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今天必須跟你們掏心窩子說句大實話,這在職場摸爬滾打近20年,我算是悟出了一個保命又升職的絕招——只做分內事,別人的事兒,就算發現天大的問題,也千萬別瞎摻和,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08年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天真得像個職場小白兔。有一次領導讓我帶兩萬塊錢去提貨,任務簡單得很,付款拿貨,完事兒。
結果呢,到了提貨的地方,我眼尖啊,發現別人的提貨價格比咱們低好多。當時我就跟發現了寶藏似的,心里那叫一個美,覺得自己要立大功了。
我立馬跟供應商砍價,一番唇槍舌戰,硬是把價格壓到了一萬八,還美滋滋地把那兩千塊差價轉回公司賬戶,想著領導不得狠狠夸我一頓啊。
可誰能想到,第二天采購經理就把我叫到倉庫,指著那一堆零件,臉上掛著冷笑,那眼神就像看個傻子。
他慢悠悠地說:“小伙子,你知道合同里為啥要多留這兩千塊嗎?這批貨的螺絲尺寸和舊設備不匹配,那兩千是給生產部定制試配件的預算。
質檢部早就發現尺寸問題了,故意留著,就等生產部自己發現問題,然后申請專項改造費,這樣項目推進能快不少,還省得再報批一次。”
得,我這一頓操作猛如虎,直接讓好幾個部門的工作都卡殼了,那場面,尷尬得我能用腳趾摳出三室一廳。
從那以后我才明白,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真不是自私。別人的工作,你就像個局外人,根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彎彎繞繞。你以為自己在查漏補缺,其實是在拆別人的臺,把人家精心搭好的“腳手架”給推倒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行政部以前有個同事,也是好心辦壞事,差點把自己工作給弄沒了。
他發現銷售部提交的客戶拜訪記錄手寫的那叫一個潦草,跟鬼畫符似的,就想著優化一下流程,設計了一套電子填報系統,還能自動校驗時間和地點。他覺得這系統一上線,銷售部的工作效率不得蹭蹭往上漲啊。
結果呢,銷售總監直接沖到行政部拍桌子,那聲音大得整個樓層都能聽見:“客戶在KTV談生意,還得填具體房間號?你是想讓客戶把咱們公司拉黑嗎?”原來銷售部故意把手寫記錄寫得模糊,就是為了規避敏感場所的審查風險。
這下好了,這同事直接成了銷售部的“眼中釘、肉中刺”,在公司里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
還有我以前公司那個前臺,也是熱心腸過了頭。他發現技術部加班晚,老點同一家燒烤,就想著幫大家省點錢,跑去跟燒烤店老板談團購價。他覺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技術部的同事不得把他當救星啊。
可第二天技術總監就找他談話了,那語氣冷得能把人凍住。原來那家燒烤店是領導親戚開的,虛高的餐費本來就是給領導沖業績的人情賬。這前臺的一番“好心”,直接把領導的“小算盤”給打亂了,這不是自己往槍口上撞嘛。
現在的我,早就練就了一身“選擇性失明”的本事。就說上次吧,我發現研發部的檢測報告漏了三組數據,要擱以前,我肯定急得跳腳,趕緊提醒他們補上。但現在呢,我淡定得很,輕輕合上文件夾,心里跟明鏡兒似的。
這哪是漏數據啊,這是總工留給領導查漏補缺、表現自己的專屬舞臺呢。要是初稿就寫得完美無缺,那領導的存在感往哪兒找?
還有啊,我計算機水平雖說不上頂尖,但也挺不錯的。有時候聽到有同事抱怨電腦卡頓,我立馬就把降噪耳機的音量調到最大,假裝啥都沒聽見。
為啥?我又不是公司網管,這電腦卡頓說不定就是網管為了申請經費,故意留下的“小尾巴”呢。我要是一沖動上去幫忙解決了,那網管的經費還怎么申請?
你們可別小看這些看似漏洞百出的操作,其實啊,這都是部門之間博弈后的微妙平衡。就像財務部貼錯發票,別以為就是前臺粗心大意,說不定那是給審計部門留的業績突破口呢。
你把發票都貼得規規矩矩、毫無差錯,審計部門的考核指標還怎么完成?
所以啊,在職場這個大舞臺上,第一個發現問題的人,往往最后會變成問題本身。每個部門都在自己的“幕布”后面演著一場大戲,聰明人都知道,千萬別去掀別人的布景,而是默默守好自己的那盞聚光燈。
那些看似低效的流程、不合邏輯的安排、無傷大雅的漏洞,說不定就是維系整個系統運轉的“潤滑劑”。
朋友們,都給我記住了,在職場,咱們的火眼金睛得用在找自己的“臺本”上,別老想著去拆別人的“戲臺”。管好自己,才是職場生存的不二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