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俄羅斯“弗拉基米爾斯基海軍上將”號海洋調查船對委內瑞拉拉瓜伊拉港的非正式訪問,引發了西方政界和軍方的關注與擔憂。這艘海洋調查船究竟肩負著怎樣的使命?西方又為何稱其為“間諜船”?
圖1 俄羅斯海洋調查船
一、俄羅斯海洋調查船的核心使命
“弗拉基米爾斯基海軍上將”號海洋調查船,自1975年建成至今,同級型號(共6艘)僅剩其一艘仍在服役。該船排水量9120噸,船長147.8米,寬18.6米,最高航速19節,自持力90天,最大航程18000海里。船上配備2艘水文測量艇、19個專業實驗室,還設有卡-25直升機的起降平臺和機庫。其主要任務涵蓋監測洋流、化學水文學研究、海洋生物觀測、海洋氣象學、輻射觀測、波浪觀測以及大氣學觀測等諸多領域。
近年來,這艘調查船頻繁前往南極海域開展科考工作。2019至2020年期間,它參與了俄羅斯海軍水文局組織的環球海洋調查探險。2025年3月13日,該船從喀瑯施塔得起航,執行“勝利80周年”主題的航行任務,旨在獲取海底地形數據,并沿航線進行海洋學和氣象學研究。在訪問委內瑞拉期間,船只進行了淡水、燃料和食物的補給,并完成了技術檢查。訪問結束后,它繼續駛向大西洋預定區域,按計劃推進航行任務。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表示,此次訪問充分彰顯了兩國軍事合作的緊密性。
圖2 俄羅斯海洋調查船尾部
二、俄羅斯專家的核心觀點
俄羅斯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指出:“世界海洋如同一個復雜的生命體,其水流、溫度、密度、鹽度等要素始終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為了繪制精確的導航圖并全面掌握水文氣象狀況,我們必須持續追蹤這些變化。‘弗拉基米爾斯基海軍上將’號未來可能會繼續前往南極洲周邊海域進行科考,繪制地圖、了解自然環境以及天氣和海洋特征。這些工作不僅服務于經濟建設,例如為漁業提供數據支持,也為軍事任務提供保障,幫助艦艇指揮官提前預判天氣、海況、洋流等條件。遺憾的是,我們目前沒有其他具備同等能力的船只。”
另一位軍事專家維克托·利托夫金則強調:“研究世界海洋是各國海軍的必修課。我們利用海洋資源,就必須清楚地知曉洋流、暗礁、珊瑚礁以及動植物的分布情況。海洋是人類尚未充分探索的領域,甚至可以說我們對太空的了解都比對海洋更多。水文調查船是研究海洋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俄羅斯海軍此類船只的數量明顯不足。”
三、西方對俄羅斯海洋調查船的忌憚根源
近年來,俄羅斯海洋調查船的航行軌跡引起了西方國家情報機構的高度關注。維克托·利托夫金認為:“這些船只被西方視為間諜船,原因在于它們會監聽無線電、測量海底深度等。雖然這些行為本質上屬于科學研究和保障航行安全的范疇,但西方卻將其視為偵察行為。西方既渴望了解我們的一切,卻又不愿讓我們了解他們,這種雙重標準背后,是典型的西方傲慢。”
2023年4月,西方媒體報道稱,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的情報機構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聲稱俄羅斯的漁船和科考船被用于監視水下基礎設施,并指控在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計劃在北海水域策劃破壞行動。在這項“調查”中,“弗拉基米爾斯基海軍上將”號被特別點名,被誣稱為“間諜船”。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予以駁斥。他指出:“上述國家媒體的調查毫無根據,再次錯誤地指責俄羅斯。我們希望這些國家能更多地關注‘北溪’管道恐怖襲擊事件,并呼吁對此類前所未有的破壞行動展開透明、緊急且廣泛的國際調查。”
2025年初,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聲稱,皇家海軍派出“薩默塞特”號護衛艦和“泰恩”號巡邏艦監視俄羅斯“琥珀”號海洋調查船的動向,指控其收集情報并繪制英國水下基礎設施地圖。
(科薈智庫:孟光)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