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新熵 新消費組
作者丨茯神 主編丨九黎
外賣大戰的最后一名重量級選手,終于以一鳴驚人之姿正式入場。
4月30日,餓了么官方公眾號發文宣布,將進一步加大平臺補貼力度,即日起開啟平臺“餓補超百億”大促,APP內也已上線“超百億”口令詞入口。
前一天的29日,就有網友爆料在阿里園區附近看到有人在打印餓了么的橫幅,并標有百億字樣;也有網傳消息稱 , 此前餓了么研發已經加了一周的班,一般 情況下, 這種 信號 意味著有新活動需求。
自京東今年2月正式宣布進入外賣業務,以及后續美團在輿論上的被動應戰,外賣市場硝煙再起,戰火越燒越旺。該階段,不斷有外界的聲音 期待 餓了么的 動作 ,也擔憂會不會被 紅黃大戰 “誤傷”。 如今看來 ,餓了么的不鳴則已, 不僅是其 作為上一輪外賣大戰勝者之一的從容,更懂得“流水不爭先 ,爭得是滔滔不絕 ”的道理。
事實上,“餓補超百億”活動的苗頭展露得更早。4月27日,“餓了么 今天 便宜到不敢點”話題,就一度沖上了微博熱搜。可見,餓了么并非如外界所言,在京東與美團打口水仗時早已躺平,而是在消費體驗維度 持續 發力。 畢竟說得再天花亂墜,也不如實打實地干出成績。
除了補貼到實處的讓利,兄弟業務淘天旗下的即時零售“小時達”,在同一天宣布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 升級后的淘寶閃購將聯合餓了么共同加大補貼,全力圍繞消費者提供最大福利優惠,如免單紅包、免單奶茶、大額滿減外賣券等超級權益。餓了么+淘寶,強強聯合 儼然是打出一套組合拳的架勢。
戰爭的藝術就是要牢牢把握主動權,不被對手牽著鼻子走,同時發揮獨特優勢,將戰局帶入自己的節奏當中。餓了么的出手,或許將一舉奠定 新 外賣“三國殺”的新走向。
外賣大戰剛見真章
京東的來勢洶洶,確實打了美團一個措手不及。
其“勢頭”背后, 自然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和補貼。但這些手段在經歷了上一輪外賣大戰的美團和餓了么眼里,也應該早已司空見慣。
真正觸動且逼迫美團下場回應的,還是京東“檄文”一般的幾封公開信。不管其中的事實和夸張成分比例幾何,二者除了短兵相接的補貼大戰之外,在隔空對話的唇槍舌劍上也是絲毫不敢放松。
相較之下,餓了么的低調顯得有些老神在在。 但 其實, 細看不難發現, 餓了么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
有一些習慣在餓了么上下單的用戶早已發現,不足10元的午餐、幾毛錢的奶茶,近期都比平時常見了許多。4月18日, 餓了么 的官方 微博 也 發 出 一條 意有所指 的動態:“不打口水戰,只送口味蝦,2000份小龍蝦免單紅包。” 在宣傳活動的同時,表達了對待這一輪外賣大戰的態度。
大戰不怕打,燒錢誰都會。但怎么打,怎么燒, 是需要有策略和戰術的。
這場由京東點火的外賣大戰,持續還不到三個月,恐怕隨著餓了么正式地官宣下場,才算真正進入到了重頭戲階段。
一方面, 外賣 輿論攻防 戰, 已經 讓 圍觀的看客們產生了審美疲勞,吸引到的冗余流量到了乏味四散的時候,留下來的真正用戶則時刻在意著消費體驗的優劣。餓了么的擇機入局,不僅能夠再度挑起話題熱度,而且能夠有效承接更加精準的流量和用戶,不排除在口碑上反而能達到后來居上的效果。
另一方面,屏蔽掉口水仗的干擾,回歸到外賣服務的核心,平臺之間比拼的仍是對需求和供給兩側的精細化運營。在這個層面,更早進入外賣行業的餓了么,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隨著外賣高峰季的夏日到來,餓了么投入超百億補貼的效果,也將獲得成倍增長的反饋。
硬實力不打口水仗
在外賣行業進入“深水區”競爭的當下,補貼戰其實并不足以構建出長期的壁壘。
更難的是,假如沒有科學經營積累沉淀下來的基建網絡,短期的讓利遲早也會讓用戶隨著燒錢的停止而棄平臺如敝履。
京東的決心和底氣當然不是來自于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其自營的物流體系本質上也具備了即時配送的能力,更何況 , 美團還在依賴多年搭建起的外賣大軍 開始布局 電商,二者 狹路相逢 ,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的碰撞。
