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漪 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今年3月底,一位身穿東北大花襖,嘴里說著“散裝英語”,手里還拿著一只鹵鵝的中年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進互聯網,短時間內刷屏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還留下了一個響亮的名頭——“鹵鵝哥”。
這就是重慶榮昌人林江創造的奇跡。作為一個本土鄉村自媒體博主,在狂追“甲亢哥”之前,他比路人甲還普通。
3月30日,林江在他的抖音賬號更新了第一條關于“甲亢哥”的視頻,說他要帶著鹵鵝去見“甲亢哥”,當時他的粉絲數還不到10萬。
4月30日,一個月的時間,林江總共更新了50期視頻,粉絲數量已漲到95萬,儼然已成網絡名人。也正是靠著成功“投喂”,林江憑借一己之力,把榮昌和榮昌鹵鵝都帶到了舞臺中央。
1
“鹵鵝哥”為什么能火
如法炮制都能火嗎?
突然爆火的“鹵鵝哥”除了吸引廣大網友的關注,同時也吸引了眾多想要效仿的自媒體博主來到榮昌。
△林江與店門口的自媒體博主交涉。馬嘉豪 攝
城市街頭、高鐵站廣場、“鹵鵝哥”的門店等地方聚集了大量自媒體博主。他們有的從外地趕來,有的是當地市民,他們都期望著通過同樣的方式實現“一夜爆火”。
在林江的門店前,來自廣東的自媒體博主董先生告訴記者,他剛開始做自媒體沒多久,就是被“鹵鵝哥”的執著精神所打動,“特地趕來榮昌取經。”
為了表達敬意,董先生還買了一件短袖版“東北大花襖”,打算送給“鹵鵝哥”。
對此,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張小強教授表示,“當前,我們處在一個傳播活動高度社會化的環境,全社會都在參與傳播,不管是普通網紅、還是傳統媒體、政務機構、企事業單位都參與其中,每個人都有獲取網民注意力而走紅的機會。”
鹵鵝哥為什么會火?張小強教授認為,“鹵鵝哥”以他的真誠形成的敘事,打動網民是一個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則是“甲亢哥”來到中國成為互聯網的焦點。全國乃至全球網民的注意力都在“甲亢哥”身上。在成功投喂“甲亢哥”后,“鹵鵝哥”也順利將這波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說,“鹵鵝哥”的確借上了“甲亢哥”的流量。
“加上‘鹵鵝哥’曲折的過程和個人勵志故事,這非常適合當前互聯網傳播規律。即有故事、能激發網民情感的敘事更有傳播力。”張小強教授表示。
同時,在知名文化人士、影評人譚飛看來,“鹵鵝哥”的行動受到“甲亢哥”的青睞和其團隊的喜愛,亦是一次完美的“公益行為藝術”。
譚飛表示,“鹵鵝哥”的整個“投喂”過程,網友們從有點反感,到不反對,再到甚至有點喜歡他。這樣的轉變,其實正是看到了“鹵鵝哥”的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推廣自己家鄉的美食、助農、文旅,提升其知名度,“自始至終都很公益。”
△榮昌鹵鵝。圖片來自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在如今這個“人人都有鏡頭和麥克風”的互聯網背景下,“鹵鵝哥”的一夜爆紅是否能夠被復制?
張小強教授給出了他的答案,“這種模式的成功具有偶然性,原因是網民注意力有限,同一時間空間內的熱點事件不可能太多。”
在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黃賀鉑看來,復刻林江的“一夜爆紅”具有一定難度。
“很多網紅都在宣傳自己家鄉的產品,可能碰到了某個爆點就突然火了,但大多數時候,都處于一個‘試錯’的狀態。一些網紅或者城市爆火,除了在微觀層面需要當地政府政策的引導。從宏觀來講,還需要平臺在流量分配上的均衡擴散。”
△林江在重慶推廣榮昌鹵鵝。圖片來自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2
輿論風向瞬息萬變
“鹵鵝哥”這把火能燒多久?
