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水蓄冷綜合能源站項目本月完成主要設備安裝,5月將進行單機調試。此舉意味著國內機場首個大規模、高能效的集中式水蓄冷綜合能源站進入了投產沖刺階段。
該項目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廈門翔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個合作投資的交通領域制冷能源站項目。項目建設工期緊、標準高,首次采用區域集中供冷輸配、高效機房、智慧能源、BIM技術等綠色機場建設技術,使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平均每天節約用電量1.23萬千瓦時,為我國大型交通樞紐的綜合能源管理提供“廈門方案”“國網方案”,為翔業集團建設全國首個零碳機場增添助力。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水蓄冷綜合能源站項目本月完成主要設備安裝。(本報記者 盧劍豪 攝)
超級水罐
可儲存4.6個
標準游泳池的低溫水
翔安區大嶝島,廈門翔安國際機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水蓄冷綜合能源站項目正在進行調試工作。
項目總建筑面積3593.8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能源站內裝修及設備基礎、制冷系統、冷卻系統、能源站內變配電系統和自控系統。
距離機場航站樓不遠處,三個直徑22.5米、高度34.5米的“超級水罐”依次排列,恢弘大氣,格外惹人注目。
“超級水罐”為水蓄冷罐,這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名詞,在節能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水蓄冷罐為“三明治”結構,最里面一層為碳鋼,具有穩定的強度和密封性;中間為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具有極低的導熱系數;最外面一層為鋁鎂錳板材料,以防止雨水、陽光、海風的侵蝕。項目共建了3個容積為11500立方米的水蓄冷罐,3個水蓄冷罐可儲存約4.6個標準游泳池的低溫水。
在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對水蓄冷罐進行外保護層的施工。據了解,大型水罐的建設方式有正裝法、倒裝法,正裝法安裝時作業在高空進行,需搭設大量腳手架,施工周期長,安全風險大。該項目采用的頂升倒裝法不需要大型吊車,也不需要高空作業,操作高度控制在2.5米,安全風險小。借助這一施工新工藝,重達8噸的拱頂被平穩“吹”升至30多米高空,與承壓環完美契合。
制冷神器
快速將水冷卻至5℃
能效水平居國內先進
走進項目的制冷機房,8臺2400冷噸的開利離心式冷水機組已經安裝到位。冷水機組是項目的關鍵核心設備,堪稱“制冷神器”,可快速將水冷卻至5℃。根據安排,項目將從5月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單機調試,7月起進行聯動調試,今年年底實現供冷。
水蓄冷是儲能的一種形式,契合新型能源系統發展方向。項目在用電低谷期開啟冷水機組制冷,冷卻后的低溫水通過管網,輸送至水蓄冷罐儲存起來。在白天電力負荷和電價高峰時段,低溫水再經管網,通過動力水泵輸送至末端空調,為航站樓、交通樞紐、停車樓、辦公樓等供冷,為旅客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體驗。
管道彎度越短、越少,水的阻力就越小,能效利用率就越高。因此,管網的設計、布局、施工,關系著能效利用率。項目通過三維BIM模擬技術指導施工,實現全過程督導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將打造建設一體化能管平臺。控制室作為能管平臺匯集的信息中心,能夠直觀顯示機場能源站內各設備的運行狀態,對各設備系統進行智能調度,對各項目能源數據進行各項統計分析及風險管控。
傳統的建設方式,空調系統能效比EER為4.0左右。“我們這個項目設計綜合能效比EER可達5.0以上,即每度電能可產生超5度冷能,能效水平居國內先進水平。”兆翔綜能公司總經理蘇東海告訴記者。
據悉,能源站項目的運營主體兆翔綜能公司,為翔業集團與國家電網共同打造的綜合能源專業公司。公司充分發揮股東在應用場景及技術供應鏈的資源稟賦優勢,負責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能源站的整體運營,致力于成為助力臨空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一流綜合能源服務企業。
削峰填谷
每年可節電450萬千瓦時
減排量達20%以上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計劃2026年底投用,屆時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的使用需求。這里將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樞紐機場之一。
廈門全年供冷時長可達9個月,機場用冷流量大且需求穩定,在機場建設水蓄冷綜合能源站項目,采用集中式供冷技術供能,符合機場總體定位,保證機場高品質的供能需求和節能標準,節省造價,降低能耗,帶來多重效益。
“項目具有社會效應好、經濟效益高、用戶體驗好、安全可靠、智能化程度高等特點。”蘇東海介紹說,項目峰值負荷為2.1687萬冷噸,設計日總冷負荷為31.796萬冷噸時,總蓄冷量為9萬冷噸時,“項目建成投用后,供冷面積達55萬平方米,全年可節約電量45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使用1381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440噸,減排量達20%以上。
以15年運營期測算,項目總計將減少使用2.07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6萬噸,相當于種植275萬棵樹。
“項目利用晚上用電低谷時間制冷,白天用低溫水供冷,充分發揮大型空調負荷、蓄冷系統對電力負荷的調節作用,有效實現電網運行的削峰填谷,緩解電網的供電壓力。同時,項目整體效率提高,將減少能源整體的消耗。”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發展部副主任梅超說,項目的建設,對提高城市能源安全水平和區域發展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將打造成城市能源互聯網建設樣板,形成大型交通樞紐的綜合能源示范。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副教授景銳表示,該項目不僅可以利用日夜間電價差實現降本增效,同時項目規模大、調節能力強、智能化水平高,可作為一個重要的虛擬電廠,在夏季用電高峰時段參與需求響應,為增強城市電網的靈活性提供很好的示范。
(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高蔚輝 郭芷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