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廖永州談矮小癥:別讓等待耽誤孩子未來
“我家孩子比同齡人矮半個頭,會不會長不高?”這是門診中最常聽到的焦慮。作為深耕兒科領域30余年的中醫專家,廖永州醫生總是充滿憐愛地注視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花朵,我們要做的是幫他們找到最適合的生長節奏。”
02、看得見的身高,看不見的危機
廖醫生發現,許多家長存在認知誤區:盲目等待“晚長”、過度依賴補品、陷入信息洪流焦慮。臨床數據顯示,我國矮小癥發病率達3%,但就診率不足15%。廖醫生強調:“孩子身高增長就像馬拉松,3歲至青春期前是黃金儲備期,錯過這個階段,再追趕難度倍增。”
03、廖醫生的調理秘訣
廖永州醫生從事中醫臨床30余年,在治療兒童身高矮小方面有獨特的中醫理論,主要如下:
1.陽氣與生長發育相關
廖醫生認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賴于陽氣的生發,陽氣就像身體里的“小太陽”,能溫暖身體、推動氣血流動、滋養五臟六腑,充足的陽氣有助于促進人體正常生長和發育,包括身高增長。那些總是生病、陽氣不足的孩子,身體能量不夠,就難以長個子。
2.脾腎與身高關系密切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腎主骨生髓,對孩子的骨骼生長起著關鍵作用;脾負責運化食物中的精微物質,若脾虛,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會變弱,影響生長發育進程。孩子不長高往往是腎脾功能不足的表現,如腎精虧虛無法充分滋養骨骼,脾虛影響營養輸送,都會導致身高矮小。
3.整體調理體質
廖醫生強調從整體上調理孩子的體質,認為孩子脾胃虛弱、腎氣不足、肝氣郁結等都會影響生長發育。其采用的“脾腎雙補療法”直擊長高核心:先用太子參、茯苓等藥材喚醒脾胃,讓孩子主動吃飯、消化順暢;再以牛膝、骨碎補強筋壯骨,把吸收的營養轉化為生長動力。
同時根據每個孩子的體質差異調整藥方——便秘加谷芽消積食,盜汗添蓮子固表止汗,配合每天半小時跳繩、摸高運動,很多孩子一個月就能肉眼可見長高長壯。
04、早知道中醫這么管用何必糾結打不打激素
孩子挑食嚴重、吃幾口就喊飽,夜里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小小年紀眼袋青紫、舌苔厚得像刷了層白漆,個頭比同齡人矮了大半個頭……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問題,在廖醫生眼中都是脾胃虛弱的信號——就像貧瘠的土地種不出茁壯的秧苗,脾胃失調的孩子連營養都吸收不了,更遑論長高。
去年一位江西男孩5歲身高僅1米,骨齡落后兩年,廖醫生用四神湯加減方調理三個月,孩子胃口大開、睡眠安穩,半年追高6厘米,家長十分感慨:“早知道中醫這么管用,何必糾結打不打激素。”
05、三個月中藥調理孩子長高了
記得那個總坐在教室前三排的男孩小宇嗎?經過三個月調理,他的年生長速率從4cm躍升至8cm。“原來中藥不是慢郎中!”媽媽驚喜地發現,孩子不僅長高了,連胃口和睡眠都改善了。廖醫生總是提醒:“治療不是單方面用藥,而是重建家庭健康生活方式。”
廖永州醫生提醒:3-12歲是身高干預黃金期,中藥調理安全無副作用,及早干預能幫孩子多爭取5-8厘米生長空間。與其日夜焦慮,不如給孩子一次科學助長的機會。當您發現孩子衣褲兩年不短、排隊總站前排時,請別再僥幸等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