱碧鏡映寒云”在光影中對話。他用289幅攝影作品講述了“風花雪月景,春夏秋冬云”的動人故事。
“方寸中,追光瞬間風花雪月百二河山景;乾坤下,捕影凝固春夏秋冬萬千歲月云?!庇凹装l時,楊家駒有感而發,“不忘《大理云景》初衷,就是要從‘云’的靈動出發,運用攝影把風花雪月景表現出來,展示于世,回報生我養我的這片故土。”
影集出版,是楊家駒過去幾十年拍攝生涯的總結與凝聚,但蒼洱大地云卷云舒、云聚云散,“詩情畫意寫不盡,惜晚情、抒新篇?!苯袢沼謺泻苊赖脑?,楊家駒整理著自己的設備,再次出發“捕云”去……
《大理云景》部分作品
記者:韓玉婷 羅秋爽
編輯:陳琳玲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