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流源遠流長。2024年4月11日,第36屆全日中展暨東京書畫藝術大展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隆重開幕,這一跨越國界的藝術盛事再次成為連接中日文化的金色橋梁。作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該展自創辦以來始終致力于通過書畫藝術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友好往來。本屆展覽匯集了中日兩國百余幅藝術精品,涵蓋水墨、書法、水彩、油彩、日本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新古風畫派開創者郭廷受邀參展,其獨具特色的禪意人物畫與精湛書法作品成為展覽的一大亮點,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創新表達。
本屆大展由全日本中國水墨藝術家聯盟主辦,東京畫院、日中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北京南山芝韻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丹青藝苑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共成商事協辦,并得到日本外務省、文化廳、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處、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中友好協會、日中協會、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日中經濟協會、《水墨之友·美術世界》雜志社和埼玉縣等八個縣的大力支持。
開幕式由全日本中國水墨藝術家聯盟會長工藤燕萍主持,日本著名女書法家梅岡煌隼現場揮毫助興。日本原駐華大使橫井裕、日中協會理事長瀬野清水、日中友好協會常務理事永田哲二等政界和文化界人士親臨現場并致辭,高度評價展覽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
此外,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羅玉泉、日本參議院議員西田實仁發來賀電,關西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何玲青、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金申也紛紛發言,分享中日藝術交流心得。展覽還吸引了梨本宮紀念財團代表理事梨本隆夫、全日本華人華僑青少年中國文化振興會終身名譽會長金城廣開、中國書畫家郭廷、留美女畫家李霞等嘉賓參與剪彩儀式,現場氣氛熱烈。
在原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日本奧委會副會長橫井裕講到:"(全日中展)作為中日友好交流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這種橋梁作用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顯得尤為珍貴。藝術交流能夠超越政治分歧,直達普通民眾的心靈。
展覽為中日藝術家提供了寶貴的對話平臺。日中協會理事長、原日本駐重慶總領事、一般社團法人瀨野清水認為:"文化藝術交流是和平的基石,此次展覽為兩國藝術家提供了面對面交流的珍貴契機"。
日中友好協會常務理事,東京都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永田哲二先生致辭。
全日本華人華僑青少年中國文化振興會廣開會長代讀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羅玉泉先生的賀信。
在本屆參展的眾多參展藝術家中,中國著名書畫家郭廷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備受矚目。作為當代新古風畫派的開創者和中國禪意畫的代表人物,郭廷的藝術成就在中日藝術界享有盛譽。他的參展不僅豐富了展覽的內容,也為日本觀眾提供了了解中國當代藝術創新的窗口。
郭廷
當代新古風畫派開創者
藝術品交易中心“藝術品金融資產證券項目”簽約藝術家
當代禪意國畫代表人物
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書畫雙杰”稱號
中央美院客座教授
中國美術家畫院院士
中國華人書法家協會理事
中國華人美術家協會理事
北京工商教育學院書法家研修班專家導師
華北書畫院理事
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名家協會理事
中原繪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等
郭廷的藝術背景深厚而多元。他生于1967年,別署浴香廬主人、紫萍散人、獨行客,齋號《紫萍草堂》,祖籍邯鄲,現居北京。作為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書畫雙杰"稱號獲得者,郭廷在藝術領域的身份多樣而顯赫: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津貼的中國美術家畫院院士、中國華人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華人美術家協會理事等。這些頭銜不僅代表了業界對其藝術成就的認可,也反映了他對中國傳統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多重貢獻。
郭廷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開創的"新古風畫派"。這一畫派的特點是既深深扎根于中國傳統藝術的土壤,又勇于突破創新,形成獨特的當代藝術語言。正如藝術評論所述:"他猶如一棵深深扎根于傳統土壤中的大樹,既汲取了古人的精髓,又勇于向上生長,探索屬于自己的藝術天空"。郭廷的新古風不是對古代藝術的簡單模仿,而是以當代視角重新詮釋傳統,在筆墨技法、題材選擇和意境營造等方面都形成了鮮明個人風格。
郭廷與日中協會理事長瀨野清水
郭廷與央視鑒寶專家金申
在繪畫領域,郭廷尤其擅長人物畫與禪意表達。在中國畫的三大畫科中,人物畫歷來被認為最難呈現,因其不僅要準確捕捉人物的形貌特征,更要傳達內在情感與精神世界。郭廷的人物畫卻能在這一高難度領域獨樹一幟,創造出獨具魅力的藝術符號。他筆下的古風人物"宛若古時文人雅士遺世獨立的剪影,輕拂過世外桃源的靜謐之境,引領觀者步入一個禪意縈繞、如夢似幻的理想國度"。這種將禪宗哲學與人物畫相結合的藝術探索,使郭廷成為中國禪意畫的代表人物之一。
除了繪畫,郭廷在書法藝術上同樣造詣深厚。他被譽為"書畫雙絕",其書法作品"以雄渾奔放的氣概、縱橫捭闔的筆姿和恣肆浪漫的勢態自成一派"。書法與繪畫的完美結合,使郭廷的藝術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層次與內涵。在他看來,書畫同源,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中國藝術的精髓。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郭廷參加第36屆全日中展具有特殊意義。這不僅是對他個人藝術成就的肯定,也為日本觀眾提供了欣賞中國當代藝術創新的機會,進一步豐富了中日藝術交流的內容與形式。通過郭廷的作品,日本觀眾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的活力與變奏,體會到中日文化"和而不同"的深刻內涵。
