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營銷的邊際效益日漸式微,當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從“功能性滿足”躍升至“情感與體驗共振”,酒企的生存法則已不再是簡單的產能競賽或價格廝殺。誰能以更深刻的洞察力,將冰冷的工業品轉化為有溫度的文化符號?誰又能以更極致的體驗,讓消費者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傳播”?誰就贏得了未來的先機,而答案,可能就是酒莊!
在中國白酒的版圖上,酒莊不僅是釀造工藝的展示場,更是品牌魅力的放大器、文化敘事的載體、消費者情感的錨點,其中郎酒莊園、李渡酒莊、雙龍戲珠酒莊等名字,正在不同規模、區域與文化中,以顛覆性的姿態重構行業邏輯。
消費者時代:
從“買賣關系”到“共生關系”
傳統白酒行業的增長邏輯建立在渠道控制和終端壟斷之上,但碎片化的傳播、多元化的需求、理性化的消費決策,讓“大流通+高曝光”的模式日漸失效。消費者不再滿足于“一瓶酒”的功能屬性,而是渴望通過產品感知品牌的歷史厚度、工藝匠心與文化共鳴。
酒莊的誕生,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精準回應。它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將消費者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通過“生產溯源、文化浸潤、場景社交”三大維度,構建起品牌與用戶的深度鏈接。例如,郎酒莊園通過“生、長、養、藏”的釀貯哲學,邀請消費者見證醬酒從一粒高粱到一滴老酒的全過程,甚至允許其參與調酒、封壇等環節,將“品質信任”轉化為“情感認同”。李渡酒莊則通過復原元代燒酒作坊遺址,讓消費者身著古裝體驗釀酒技藝,以“穿越時空”的儀式感強化品牌的文化獨特性,這兩家酒企也依托酒莊模式取得了相應的成功。
現在許多酒企之所以面臨著品牌老化、用戶流失、渠道空心化與價格倒掛等風險,本質上就是忽視了消費者的參與感、歸屬感與榮譽感,而酒莊則漆器是通過對于“人-貨-場”的關系重塑,讓企業重新連接消費者,完善品牌價值的重要形式,也只有這樣,酒企才能真正擺脫傳統的渠道綁架,基于消費者價值打造新的增長模式。
體驗經濟:
從“產品交付”到“價值交付”
酒莊的本質,是將白酒的物理屬性升華為精神屬性。它通過場景化、互動化的設計,將品牌故事、工藝奧秘、文化底蘊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從而完成“價值交付”的閉環。
首先從生產體驗來看,酒莊就是讓品質“看得見”! 在郎酒莊園,消費者可深入天寶峰露天陶壇庫、千憶回香谷等核心釀造區,親眼見證“四高兩長”的工藝精髓。這種透明化的生產過程,不僅消弭了信息不對稱的疑慮,更通過感官沖擊強化了“稀缺性”認知。數據顯示,郎酒莊園2023年接待人數突破23萬人次,成為品牌傳播的超級媒介。
其次從文化體驗來看,酒莊就是讓歷史“活起來”!李渡酒莊以“沉浸式考古”為特色,將元代古窖池與現代科技結合,通過AR技術還原古代釀酒場景。消費者在“手作一杯酒”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李渡800年的歷史傳承,更成為品牌文化的自發傳播者。這種“文化活化”的策略,讓李渡這一區域品牌成功突圍,銷售額從4000萬元躍升至10億元級規模。
最后從社交體驗來看,讓消費“有溫度”!酒莊天然具備社交場景的基因。郎酒莊園會員節、國寶李渡封壇大典等活動,通過高端品鑒會、主題晚宴等形式,將消費者聚集為“圈層共同體”。這種基于共同興趣的社交粘性,不僅提升了復購率,更催生了“粉絲經濟”——消費者從“用戶”升級為“品牌大使”。
場景革命:
從“空間陳列”到“情感共振”
酒莊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場景的極致設計,將消費者的五感六覺卷入其中,形成難以替代的記憶錨點。現在比較知名的就是“洞藏”場景:比如福建雙龍戲珠酒業,依托武夷山山脈的地質優勢,全力打造“洞藏文化”,短短數年間積累大量的目標客戶,消費者在幽深的洞穴中觸摸陳年老酒,感受時光沉淀的魅力,這種“儀式感”直接轉化為對品牌價值的信賴。
另外就是大力發展文旅融合:比如安徽古井貢酒,圍繞著“藥都”亳州的歷史人文區位優勢,持續舉辦《讀“亳”有獎活動》,將三國文化雕塑、非遺技藝展示、民間戲曲與歷代釀酒場景等結合,讓消費者在游覽中自然接受品牌敘事。此類模式不僅拓寬了收入來源,更通過跨界聯動提升產區影響力,對于古井貢酒的全國化發展助益頗多。
還有就是借助數字化技術,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體驗,通過會員體系、互動活動積累用戶數據,精準洞察消費偏好。比如郎酒通過“會員系統”不斷完善消費者的互動與場景觸達,比如推出“紅花郎·幸福辦婚宴 浪漫游莊園”活動,將線下婚宴場景與線上傳播打通,消費者可定制專屬婚宴酒并獲贈莊園游覽權益。這種“體驗-分享-裂變”的閉環,放大了酒莊的傳播效能。再比如珍酒李渡通過1097家體驗店與3334家零售商構建渠道網絡,形成“體驗-購買-復購”的數據閉環。
未來之戰:
酒莊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酒莊的價值,不僅在于當下,更在于其為品牌預留的進化空間,比如酒企可以通過酒莊消費者的真實體驗反饋,結合自身區位生態特點,從而改進自身產品,從而提升品牌與品質的稀缺性價值,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而站在區位的角度,酒莊的建立可以說實現產區協同,比如邛崍產區成立全國首個酒莊聯盟,整合文君、古川、川池等酒莊資源,打造“酒鎮-酒街-酒谷”的立體體驗網絡。這種集群化發展,既降低個體成本,又提升產區整體價值,更是提升了聯盟內酒企的競爭優勢。
最后,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白酒行業正經歷從“規模紅利”到“價值紅利”的切換。它讓酒企從“賣產品”進化為“賣體驗”,從“制造業”蛻變為“文化業”,從“商業實體”升華為“情感共同體”,而酒莊,既是這場變革的產物,亦是推動變革的引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唯擁抱變革者,方能以魅力與潛力,鑄就永恒的實力,中國酒企身在其中,應為先鋒!
(作者蔡學飛,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