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悠茶香彌漫的世界里,婁宣科是一位執著的探索者。他與茶的緣分,不僅串聯起歷史的脈絡,更在當下的健康領域綻放光彩。
婁宣科與茶:偶然邂逅,一生羈絆
1999 年,一次偶然的相遇,讓婁宣科的人生與茶緊密相連。他結識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與他聊起茶中蘊含的奇妙物質——茶色素。這一新鮮的概念瞬間點燃了婁宣科的好奇心。為了深入了解茶色素,他走進書店,幸運地找到了《中國茶色素臨床科研論文專輯》一書。彼時,家中有人身患白血病,書中關于茶色素對白血病療效的記載,讓婁宣科看到了一絲希望。他如獲至寶,將這本書買回,潛心研究,也正是這份對家人的關愛和對茶色素的探索欲,為他之后投身茶色素研究埋下了種子。
婁宣科于2001年在浙江杭州成立茶色素公司,確立了以茶色素為核心的戰略目標,并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專注于茶色素提取工藝的改進與應用技術的研發。憑借現代科技的優化,公司致力于將茶色素這一傳統成分融入現代人的健康生活。通過大量實驗,公司在茶色素純度和功效的提升上不斷取得突破,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綜合考量,他們成功將茶色素制成膠囊保健品,并且獲得了國家第一個茶色素方面的保健品批文,這一成果不僅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晶,更是茶色素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茶色素的起源:跨越時空的茶香傳承
茶色素最早由Roberts發現提出,但鮮為人知的是,在中國古代,茶色素早已以茶膏的形式存在,是婁宣科首次提出這一觀點,讓人們對茶色素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在故宮,曾經有專門的制茶間,負責制作茶膏供皇家御用。乾隆時期,為了確保茶葉安全,進貢茶葉需過水清洗后才能用于制作茶膏。當時,茶膏備受珍視,英國的馬爾嘎來華訪問時,乾隆將茶膏作為國禮相贈,沒想到茶膏在英國皇室大受歡迎,還促使英國形成了喝下午茶的習慣。隨著英國對茶的需求日益增長,竟引發了一系列歷史事件,為平衡茶葉貿易,英國向中國輸送鴉片。
直到 1925 年馮玉祥關閉故宮前,制茶間一直在制作茶膏。1950 年,為防止援藏干部的高原反應,國家計劃輸送茶膏到西藏,卻因當時無法達到御制茶膏的效果而作罷。2004 年,廣東的一場拍賣會,魯迅先生收藏的茶膏成為拍品,國家文物局出手后,剩余茶膏被收藏到北京,這些都見證了茶膏的歷史價值和獨特魅力。
茶療及茶色素的應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關于茶療的實際應用,不得不提到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的少林寺茶療堂,由少林寺的監院延琳法師親自主持管理,高莼茶色素公司就生產過一批由少林藥局監制的茶色素產品,得到社會好評強烈。
如今,茶文化盛行,茶科技蓬勃發展,茶療成為茶應用的重要領域。1983 年,浙江省中醫藥大學校長林乾良提出茶療概念,雖當時未引起廣泛關注,但在 2017 年他再次提出后,茶療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香港津衛大學的衛明教授所著的《中國茶療法》一書,詳細闡述了各種茶對人體的好處,為茶療提供了理論支撐。
茶色素作為茶的精華成分,在健康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2021 年 3 月,復旦大學李輝教授帶團隊發表的文章在《定量生物學》中提到,唯有茶可以探出人體的十二經絡,這進一步揭示了茶在人體健康領域的獨特作用。
婁宣科與茶色素的故事,是茶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生動體現,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茶的歷史底蘊,更讓我們對茶在未來健康領域的應用充滿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