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22日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已致26人喪生、數人受傷。印方認定巴基斯坦與襲擊有關聯,于23日宣布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暫停兩國間一項重要的水資源分配條約、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巴方人員等。
莫迪(資料圖)
這讓印度感到非常憤怒。在印度看來,巴基斯坦政府是幕后的“組織者”。所以,事件發生之后,印度便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措施,這其中就包括了暫停印度河水共享的合作,如果巴基斯坦長期得不到水資源的話,它們的農業將遭遇非常重大的損失。而且,最新消息顯示,印巴雙方軍隊在24日夜間發生交火,雖然“沒有向平民開槍”,但所有跡象表明,印巴關系正在螺旋下降。巴基斯坦方面也發出了警告,可能將爆發“全面戰爭”。這個時候,印度總理莫迪中斷了訪問回到國內,坐鎮中央來應對這場危機。
盡管這次交火的等級很小,居民日常生活都沒有受到干擾,但考慮到當前印巴劍拔弩張的背景,半點火星都容易導致局勢驟然升級。此前,一股武裝團伙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進行了武裝襲擊,造成多人傷亡。事后,巴方雖然也發表了譴責恐怖行動的聲明,但印度一口咬定這股武裝勢力是受到巴方支持的。類似的事件一旦發生,是不是“假旗”行動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巴有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如果有一方已經蓄勢待發,那么是幕后推手的嫌疑也就濃重幾分。
莫迪(資料圖)
印度政府非常憤怒,加上莫迪強硬的報復風格和以小博大的思維,立刻就將這一襲擊歸咎于巴基斯坦方面的挑釁,于是僅僅24小時不到,印度方面就宣布了外交和戰略上的反制措施。
23日當天,印度關閉了通向巴方的唯一陸路通道檢查站,并全面開始驅逐在印的巴基斯坦公民,要求在48小時內離開印度。隨后印度單方面終止履行《印度河河水條約》,停止該河與巴方共享。
面對印方行動,巴政界高層呼吁各黨派在危急時刻擱置分歧,團結在一起應對印度的行動。巴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則召開緊急會議制定應對措施。巴政府暫時還沒有展開行動,但有政府消息人士對外透露稱,巴政府已決定對印度作出強有力的外交回應。在現階段,雙方的博弈還保持在外交領域,但這起事件最終引發兩國間軍事對抗的風險依舊存在。克什米爾問題本就是印巴間難以解決的問題,雙方已多次圍繞此地大打出手,而現在的情況與2019年時有相似之處。
莫迪(資料圖)
印巴有過三次全面沖突。第一次是1947年至1949年,圍繞克什米爾歸屬問題的第一次戰爭,結果是一分為二,各控一邊,形成直到現在也沒有太大改變、但雙方均不承認的分界線,也是全世界至今最著名的未定國界線之一。第二次是1965年,印度企圖大規模滲透并多占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反擊,雙方坦克集群在荒漠激戰,最終誰都沒占上便宜,重回戰前邊界線。印度這種慣性的蹭蹭蹭戰略,確實令人無法忍受。第三次是1971年,印度趁巴基斯坦的東半部領土鬧分家,趁你病要你命,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東巴分家成功,是為今天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領土縮水18.5%,人口縮水45%,實力大損。戰前印巴兩國規模勉強相當,戰后巴基斯坦淪為小國,永遠失去了和印度抗衡的實力基礎。
對于這次恐襲事件,首先我們應該清楚,無論是世界上哪個國家對于恐怖組織都是非常深惡痛絕的。而且,之前在巴基斯坦也發生過針對中國人的恐襲事件,中方也進行了妥善的處理。其次,這次恐襲事件的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也沒有任何恐怖組織宣稱對此事件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