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報道稱,朝鮮朝中社報道,4月28日至29日,朝鮮海軍崔賢號導彈驅逐艦進行了超音速巡航導彈、戰略巡航導彈、防空導彈和127毫米艦上自動炮的試射,戰術制導武器、各種艦上自動機關炮、煙幕及電子干擾炮試射”
問題是崔賢導彈驅逐艦不是4月25日才下水的嗎?下水才三天就舉行武器系統測試了這不太正常吧?就算是不依賴本艦雷達,而是依賴數據鏈引導也不對勁啊,總不能說朝鮮已經建立了一套A射B導的體系了吧?太嚇人了,太嚇人了,這真的太嚇人了。
4月25日崔賢號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為5000噸級,搭載一門外形模仿奧托127的130毫米艦炮,兩門朝鮮版AK-630,一套鎧甲M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艦載導彈為4*8聯裝的32單元小尺寸防空垂,2*6聯裝的12單元較大尺寸防空垂;隱藏在山形隱身外殼下方的箭矢-2戰略巡航導彈,2*10聯裝的20單元垂發(4+6模式),一座10聯裝的米級大直徑垂發。艦機兩側設置有4組8座用途不明的發射器。
朝鮮方面公布的照片顯示,在4月28日、4月29日進行的武器系統測試中,崔賢號導彈驅逐艦幾乎進行了所有武器系統的測試。主炮射擊炮口處殘留了極其明顯的濃煙。AK-630的炮塔相當圓潤,炮塔上部有著私拉外接的電線、兩根縱向支撐中部沒有加強框。
俄羅斯的艦炮可沒這么大的硝煙,俄羅斯原產的ak630也不長這樣,因此崔賢號導彈驅逐艦的艦炮應當是朝鮮的自行配套,而非引進自俄羅斯的現成貨。
硝煙濃厚的“隱身”艦炮,未進行任何隱身修形的速射炮,綜合性能顯然不怎么樣。但是能自產艦炮和不能自產艦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議價能力方面那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導彈測試中,崔賢號導彈驅逐艦先后發射了超音速巡航導彈、戰略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前部垂發群發射的導彈很是纖細,顯然是一款防空導彈,中后部垂發群也具備發射防空導彈的能力,機庫位垂發為白頭黑身是朝鮮彈道導彈的典型外觀。
可以說朝鮮崔賢號導彈驅逐艦的武器系統側視圖顯示,該艦的垂發系統不是花架子,說真的能發射導彈的存在,且崔賢號確實通過多款不同型號的垂發搭配,實現了遠中近防空體系,以及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的搭載能力,顯而易見的具備發射核載具的能力,是一款能夠承擔一定戰略威懾職責的戰略驅逐艦。
在整體定位方面崔賢號導彈驅逐艦可能接近于中國海軍051C型驅逐艦以及意大利加里波第級巡洋艦的存在,一方面和051C一樣是一款不關注遠海能力的近海海基導彈防御陣地,另一方面和加里波第級戰略導彈巡洋艦一樣承擔戰略威懾職責。
問題是下水三天就還是而是武器系統這個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點?由于艦艇塢內建造階段和下水后的艦體受力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所以剛下水的艦艇,往往需要進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調試之后雷達才能進入可用狀態,裝備相控陣雷達的水面艦艇更是下水之后才會安裝相控陣雷達的。
換言之現在的崔賢號是肯定沒有相控陣雷達,那么崔賢號為什么會如此匆忙的進行導彈測試呢?身為朝鮮海軍的獻禮工程,為了加強宣傳效果而選擇盡可能早的試射武器,雖然說奇怪了點但也不是說過去,全艦所搭載的武器可能只有參與試射的那幾枚。
朝鮮艦炮火控雷達實在是太俄了,該圖也顯示相控陣雷達還沒有安裝
但是試射艦炮、試射干擾彈和試射導彈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當代大多數艦炮都配備有人工瞄準備份, 在艦炮火控雷達沒有啟動或者沒有完成調試時,使用人在回路的方式介入艦炮射擊環節也沒什么問題。干擾彈發射器更是不需要考慮精準度,發射出去就完事了。
但導彈的價格極其昂貴,防空導彈的價格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美元,可搭載核彈的彈道導彈的價格更是以千萬美元為單位。朝鮮經濟很不怎么樣,斥資數千萬美元表演一場煙花秀實在是不怎么可能,發射的導彈應當也會用來對付靶標,但朝鮮驅逐艦還沒有裝雷達啊!
彈道導彈在攻擊制定目標時,解算工作量相對較少,但艦空導彈的解算工作量非常大。雖然說這年頭A射B導不是什么新鮮事,空基或者陸基雷達引導艦載導彈也是常規操作,但朝鮮都有通過數據鏈引導艦空導彈的能力了這是不是太嚇人了?
朝鮮的表現真的是讓人刮目相看啊,屬實是小瞧朝鮮了,或許中國軍迷現階段看待朝鮮武器的心態,和當年美國軍迷看待中國武器的心態是一致的:“就他?他哪可能搞出這種東西”但事實就是真的搞出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