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直播帶貨“造富神話”頻出,但有些主播卻在稅收上面動歪腦筋。4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針對網絡主播公開的一則“依法誠信納稅一堂課”中,曝光了五種偷稅手法。
一、手法曝光
1,隱匿收入:是指主播已實際取得應稅收入,但未按稅法規定進行納稅申報或進行虛假納稅申報,達到不繳,少繳納稅目的的行為。
比如之前曝光在2021年到2023年期間,推廣商品視頻,賺取帶貨傭金。通過近親屬個人賬戶收款等方式隱匿收入,少繳稅款合計749萬元,最終追繳、加收滯納金、罰款合計1330萬元。這種通過“陰陽合同”,把收入藏入七大姑八大爺的銀行卡行為,在稅務監管24小時“電子眼”下,豈能瞞天過海?
2,轉換收入性質:部分主播通過成立職位開發票成立的“空殼”工作室,以個人名義代開經營所得類發票,把取得的勞務、工薪等收入轉換為經營性收入。為什么會轉換為經營性收入呢?因為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為3%—45%,大部分的主播收入都是可能會到最高45%的稅率階梯門檻,經營所得稅率是5%—35%的稅率。更有甚者通過騙取核定的征收政策將稅率降到更低,從而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比如今年4月1日公布的某女大人網絡主播,將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轉換為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等手段偷逃稅款,被處罰共計758萬元的罰款。
3,拆分收入:為了降低稅負,部分主播或工會,機構,通過成立多個納稅主體拆分收入,或將收入拆分為多個交易合同等方式,濫用稅收優惠政策、不同收入類型計稅方式差異等,以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4,需列成本費用: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的成本、費用、損失等??鄢馁M用越多,繳納的稅就越少。部分主播通過注冊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通過虛構業務,接受虛開發票,混淆個人消費支出等方式,達到不繳稅少繳稅的目的。
5,虛開發票:通過工會。MCN機構等關聯主體,利用主體之間虛構業務、虛報價格的方式虛開發票,降低成本?;蛘叱闪ⅰ翱諝す尽?,收購賬號虛開發票。比如今年4月曝光的某MCN公司為700多主播虛開發票避稅。
二、監管手段
主要通過分類監管、聯合懲戒、案例曝光警醒。金稅四期持續推進,“以數治稅”大數據監管。合規才是駛得“萬年船”的基礎。
素材來源國家稅務總局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