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日前發布一季報,主要經營指標逆勢增長,研發費用上漲31.8%,境外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新簽合同額上漲53.7%。
報告期,公司實現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3888.96億元、1003.71億元和16.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5%、3.05%、8.83%,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開年首季,中國能建新簽合同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境內新簽合同額實現2874.55 億元,同比增長4.18%;獲取新能源開發指標206.00萬千瓦。簽署了延長石油湖北武穴2×660MW煤電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能源電力等優勢業務不斷鞏固擴大,新簽合同額占比持續提高。
同時,中國能建實現境外新簽合同額1014.41億元,同比增長10.47%;其中,境外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簽約同比大漲53.7%;簽署了阿塞拜疆比利亞蘇瓦爾445MW光伏項目、肯尼亞內羅畢河流域生態修復項目、科威特薩阿德阿卜杜拉新城基礎設施等一批重點項目。
一季度,中國能建在科研領域投入持續增長,研發費用上漲31.8%。該集團此前提出打造“新型儲能原創技術策源地”戰略,并在一季度取得較大進展。
集團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能儲一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進入穩定商業運行階段,快速實現了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產業化。該項目是世界已投運單機容量最大、轉換效率最高、發電時間最長的純綠色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已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湖北省新型儲能電站試點示范項目等國家級、省級重點示范項目。
在新技術的產業方面,中國能建已累計完成壓縮空氣儲能選址簽約超30座。其中,山東泰安、陜西銅川35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甘肅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等示范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集團壓縮空氣儲能業務正步入快車道。此外,集團投建的綠色建材新技術示范項目山西大同煤矸石高價值利用項目、光儲一體化新技術示范項目石太鐵路巖會牽引站項目等正在全力推進。
在中國能建持續加碼的氫能業務領域,該集團一季度已在吉林松原、甘肅蘭州、內蒙古赤峰、內蒙古通遼、新疆烏魯木齊、黑龍江雙鴨山、印尼巴淡島、埃及、摩洛哥等國內外重點區域儲備了50余個綠色氫氨醇、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等系列項目,著力打造氫能“制-儲-運-加-用-研”全鏈條產業。
目前,中國能建投建的全球最大的吉林松原氫能產業園示范項目、中能建蘭州新區綠電制氫氨項目一期、中能建石家莊鹿泉區氫能產業四網融合示范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計劃2025年底前投產。
中國能建董事長、黨組書記宋海良此前多次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在集團業務中的融合發展。一季度,該集團全面啟動“人工智能+”行動,聚焦“AI+能源電力”、“AI+產業融合”系統發力。
按照“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方式,中國能建積極推動全國八大節點區域算力樞紐中心建設,大力開展甘肅慶陽、寧夏中衛、安徽蕪湖、北京經開區、山西大同等多個樞紐節點投資建設布局,其中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中心園區示范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含算力投資、不含配套新能源投資),總IT功率6萬kW,已建成1,700面8~12kW高密機柜并出租。
隨著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爐,交能融合進入快車道。而中國能建集團此前已將交通與能源融合作為重點投資建設方向。一季度,該集團成功策劃并獲取S10張掖至馬鬃山高速公路張掖段交能融合項目,獲取寧波劃船未來社區二三期地塊,努力打造中國能建城市“八網”融合示范項目,持續探索與打造融合發展新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