事實上,縱觀整個事件,網友們對“鹵鵝哥”的態度,有多次很明顯的風口轉變。從剛開始“投喂”被吐槽,到由于“鹵鵝哥”不懈堅持得到網友們的理解、認可,再到4月下旬上海車展的又一次反轉。
車展現場,“鹵鵝哥”再一次重復“投喂”行為,在事先沒有做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攔截360創始人周鴻祎。結果這次“投喂”沒能成功,從而引發網友風評反轉,使得“鹵鵝哥”和周鴻祎都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平臺發聲,道歉和解釋誤會。
“其實網紅本身做事的行為邏輯就與眾不同,常態就不叫網紅了。‘鹵鵝哥’一開始侵略性太強,一下子沖進去會有非議。但是久了之后大家對他的勇氣和毅力產生一種羨慕,因為很多人做不到。”譚飛表示。
最終,“鹵鵝哥”和周鴻祎的故事以圓滿形式結局,這也讓大眾再一次感慨“鹵鵝哥”的神奇。有關他自己和榮昌的熱度也一直在輸出。
黃賀鉑副教授表示,“鹵鵝哥”的熱度之所以能持續發酵,一方面是他確實體現了真誠,希望家鄉好的態度;另一方面是他善于制造網絡爆點,比如強行“投喂”“甲亢哥”和周鴻祎的行為。
“不斷產生新的碰撞,就可以繼續吸引大家的注意。另外還有一點在于榮昌當地政府對這件事足夠重視,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借助了熱度,帶動榮昌文旅和經濟發展。”
張小強教授認為,在面對高漲的輿論,策劃營銷推廣活動時,必須提前做好溝通交流,避免因誤解出現意外事件。獲得高度關注后,更要注意傳播環境不穩定的特點,要有風險意識。
“持續的輸出需要結合前期網民關注點,把握好內容生產的傳播規律,包括輸出高質量內容,進而做好與商務和文旅產業的融合。這樣才能把流量轉化為扎扎實實的口碑,形成品牌。”
3
網紅和流量在榮昌重新被定義
“鹵鵝哥”接下來該怎么走?
張小強教授還表示,流量也在做競賽,“鹵鵝哥”還能不能持續熱下去,要看未來有沒有類似的網紅或城市出圈搶走網民注意力。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天,重慶多個區縣又開啟了蹭“鹵鵝哥”流量的比拼,已經邀請或即將邀請林江到場,助力推銷文旅特色產品。
△“鹵鵝哥”林江與榮昌市民互動。馬嘉豪 攝
“現在整個互聯網就是圍繞著流量在轉,平臺的算法、網民、自媒體、各類主體都在追逐流量,同時也被流量裹挾著前進。這其實給了一些不知名的個體和城市走紅的機會。”張小強教授表示,大流量不完全是壞事,適應當前的流量經濟做營銷策劃是必然的選擇。
作為知名影評人,譚飛也在各大平臺運營自媒體賬號,他坦言自己也在制造網紅和流量。
“有一段時間大批量網紅一哄而起,很多網紅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很顯然,這種‘粗放式’發展讓大家對網紅和流量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但我覺得,真正的網紅,大流量應該是為社會服務的。”
譚飛表示,做好規范,讓網紅成為推動社會往前走的一股動力,讓大流量與正能量融合,不是行不通,而是接下來全社會都要去思考的課題。
已然紅透互聯網的林江,反復向媒體表明自己的心跡,“我不會飄,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我還要繼續宣傳家鄉,推廣地方特色文化產品,助力家鄉鄉村事業的發展。”
如今,林江憑借一己之力讓榮昌天下聞名,“鹵鵝哥”也已經是榮昌的一個招牌,兩者間達成了深度綁定。那么,未來的“鹵鵝哥”必須讓渡出屬于自己的一部分權益,讓家鄉持續熱下去。而榮昌,也需要更深層次地研究、利用流量的長虹效應。
正如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在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的表態,“榮昌要把流量轉變為經濟發展增量,把網紅變成長紅。”
△林江現場投喂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圖片來自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在成功接住潑天流量后,包括鹵鵝在內的多個榮昌特色產品銷量實現翻倍增長。今年五一假期到榮昌的火車票“一票難求”。幾乎可以肯定,榮昌將迎來近年最為火爆的一個假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