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全國65歲以上老年性耳聾患者達1.2億,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生率約1‰—3‰,全國注冊聽力師僅1萬余人,按國際標準卻需30萬專業人才,現有掌握聽力學、康復醫學和智能輔具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不足5%。
4月24日,2025年四川省第二批助聽器驗配師(四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在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成都校區圓滿完成,來自全國13個省共計35名考生參與本期認定。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院長張先庚教授指導本期認定工作開展,她要求牽頭部門嚴格按照認定標準進行考核,確保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高質量完成。同時,張先庚要求相關部門做好考生的各項服務保障,提供舒適的考試環境和用餐住宿條件,使考生以最好狀態參與考核。
考核現場,各項工作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有序進行。順利通過考核的考生將獲得人社部門頒發的的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為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提升就業競爭力和崗位勝任力提供有力支撐。
張先庚院長表示,學院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擦亮四川省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助聽器驗配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的招牌,加強與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培養更多聽力康復領域人才,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戰略部署?和全國兩會關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2024年3月22日,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與博音聽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合作聚焦衛生健康行業轉型升級需求,通過構建“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機制?,在聽力康復領域開展人才定向培養、技術聯合攻關及社區康復服務等深度合作,為助推健康中國建設和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校企協同育人的示范樣本。?
2025年3月6日,由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與博音聽力共建的全國首個聽力康復產業學院——博音聽力康復產業學院首屆聽力康復方向班正式開班。
經過嚴格選拔,聽力康復方向班完成首屆招生——53名來自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康復技術系的學生脫穎而出。待他們未來步入社會時,將手握行業資質證書,真正實現從學校教育到職場工作的無縫對接。
張先庚院長表示,計劃未來五年,產業學院將為行業輸送500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培養既精通康復技術知識、又熟練掌握聽力康復技術與智能輔具使用的復合型人才,填補聽力康復人才洼地。
助聽器驗配師,是助聽器和使用者之間的橋梁,其專業性至關重要。只有經過助聽器驗配師的專業檢查、精準驗配及細致調試,助聽器才能真正發揮其功能,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為聽力康復提供有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