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肖某被實名舉報事件,持續成為焦點話題。院方通報提到,經核查,舉報材料反映的肖某個人問題基本屬實。而舉報信中提到的肖某出軌對象董某某,更因其通過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4+4”試點班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受教育經歷,引發公眾對這一培養模式進一步的關切。
南都記者了解到,協和“4+4”項目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親自推動,體現“納多學科背景者、納愛醫者、納天下賢才學醫行醫傳醫”的醫學教育選才理念。其生源及培養方案,與該校歷史悠久的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有所區別。
一名畢業于協和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告訴南都記者,相較于更普遍的“5+3+3”學制,這種模式下的醫學生培養年限大幅縮短,學生如果按培養方案完成所有學習計劃、臨床實習和科研論文要求,“確實會很艱苦”。盡管校方介紹,該試點班在培養過程中會進行考核,嚴格分流,但據其回憶,近幾年未曾聽聞有“4+4”試點班的學生被淘汰。他們正式畢業時,還能普遍比正常年限培養的醫學博士年輕幾歲,受到一些用人單位的青睞。尤其從留在協和系醫院的人數上看,這類學生的整體就業情況并未由于培養年限的精簡而遜色于人。
圖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有別于傳統“八年制”
4+4=8,但此次引發熱議的協和“4+4”試點班,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從1917年建校起即在中國首先開辦的八年制醫學教育有所區別。
通常所說的“臨床醫學八年制”是從本科階段開始。2006年起,協和的這一專業納入清華大學招生,即報考者須將清華大學的“臨床醫學(協和)”填報為高考志愿,根據分數排名順序錄取。歷年來,被錄取者中不乏各地高分考生,也常有省理科狀元。
王辰在北京協和醫學院2018屆畢業典禮上講話
而“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則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親自推動,從2018年開始實行,定位于研究生教育。來自全球頂尖學校非醫學專業、有志學醫的本科生,在完成原本專業的本科教育之后,再進入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即本科教育4年+醫學教育4年,合格者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
2018年7月,在北京協和醫學院2018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王辰代表院校講話時提到,“醫學遠不止是科學,醫學是多學,幾乎包括人類知識的全部,涉及人類實踐的所有”,繼而引出了該校正在進行的“4+4”醫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的理念和探索。
他表示,“4+4”模式滿足了醫學發展的兩個條件:第一,是以人力所能及的方式設計、體現了醫學的多學科性;第二,是設立了可以通攬天下各專業精英人才從醫的機制。
“當醫學院同學來源于不同的本科專業背景時,不同學科所訓練的學術習慣、學術思維,在未來醫學生成為醫生或者其他醫學科技人員或者衛生管理人員的時候,這些多學科基因會在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醫生群體中融入了多學科的基因,這一群體就會成為一個承載了人類所能夠承載最豐厚知識的群體。這就是4+4的妙處?!?/p>
同年10月底,王辰在第八屆全國八年制醫學教育峰會上作大會主題報告,分析了我國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詳細介紹了北京協和醫學院“4+4”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和思考。他強調,“4+4”醫學教育模式可以精妙地通過遴選多學科背景、內心熱愛醫學的優秀人才,通過科學系統的教育,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滿足醫學的多學性。
盡管多位從事醫學教育的資深人士公開表示,“4+4”模式“是世界醫學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是成熟的美國和加拿大的醫學教育體制”,目前看來也是一種趨勢,“在過往一直奉行本科醫學教育的英國,不少大學也啟動了‘4+4’的培養模式”,對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創新探索寄予期待,但在2018年7月底,“協和醫學院即將開班招收非醫學類專業學生攻讀臨床醫學博士”的消息還是激起了網絡熱議,在知乎等平臺也出現了不同聲音。