餓了么堅持不打口水仗的決策, 或許是明白, 大家最后還是要回到戰事的主軸上來, 即時零售未來的話事權,已 不僅是 補貼和 履約能力的比拼,更是用戶運營的較量,以及對 AI 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去年10月的即時電商未來商業峰會上,餓了么 就曾表示 ,未來三年將堅定“1+2”長期戰略。其中,“1”代表要做健康增長、更懂消費者的到家餐飲平臺;“2”則代表專注于建設好“符合餓了么特色的即時零售”以及“面向市場價值延展的即時物流網絡”兩個新賽道。
外賣大戰還只是那個“1”,“餓補超百億”與“淘寶閃購”的同時推出,才是那個“2”。 看來 ,餓了么不只是不打口水仗,更不打無準備的孤軍之仗。
口水仗的短期流量效應直觀,可餓了么多年來的經營積累下,各種活動策劃、營銷IP深受用戶喜愛每每出圈,稱其掌握了“流量密碼”也不為過。去年夏天的奧運會期間,餓了么激發了超2.5億人次參與“開心運動會”互動游戲,帶來平臺上諸多商家品牌實現超100%的突破性增長。
技術層面上,3月中旬,餓了么運用AI技術研發并上線了“全息盾”系統,加強平臺對于門店和商品的合規性治理;4月初,又面向商家側全量發布商家入駐AI助手。
騎手關懷維度,4月底,餓了么落地了首個“北京騎士之家”,全國首份網約配送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也在上海誕生 ,五一勞動節期間,餓了么還為騎手準備了30萬的免費“騎士餐” 。
如此種種不像燒錢補貼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的底座硬實力,才是餓了么多年以來孜孜不倦發力的地方,同時也是其避開口水仗,只拼硬實力的底氣所在。
劍指即時零售高地
2024年6月,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 在一場公開對話中, 就已 對餓了么的戰略地位進行了定調:“ 外賣配送或許不是阿里的核心業務,但餓了么對阿里 和 淘寶來說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 這種基礎設施是高壁壘 、 戰略性的。 ”
京東與美團的互攻腹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遠場傳統電商與近場即時零售的邊界消融。于是,二者本來相對獨立的優勢,可以快速切入各自短板,進而不可避免地產生摩擦。
餓了么之所以沒有這方面的焦慮,就是因為其在阿里體系內,早就與淘天業務形成了這種背靠背的協作關系。淘寶和天貓上豐富多元的貨架供給,可以讓餓了么 同時滿足更多用戶 的消費場景 ;餓了么強大的即時配送網絡,也能夠讓淘天的商家品牌快速響應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去年7月,淘寶 的 “小時達” 就已經與 餓了么深度合作,覆蓋 到 超市便利、藥店、蔬菜水果、酒水飲料、鮮花綠植等品類。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淘寶小時達 一 側已為餓了么提供了數百萬量級的新消費者。
去年10月,餓了么 也 推出 了 近場官方旗艦店, 利用各種 線下 的 前置倉、店倉一體門店、店中倉等,讓零售品牌可以統一運營,并串聯起阿里生態內 其他的流量入口。
身處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中,餓了么與淘寶、支付寶、高德等多端共振聚力,突破即時零售時間和空間履約限制, 無疑可以 更好幫助商家服務好消費者,鑄造“時空”場景經營新范式。
配送半徑與商家資源 的爭奪,已是即時配送上半場的賽點 ,餓了么通過“技術基建+場景融合+組織進化 ”構建起護城河 ,或可成為行業中場戰爭的分割線 。外賣行業的競爭,本質是生態效率的競爭。當平臺從流量分配者進化為價值創造者,行業才能真正走向良性繁榮。
這場戰爭的終局 , 或許不取決于短期補貼力度,而在于誰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可持續的模式,重塑整個即時零售服務的價值鏈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