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涉及川菜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5月1日起施行。
今年3月28日,《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正式通過審議,這部涵蓋29項條款的法規,不僅讓川菜成為繼粵菜之后全國第二個擁有省級立法的菜系,更意味著萬億級產業迎來法治化發展的歷史拐點。
相關數據顯示,川菜館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6000億元,卻長期面臨“大而不強”的尷尬困境:海外市場魚香肉絲用番茄醬調味的魔改版本,成都老字號商標被境外搶注事件,以及每年超過10%的川菜廚師轉行率,都暴露出標準體系缺失、品牌保護薄弱、人才斷層等深層危機。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預制菜賽道,川菜品類雖占據35%市場份額,但同質化競爭導致利潤率持續走低。某頭部企業負責人透露:“我們的麻婆豆腐預制包,被20多個品牌貼牌銷售,核心技術溢價空間不斷壓縮。”立法調研數據顯示,川菜產業鏈中僅有12%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對加快建設我省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系統部署,明確提出發展川菜等特色產業。推動川菜高質量發展,對傳承川菜技藝、弘揚川菜文化、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助推消費擴大升級、促進就業創業、推進鄉村振興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我省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川菜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此次立法正是落實國家戰略、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為川菜這一地方名片注入法治化發展動能。
據悉,條例堅持“小而靈”的立法思路,聚焦問題導向,提出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完善發展資金保障等針對性政策舉措,強調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重川菜傳承與創新,支持構建政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完善川菜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投入模式。此外,條例在品牌建設與國際化布局上提出創新舉措,明確培育名菜、名廚、名店,支持川菜對標國際標準拓展海外市場。此外,鼓勵跨區域協作,通過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共同舉辦技能競賽、協同建立和實施川菜標準體系等方式,川渝兩地共同弘揚川菜文化、打造國際美食中心、建設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