南都記者注意到,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務處處長馬超曾公開回應,這個項目并非完全照搬美國的“4+4”模式,而是“3+5”,因為大部分本科生在前三年已經修夠了本科畢業所需的學分,大四的時間比較寬松,就可以來到協和開始學習。這樣,能在協和學習5年,只比“八年制”在協和的5.5年少半年。
他還介紹,協和“4+4”出來的學生,畢業后仍需規培。“我們對試點班學生的培養目標依然是臨床大夫,不會擯棄協和在臨床方面的優勢,不會壓縮在臨床學習、輪轉的時間??偟膩碚f,我們對試點班學生的要求只會更高,不會更低?!?/p>
多次調整的招生規則
承載著教育探索使命的協和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從2018年首次招生時就秉承“英雄不問出處”的理念,采取“文理兼收”。
南都記者查詢發現,首批錄取了16人,其中7人本科院校為北京大學,3人來自清華大學,2人來自中國科大,還有4人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境外名校,專業背景涵蓋生命科學、地質、能源、環境、經濟學等多個學科。
2018年9月,進入協和臨床醫學試點班復試的考生接受專家組分組面試 圖片來源:北京協和醫學院
經教育部批準,從2019年起,試點班除了繼續從國內高水平大學招收推免生,還面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近日引發網絡熱議的董某某,就是2019年被錄取的學生。
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務處、研究生院2019年1月26日發布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2019年招收本科畢業生招生簡章》,這一年對申請者的要求為:本科畢業院校必須是“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學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學”,在校期間平均學分績點(GPA)不低于3.60(滿分4.0)或排名在年級前30%,且必須按照試點班入學課程要求,修完相應學分。其中,對生物學、化學和數學課程要求的學分最多,分別須大于等于15學分、10學分、10學分。
當年的招生計劃為30名,實行“申請-審核”+復試考核機制。首先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對報考者提供的材料進行初審,再由學校成立的試點班招生初審專家組,根據學生提供的報考材料,就報考者的培養潛力、發展潛能進行評估,初步確定參加復試名單,提交公示。復試則采用筆試+多站式迷你面試的形式,重點考察醫學預科相關的基礎知識、英語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并有專家面試環節。
發展至今,“4+4”試點班的招生規則也經歷了多次調整,目前已經穩定為每年兩期,春季批次面向國內大學達到“推免”(推薦免試研究生)要求的優秀本科生,半年后的冬季批次同時面向國內和國外大學。最新發布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2026級本科畢業生春季批次招生簡章》中,對申請人在本科期間修讀的生物學、化學和數學學分要求提高至大于等于25學分、10學分、10學分,同時對英語、物理、邏輯思維及寫作能力、人文社會類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外)的學分也設置了最低線。
招生簡章還注明,所有申請人需具有不少于40小時醫院/社區衛生/醫生診所/康復醫療等醫療衛生機構的志愿者服務經歷,并提供證明和服務單位的評價。
2026級春季批次的復試采用筆試+多站式考試+專家面試的形式,其中筆試為學校組織的標準化入學考試,共120道中英文選擇題,生物學、化學及大學基礎數理概念占考試內容的70%,心理—社會方面基本概念占考試內容15%,另外15%為閱讀理解,重點考察申請人理解、分析、評估、應用相應理論的能力。
前述《招生簡章》強調,試點班招生工作堅持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的原則,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并接受社會監督。然而,因為選拔過程的公開信息較少,在董某某的受教育經歷被曝光后,網友對協和“4+4”錄取的另外幾位佼佼者也產生了疑慮。
歷屆錄取名單,是否足夠經得起合理質疑?
4月29日,南都記者多次撥打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務處電話、“4+4”試點班咨詢電話,以及試點班招生簡章中所注明的紀檢監督電話,均未獲接聽。4月30日凌晨,南都記者發現,此前還可以順暢瀏覽的“4+4”試點班招生網頁,也出現了頁面無法打開、多次刷新仍加載失敗的情況,截至當天中午未能恢復。
“優教”與“嚴出”
經過嚴格篩選進入協和“4+4”試點班的學生,將收獲怎樣的醫學教育?
