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發展,離不開人才。
可以說,人才就是一個企業的根基,是企業現代化的強勁支撐。
如何因地制宜,加強人才隊伍、體系建設,做強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呢?
四川仁壽鑫龍水務集團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師徒結對等方式,賦予這傳統的“傳幫帶”以新的時代命題。既解決人才斷層問題,讓技藝和人文精神,在鑫龍水務人代際中延續生長;又為企業可持續性發展儲備核心力量,讓更多的“能工巧匠”,成為推動企業加速發展的“助推器”。
強將手下無弱兵 “科班”徒弟蛻變成一線干將
早上7點半,唐少云就會提前到公司。
作為仁壽縣供排水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制水部經理,他要利用這提前的1個多小時時間,對四個水廠巡查一次,看看設備、參數等是否正常。提前到公司巡查水廠,已成為他多年來的習慣。
今年55歲的唐少云,2002年轉業安置到供排水公司工作,十一年軍旅生涯,鑄就了他鐵血式的擔當。
“我們做水,這是要‘入口的’,一定要講良心。”他的師父余某的教導,成為他制水工作的座右銘,時刻鞭策著他。
唐少云帶著徒弟羅杰,在調度中心查看供水管線運行情況 鑫龍水務集團供圖
如今,身為生產制水部45名員工的負責人,唐少云“以師帶徒”方式,悉心指導團隊成員,言傳身教,做好代際傳遞。“加氯機開機前要先檢查恒壓供水水壓是否滿足運行要求,先預熱再啟動藥劑計量泵”“藥劑投加參數要根據原水進廠水量、化驗室檢測結果動態調整,消毒藥劑用太多會造成浪費甚至亞氯酸鹽超標,少了則水質直接不達標”......他將自己掌握的制水工藝和技能,包括師父對自己的教誨,毫不保留的教給制水部每一個人。
制水部羅杰,就是唐少云帶出的優秀徒弟。33歲的羅杰,學的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2021年11月,進入公司生產制水部。
“你放寬心,好好干,盡快熟悉制水工藝和設備,你們大學生,是有理論基礎的,我相信你能夠很快上手”, 羅杰清晰的記得,到部門報到時,唐少云的鼓勵。
唐少云親自帶著這個大學生徒弟,到黑龍灘取水口、四個制水廠區、城區加壓站等現場,詳細介紹各類制水工藝和設備。小到現場每個控制柜的開關按鈕作用、大到供水調度系統理論,都詳細解釋。“耳朵,聽機器運轉聲音,判斷運轉是否正常;眼睛,看設備參數、看濁度、看顏色……”唐少云耐心叮囑,遇到暴雨等惡劣天氣,原水濁度增大,更要時刻在池子上轉,根據濁度檢測數據,隨時調整凈水藥劑投放量。
“師父教,我自己也通過資料室查閱資料學習,并多多請教同事前輩,后來我基本熟悉了廠區各工藝環節和設備、掌握了濾池清洗等操作流程,能夠完成一些簡單的故障診斷和處理”,羅杰回憶。如今的他,已全面熟悉了廠區的各工藝環節和設備,除完成本職制水運維工作外,還積極參與到一些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化管理等重大工作任務當中,成為了公司青年骨干。
“制水,要對得起良心。”羅杰也將這師父唐少云的教導,當做了自己的座右銘。
唐少云師徒二人制水車間巡查 鑫龍水務集團供圖
“公司四個水廠,每天制水25.5萬噸,保障仁壽城鄉生活用水。我們必須嚴格把控質量,對全縣群眾負責”唐少云說。為了保障水質,制水部每月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業務培訓會;同時,每年請專業藥劑公司工作人員來公司開展技術培訓,讓制水部每個員工,都成為制水“行家”“能手”。既實現精準藥量投加,降本增效,又確保水質達標,安全衛生。
“老黃牛”是“考證狂” 也是各類機器設備的“管家”
高壓電工證、低壓電工證、特種設備管理A證、污水處理工程師證、高級電工證……啟源環境園區片區污水處理廠機修負責人李全民,就是一個“考證狂”。
2020年5月進廠從事機修工作后,他通過自學,短短幾年時間,就拿到了5個資格證書。
29日上午11時許,在城南綜合污水處理廠見到李全民時,他正蹲在水解酸化池邊臺上,和幾名工友一起,更換潛水推進器葉輪。
“再生水廠、城南綜合污水處理廠、文林B區工業污水處理廠、文林工業污水處理廠……”滿頭大汗的李全民說,他們機修組6個人,要負責園區片區四個污水處理廠、價值過億的機器設備的維護與維修。
機修負責人李全民和同事更換潛水推進器葉輪 彭江攝
