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矛盾升級,印度終止河水條約,威脅巴基斯坦命脈,美俄卻罕見站在印度一邊,危急時刻,中國送上“三大支持”,這才讓巴基斯坦心里有了底,那么,我國給出了哪些支持?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深意?
巴基斯坦面臨的嚴峻局勢
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針對平民的襲擊事件,導致矛盾升級,印度張口咬定幕后主使是巴基斯坦,并第一時間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包括驅逐在印的巴基斯坦公民,關閉兩國邊境口岸,廢除簽證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更為嚴重的是,印度中止《印度河河水條約》,先是關閉上游水閘,導致下游巴基斯坦嚴重缺水,后又毫無征兆的開閘泄洪,導致下游巴基斯坦居民面臨洪澇危險。印度試圖用水資源作為利器,對巴基斯坦的農業、工業、經濟造成打擊,以此獲得戰略優勢。同時,印巴兩軍還在克什米爾實控線上再次發生交火,導致兩方緊張關系驟然升級。面對印度的步步緊逼,巴基斯坦也呼吁中俄等國際大國,能夠介入,以緩和緊張局勢。
那么,美俄又是怎么表現的呢?美國總統表示,印巴兩國矛盾已經延續多年,相信兩國最終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不干涉的表態看似公正,但印度綜合實力要強于巴基斯坦,美國的表態,實際上也是對印度對巴施壓的縱容。至于俄羅斯,則罕見“中立”,但在4月28日,俄副外長與印巴大使會晤,并表達了將支持印度反恐。
美俄的偏向,導致巴基斯坦越發被動。就在印度開閘放水24小時內,我國外長便與巴基斯坦外長通電,并明確給出了“三大支持”,一是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反恐行動,二是支持其盡快在相關事務中開展調查,三則是支持巴基斯坦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并著重強調當下沖突并不符合印巴利益,中國希望雙方能夠保持理性和克制,讓事態盡快降溫。三個支持讓深處險局的巴基斯坦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維護相關地區和平穩定方面的大國風范。另外,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國的表態,也暗含了其他深意。
中國“三個支持”有何深意?
首先,中國并不愿看到印巴矛盾持續升級,演變成繼俄烏、巴以之后的下一場地區戰爭,尤其是印巴長期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東面與我國新疆和西藏交界,印巴在此爆發沖突,對我國邊境的安全沒有好處。況且連接我國新疆喀什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中巴經濟走廊,必經之路便是巴控克什米爾。中巴經濟走廊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一走廊不僅能夠加強中巴之間在交通、貿易、能源、海洋等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入合作,還有助于我國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維護能源安全。如果印巴沖突升級,很有可能影響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和運轉,拖慢一帶一路的推進進程。
其次,印度在1860年與巴基斯坦簽訂《印度河河水條約》后,便有義務讓印度河等西部河流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尊重巴基斯坦的國家資源主權,這也是作為上游國家克制的承諾。
但此次印度不顧人道主義,利用掌控印度河上游的優勢,私自斷水和泄洪,這種將水資源“武器化”的行為,嚴重違背了多年來國際社會普遍形成的規則和默契,給全世界帶了一個壞頭。
要知道世界上共享國際河流有很多,比如流經德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多個國家的萊茵河,流經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蘇丹、埃及等多個非洲國家的尼羅河,東南亞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上游是發源于我國青海省唐古拉山東北部的瀾滄江,包括印度東北部的關鍵河流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是我國的雅魯藏布江,以及印度境內的恒河,下游還流經孟加拉國,類似的河流數不勝數。如果此次放任印度打水資源牌,未來類似的事件還有可能發生,這對整個世界的秩序將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再者,此次襲擊事件發生后,印度在沒有進行任何調查,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便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也亂了規矩。
中國有句古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印度如果執意為了自己的戰略目的不顧大局,終將受到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