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民俗工匠李志強歷時5個月精心打造的微景觀“臥如寺”,被唐山市曹妃甸區六農場曾家灣村史館永久收藏陳列,讓一座消失80余年的古寺以全新形式重現世人眼前。
臥如寺始建于遼清寧九年(公元1063年),曾家灣村北出土的碑記為此提供了確鑿佐證。彼時,作為鹽業與漁業重鎮的曾家灣已頗具規模,臥如寺歷時約二十年建成,迅速成為京東名寺。每年舊歷十月十五廟會,南來北往的香客游人云集,搭臺唱戲,熱鬧非凡。雖無詳細建筑資料留存,但據推測,這座古寺應有著典型中式廟宇風格,紅墻黛瓦、飛檐斗拱,大雄寶殿內佛祖金身莊嚴,羅漢像神態各異,藏經閣中經卷泛黃,記錄著佛教智慧。
然而,這座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古寺,卻在1942-1943年間慘遭入侵者破壞,木料磚石被拆去修筑炮樓,僅存于老輩人的記憶之中。民俗工匠李志強走訪當地老人,查閱歷史記載,憑借精湛技藝,將這座消失的古寺以微景觀形式復原。從挑檐斗拱到殿內佛像,每個細節都蘊含著歷史的溫度。
從曾家灣走出的文化學者孫夢成以《七律·詠臥如寺縮微模型》一詩寄托感慨,“一捧劫灰凝作寺,掌中矗立是滄桑”,道出了這座微景觀背后的歷史滄桑與文化傳承。如今,“臥如寺”微景觀陳列于村史館,不僅讓后人得以窺見古寺風貌,更成為銘記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文/李連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