“干過工地、當過保安、開過餐館,到污水處理廠后,我才開始學機修。”李全民毫不掩飾自己的“小白”經歷。他說,干機修,不怕苦、不怕臟,更要肯學。設備廠家師傅來污水處理廠,他就像跟班一樣,跟在師傅身后,不停請教學習。同時,自己也在網上找來不少視頻自學,還買來專業書籍學習并參加技能考試。
在李全民辦公室桌上,有厚厚一摞專業書籍。涵蓋了低壓電工作業、工業廢水處理與再生利用、廢水處理工程、高壓電工實用技能全書等,僅面上的粗略統計就有10多本。
正聊天時,他的手機響了。是同事打來的,詢問一污水廠路燈線路故障處理問題。
2025年年初,半夜1點左右,某泵房突發故障,值班人員排查后無法有效解決,只能撥通李全民電話。寒冬接近零度的夜晚,李全民沒有半點耽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二話不說脫下厚外套、戴上安全帽,開始檢修。通過數小時的努力終于完成了修復工作,成功讓機組恢復正常運行。
“我們機修組6名同事,基本都年齡偏大,特別在智能化當下,完全跟上有些吃力。”李全民介紹,在平常維護維修工作中,他一般會現場指導,教大家如何通過聽(機器運轉聲音)、測(電壓)、查(電路)等判斷發現故障點,并圍繞故障點拿出解決方案。
跟他學習半年的徒弟姜凱,如今在三污廠當機修員。遇到問題,姜凱隨時請教師父李全民。
今年2月,姜凱就遇到一個設備時間繼電器故障,通過微信請教師父。李全民畫好電路圖過去,指導如何布線,后又親自過去指導搞定。
如今的李全民,不僅要負責園區大片區四個污水處理廠價值10億元的機器設備維護維修,廠外污水進水管網出現問題時,機修小組也要提供搶修方案。
對于廠區這10個億的設備維護維修,他堅持一個原則,“能修,就不買”,能買材料自己動手做的,就不買成品配件。李全民說,降本增效不是口號,而是要日常的生動踐行。
不久前,某廠一個配電柜和水動氣閥故障,李全民現場檢查后,提出購買材料自行維修的建議,在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成功修復,節約成本4000余元。
在同事們的眼里,李全民就是一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他多次獲得公司年度“先進個人”稱號,也獲得了仁壽縣“最美基層環保人”、 “仁壽榜樣·敬業模范”等榮譽稱號。
對于自己的“傳幫帶”,李全民謙虛的稱之為“大家學習,共同進步”。
培育人才梯隊厚植發展根基
師徒結對,只是四川仁壽鑫龍水務集團加強人才建設的舉措之一。
“只有加強人才建設,才能強化現代化企業的支撐。”鑫龍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士表示,近年來該集團通過扎實開展員工培訓工作、強化人才引進、推進基本薪酬制度改革、抓實群團紐帶提高隊伍凝聚力等舉措,強化人才建設,夯實企業加快發展的支撐。
“我們也必須清晰的認識到,目前集團人才建設方面,存在著隊伍年齡結構失衡、學歷層次與現代化治理需求脫節、專業結構與新業態匹配不足”等矛盾,人才梯隊斷層凸顯,轉型升級動能不足的客觀存在。鑫龍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誠。“師徒結對的方式,正是我們立足實際,打破這種梯隊斷層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代代青年技術人員在師徒接力中實現階梯式成長,真正踐行了“經驗傳承不斷檔,團隊力量薪火續”的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理念。
鑫龍水務集團供圖
在集團黨委的布局下,四川仁壽鑫龍水務集團將師徒結對從傳統的“經驗傳遞”升級為系統的人才培養工程,通過師徒結對、經驗分享、合作攻堅等模式,將專業知識、管理技能和企業文化的傳承有效融合,既解決技能人才斷層問題,又為高質量發展培育具有工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還將以專業人才引進為重點,優化人才結構,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并且建立健全后備干部隊伍培育機制,為集團中長期發展積蓄力量。
匠心賡續傳薪火,奮進接力啟新程。四川仁壽鑫龍水務集團將進一步深化人才梯隊建設長效機制,以“傳幫帶”為紐帶,持續為高質量發展鍛造薪火相傳的生力軍。(彭康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