公開資料顯示,學校采用了中英文雙語教學、多學科整合的課程結構,引入國際上通行的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小組討論、翻轉課堂教學、模擬教學等教育教學方法,并讓學生從早期接觸臨床、融入病房醫療團隊,在實踐中學習,此外還需要完成博士畢業論文答辯,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
一名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協和臨床醫學試點班2018級學生曾介紹:“老師為我們精心設計了課程,將臨床、科研和基礎課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并且非常愿意傾聽我們的課程反饋,積極地優化課程。”
此前一份官方資料顯示,在4年的學習年限中,試點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以下內容: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病原生物學、醫學遺傳學、醫學生理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含神經病學、傳染病學等)、外科學(含外科學總論、麻醉學等)、婦產科學、兒科學、精神病學、眼科學、耳鼻咽喉與頭頸外科學、皮膚性病學、口腔科學、中醫學、全科醫學等。
學生的臨床課程及見習、實習均在北京協和醫院進行,網上不乏2021級“4+4”的同學們在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見習期間的視頻畫面。
南都記者注意到,與“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相比,協和“4+4”試點班的課程學習和臨床實習都顯著提速?!鞍四曛啤钡那?.5年為醫預科(在清華大學完成),進入醫學教育階段后,還有基礎醫學課程1.5年、臨床醫學階段3年4個月(含見習、實習和境外交流),以及最后8個月的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答辯。
而“4+4”試點班的學生,在完成10個月的器官-系統-功能整合模塊課程之后,臨床核心課程及見習時間為14個月,臨床實習12個月(與八年制同步),最后1年為自選模塊(包括臨床??戚嗈D、科研訓練、境外交流)和畢業論文答辯。
對一名醫學生而言,這樣的培養時長是什么概念?南都記者詢問了一名協和“4+4”試點班開設之初,在該校攻讀醫學博士(M.D.)的醫學生曉夢(化名),她的升學路徑為臨床醫學本科5年+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3年(規培并軌)+博士3年。
曉夢告訴南都記者:“前4年就讀非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接受4年醫學教育就拿到醫學博士學位,這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在4年內完成相當于臨床醫學本科生5年的課程,還要見習、實習、完成科研實驗和博士論文。如果按培養方案完成所有要求,確實會很艱苦?!?/p>
醫學生要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還要在臨床一線積累經驗,在曉夢看來,這些都有必要時間。她笑稱,與更普遍的“5+3+3”學制相比,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已經被部分人詬病 “火候不到”,但這些以清華本科分數線考進來的同學確實夠聰明,即便一開始臨床基礎差,在后續的規培階段多加歷練,也能逐漸彌補自身不足。后來,學制更短的“4+4”試點班出現,曉夢認為對這些同學來說,通過規培積累經驗更加重要。
“其實在美國‘4+4’模式下,學生從醫學院畢業之后也要經歷很長的resident(住院醫師)階段。而像我們這種普通學制的,三年踏踏實實輪轉下來,至少常見病大都見過,遇到病情變化不容易做出低級誤判。雖然很苦,還是有收獲的?!?/p>
試點班開課儀式
根據此前協和“4+4”項目的官方介紹,該試點班培養過程中,分別在第一學年及第二學年末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采取嚴格的分流機制,考核不合格者將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不過,曉夢回憶,她在協和醫學院攻讀博士期間,未曾聽聞有“4+4”試點班的學生被淘汰。
雖然學制精簡,試點班前兩屆畢業生的整體就業情況,并不遜色。曉夢告訴南都記者,這幾年醫學生就業不易,不少從協和畢業的醫學博士希望留院,都很難如愿,“醫院希望招到既有規培證(學術型沒有),又有文章(臨床型不如學術型)的人”。
然而,協和八年制和“4+4” 試點班的畢業生,有時卻能受到一些用人單位的青睞。曉夢提到,其中一個理由是年齡——這類同學正式畢業時,普遍比正常年限培養的醫學博士年輕幾歲,如果是女生,暫時還未面臨結婚生育。此外,如果其中有一些人的導師是科主任乃至院士,不排除會受到一定加持,更容易留在協和系統內。
“我完全理解網友的憤怒,但我也有些想辟謠的部分,比如真的不用‘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睍詨魧δ隙加浾吒锌跋M感D苤泵婀姷囊蓡?。我內心還是希望,協和是國內最好、最神圣的醫學院?!?/p>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