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報道了特朗普有關中美溝通的表態。美國《時代》周刊4月25日刊發對特朗普的專訪,文章中提到特朗普說4月22日他已與中國領導人通了電話,并稱其團隊正在與中國就貿易協議進行積極談判。另據《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4月25日一早面對記者時,堅持了他已與中方通電話的說法,但當記者追問“具體是誰在和中國通話”時,特朗普又表示“不能告訴你”,“是誰不重要”,“適當的時候再說”。
對于所謂“中美在通話”“中美正就貿易協議進行積極談判”等信息,中國外交部予以否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近期兩國元首沒有通話,中美雙方并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4月27日在接受ABC新聞采訪時表示,美中雙方存在達成關稅協議的路徑,但他不知道特朗普是否與中方進行了交談。貝森特的此番言論實際上也否認了特朗普此前關于已與中方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的說法。
1月18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吳曉凌 攝
特朗普頻繁釋放中美關稅談判的虛假消息的做法,讓國際社會再次對美國政府的“不確定性”有了直觀的認識,也對美國的信譽造成打擊。
美國為何要頻繁釋放中美溝通的信息呢?
01.
轉移美國內矛盾與壓力
美國國內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如貧富差距擴大、社會撕裂、政治極化等。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圍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美國國內矛盾。貿易戰的不確定性給美國金融市場帶來了較大沖擊,導致股市波動頻繁、美元波動加劇、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和利潤下滑的壓力等等。美國國內已爆發了多起大規模的反特朗普示威游行,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也下滑到就任總統以來的最低點。
在美國社會矛盾因“對等關稅”被激化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通過釋放談判虛假消息,制造出一種政府正在積極解決對外貿易問題、爭取經濟利益的假象,試圖轉移國內民眾對其國內政策失誤和治理不力的關注,緩解國內矛盾和對其執政能力的質疑。從美國國內的反應看,釋放中美談判的消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撫市場的緊張情緒,穩定股市和匯率,避免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動蕩。
4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工作。新華社發(郭克 攝)
特朗普釋放中美談判消息,也是為了爭取政治利益與支持。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內部存在不同的利益派別和政治訴求。釋放談判虛假消息可以向共和黨內部傳遞“中國服軟”的錯覺,從而維護特朗普政府強硬對外的姿態,爭取黨內的支持和團結,鞏固其在黨內的政治地位。同時,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等政治活動中,這種消息也有助于爭取選民的支持,為共和黨選舉造勢。
02.
維持國際貿易高壓姿態
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是以美國收割整個世界,以單邊主義對抗國際多邊貿易秩序。
特朗普釋放中美談判的虛假信息,也在試探中國反應,并從中國官方對這些虛假信息的反應以及社會輿論中,判斷中國在關稅問題上的底線、態度和可能采取的措施,為美國下一步的貿易策略調整提供依據。如果中國未明確否認或做出讓步表示,美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施壓力度;反之,則可能會調整談判策略。
特朗普也有向其他國家傳遞中美即將達成協議、貿易緊張局勢即將緩和的意圖,目的是讓其他國家產生一種“中國服軟了,自己更不該對抗美國”的錯誤印像,促使其他國家盡快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7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將多國與其討論關稅視作其成就。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試圖通過營造與中國談判的假象,來緩解國際社會對美國單邊主義及破壞自由貿易秩序的批評,維護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主導地位和國際聲譽。
總體而言,特朗普政府釋放與中國談判虛假信息具有多重目的。但在中方的辟謠聲中,特朗普不僅意圖破滅,更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聲譽。
03.
暴露了美國政府在中美關稅方面的兩難境地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這是中方對美國“對等關稅”的態度。
特朗普或許就根本沒有想到過,中方的態度會如此堅決而強硬。這讓他陷入了一種兩難境地。主動找中國談?還是一直堅持到底?哪一種對特朗普而言都不好受:主動談判,有損本屆政府強硬的形象,但堅持下去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害更為嚴重。
關稅政策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漲、供應鏈中斷,企業和消費者都承受著巨大壓力。2025年美國消費者面臨的平均有效關稅率為25.3%,為19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國內不同利益集團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也截然不同。一些制造業企業期望通過高關稅來減少進口競爭,保護市場份額;而依賴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業則希望降低關稅,以降低生產成本。這種分裂使得政府難以制定統一的政策。
4月19日,人們在美國紐約街頭參加抗議活動。美國多地19日舉行抗議活動,首都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波士頓等城市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現政府大規模裁員、加征關稅、驅逐移民等政策。新華社記者劉亞南 攝
美國是中國商品的重要市場,中國也是美國許多商品的出口目的地。盡管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手段遏制中國,但兩國的貿易關系深度交織,美國很難完全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如果進一步加征關稅,美國企業可能無法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產品的高效、低成本供應商。
保護本土產業與依賴中國供應鏈,遏制中國技術發展與損害美國企業利益,短期政治收益與長期經濟代價,這些矛盾是特朗普處理中美關系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在中美關稅僵局下,特朗普頻繁釋放中美談判的虛假信息,暴露了其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的兩難困境。
解鈴還須系鈴人, 既然 是 特朗普 政府 主動發起關稅施壓,那么想走出這一困境 , 還需要 其 主動 作為 ,而不 是 指望 中國屈服。因為在事關尊嚴和利益的問題上,中國不會屈服。中方態度始終如一: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來源:聚焦中國ChinaFocus
歡迎訂閱!
復制鏈接至TB:
【淘寶】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周報》全年電子雜志訂閱 1—52期 PDF文件
贈筆記本禮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