在大展上,郭廷呈現了一系列代表其藝術風格精髓的作品,這些創作集中體現了新古風畫派的審美追求和技法創新。通過對其參展作品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郭廷藝術的獨特價值及其對中日藝術交流的貢獻。他將嬉笑紅塵、超然物外的古風人物幻化為一個個藝術符號"。這些人物形象既承載著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趣味,又融入了當代人對精神自由的向往。正如評論所述:"這不僅僅是一幅幅畫作,更是郭廷內心深處對美好世界的無限向往與深情告白,他以筆為舟,以墨為帆,引領著我們穿越歲月的長河,去追尋那份超脫塵世、返璞歸真的心靈歸宿"。這種將傳統題材與現代精神相融合的創作手法,使郭廷的人物畫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時代的鮮活氣息。
郭廷作品的另一顯著特點是"意趣"與"精神"的完美平衡。藝術評論指出:"郭廷的繪畫特點首先是'意趣',畫面的內容和主題可以是千變萬化的,卻又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是深深植根于廣袤肥沃的中國畫藝術土壤之中,每一次筆觸都蘊含著對傳統的致敬與探索"。他的筆墨"老辣如蒼松,大氣若江河,生動似飛燕,恰是中國畫那最璀璨、最微妙的靈魂所在"。這種對傳統筆墨的深刻理解與嫻熟運用,使郭廷的作品在創新同時不失中國畫的本真韻味。在他看來,"有筆墨,有意趣,有創新,便是中國畫的精品"。這一藝術理念在本屆展覽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郭廷的藝術成就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認可。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展覽中獲獎,其中:
- 2007年,作品《其樂無窮》獲首屆‘米芾杯全國書畫展’一等獎;
- 2007年,作品《收獲》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周年‘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金獎;
- 2008年,作品《品茗圖》獲‘炎黃杯海內外華人書畫作品展’金獎;
- 2012年,在榮寶齋舉辦大型個人展覽;
- 2014年,應邀于北京文創舉辦個展 (北京 );
- 2014年,于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新水墨”聯展;
- 2015年,于“畫語境-2015·水墨”邀請展, 李可染畫院美術館(北京);
- 2015年,藝術無界邀請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 2019年4月19日,于天津盛璽美術舉辦“中西文化交流”聯展等(天津);
- 2024年5月,參加第三十六屆中日東京都藝術大展(日本);
藝術傳略編入權威資料、史料圖集《今日中國美術》《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圖說中國當代美術》《中國美術年鑒》《新中國美術家大典》《藝術狀態》《世界藝術》《藝術名家》《中國收藏》《藝術與收藏》《美術之友》《中國當代水墨人物作品集》《臺灣全球華人藝術創作年鑒》《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作品郵票精品典藏》《迎奧運-中華文化名家美術作品精品郵票珍藏版》《中國書畫報》《視覺藝術》《庫藝術》《天下名家》《世界華人精英》《收藏家名錄》《中國藝術鑒賞》《中國傳世名作收藏與鑒賞》《中國藝術名人》《中國畫廊與藝術家》《中國當代繪畫交流》《翰墨丹心-中華書畫公益筆會優秀作品集》《國際美術報》《世界名人錄》《世界知識畫報》《中國元素》《中國商界》《中國報告文學(294期)》。
在技法層面,郭廷展現了驚人的多樣性與掌控力。他的筆觸"時而細膩如絲,時而磅礴如山,將萬物生靈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每一筆都蘊含著生命的律動"。這種剛柔并濟、收放自如的筆墨表現,既來自對傳統的深入學習,也得益于個人的大膽創新。郭廷不拘泥于某家某派,而是廣采博收,將不同流派、不同時代的技法精華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在書法方面,他的作品"圓轉自如,含蓄而奔放,隨著感情的渲泄,筆致似有節奏地忽重忽輕,線條或凝煉渾厚,或飄灑縱逸",展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郭廷的作品雖然根植傳統,卻具有鮮明的現代性與國際性。他的藝術"在繼承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既保留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又展現了新時代藝術的創新精神"。這種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使郭廷的作品能夠超越文化隔閡,引發不同背景觀眾的共鳴。
通過參加本屆全日中展,郭廷不僅展示了個人的藝術成就,也為日本觀眾提供了理解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鮮活案例。他的作品證明,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在保持本真性的同時不斷創新,與世界藝術對話。這種既扎根傳統又面向未來的藝術探索,正是中日藝術交流最為需要的品質。
第36屆全日中展暨東京書畫藝術大展的舉辦,不僅在藝術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與民間友好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場集結了中日百余幅藝術精品的盛會,其社會價值遠超一般的藝術展覽,成為連接兩國人民情感的重要紐帶。
在展覽期間,中日藝術家不僅能夠互相觀摩作品,還能進行深入的專業交流,探討藝術創作的心得與理念。這種面對面的互動往往能激發出新的創作靈感,促成藝術風格的相互影響與融合。歷史上,許多重要的藝術創新正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家之間的交流碰撞,全日中展延續了這一富有成效的傳統。
作為中日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全日中展在未來會繼續發揮引領作用,積極擁抱發展趨勢,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提升影響力和參與度。郭廷等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參與,將為展覽帶來新的活力和視角。他們的藝術實踐證明,傳統與創新并非對立,而是可以相互滋養;民族性與國際性不必沖突,而是能夠和諧共存。這種藝術理念對于中日兩國在保持文化獨特性的同時深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日兩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藝術交流有著天然優勢和深厚基礎。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關系復雜多變的今天,通過藝術這一人類共同語言增進理解、積累互信,顯得尤為珍貴和必要。第36屆全日中展特別是郭廷等藝術家的參與,為我們展示了藝術跨越國界、溝通人心的強大力量,也指明了未來中日文化交流的可行路徑。只要兩國藝術界和文化界人士持之以恒地努力,中日藝術交流必將迎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明天,為兩國關系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民間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