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通過發布《不跪!》的視頻,基本已經為關稅戰的最終結果指出了明路,在這個關鍵時刻,任誰也無法繼續作壁上觀,尤其是貿易體量同樣龐大的歐盟,必須快速做出決斷,是選擇和中國攜手并進,還是接受美國敲下的關稅大棒,繼續委曲求存。
由于歐盟內部的意見并不統一,而造成這一尷尬處境的罪魁禍首,正是現任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如今歐盟高層已經明確希望她能辭職,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給中國一個交代,也給歐盟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那么,馮德萊恩究竟做了什么,導致歐盟內部對她怨聲如此之大?此時的美國,又會不會再次選擇從中作梗?
“有毒”的馮德萊恩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怎么也不會想到,關稅戰的主戰場明明在中美,現在戰火卻燒到了她的身上,瑞士媒體甚至給她貼上“有毒”的標簽,就像點燃了導火索,引爆了長期積累的各種問題,讓她成為大家批評的目標。
許多歐盟國家的政治人物對她視而不見,甚至公開要求她下臺,馮德萊恩面臨的難題,表面上是個人能力和外交手腕的問題,實際上她力推的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政策,更像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結果反而讓自己陷入困境,歐盟也因此深陷關稅泥潭。
德國汽車企業叫苦連天,因為它們在中國的大量投資可能面臨風險,之前賺錢的市場現在變得非常棘手,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推動的“對等關稅”如同雪上加霜,讓歐盟經濟狀況更加糟糕,使其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馮德萊恩被一些人認為更像是美國的代表,在對華關系上采取“去風險”的策略,但這個策略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這種觀點認為,她的決策受到了美國的影響,未能充分考慮到歐洲自身的利益。
如果說美國的“對等關稅”沒有波及到歐盟,或許馮德萊恩的處境還不會如此艱難,可惜的是特朗普當下需要的是利益,需要的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算是美國的盟友國,也全都被他算計在內。
因此馮德萊恩的親美政策引起了歐盟內部的不滿,尤其是在中國反制美國關稅政策下,更有人覺得她很像“半個美國人”,上任后處處聽美國的,在新疆、臺灣等問題上總想惹中國不高興,結果關稅戰越來越明朗,中方才會是最后的贏家。
更讓人覺得不解的是,她訪華時甚至要搭馬克龍的飛機,怎么敢都顯得自己像個“不請自來的監工”,場面十分尷尬,不過以前是拜登擔任美國總統,她自認為能夠得到拜登的支持,所以對于歐盟內部反對的聲音,根本就不怎么在乎。
然而現在特朗普上臺,局勢發生重大變化,過去的有力支持消失不見,她作為“美國代理人”的處境變得非常不利,面臨諸多批評和質疑,關鍵是她沒能帶領歐盟和美國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無論是俄烏沖突還是關稅問題,都表明美國已經背棄了歐盟。
更重要的是,馮德萊恩原本想打壓中國,結果自己卻受到損害,中歐班列運輸受到影響,歐盟對華貿易逆差進一步增加,他們想用“最低價格協議”來占便宜,結果商務部堅決反對,歐盟想減少風險的計劃也落空,這種試圖鉆空子的做法明顯是行不通的。
當然,如果歐盟內部足夠團結,那么無論馮德萊恩做出何種決策,很大程度上都應該得到歐盟內部的支持,可惜的,歐盟內部并不像外表看起來那般毫無間隙。
歐盟內部的“塑料聯盟”
馮德萊恩領導下的歐盟,并未實現團結統一的目標,反而出現了裂痕,疫苗合同的問題,援烏計劃的爭論,“重新武裝歐洲”計劃的各自行動,無疑加劇了這種分裂,將歐盟內部的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了出來。
歐盟內部的各個成員國,在重要政策上難以達成一致。各自為政的局面,阻礙了歐盟整體的發展和穩定。梅洛尼在教皇葬禮上翻白眼,表面上看是對馮德萊恩個人有些意見,但實際上反映了她對歐盟現在狀況的不滿。
然而馮德萊恩就算下臺,可能暫時能讓大家消消氣,但歐盟真正的問題并不會因此消失,歐盟的上層領導還是被左翼力量把持著,所以短期內,歐盟在對中國和對美國的政策上,很難有大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歐盟的軍事裝備得靠美國,重要資源又離不開中國,既希望保持姿態又想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體現了歐盟在戰略上的搖擺不定,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想搞“戰略自主”就顯得有點空談,不太現實。
尤其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中國的反制措施,對歐盟來說是進退兩難的局面,好比一把雙刃劍,無論是導致產業衰退,還是引發物價飛漲,任何一種情況都可能嚴重損害歐盟的利益,而馮德萊恩可能只是個背鍋俠,更深層的問題是歐盟領導層集體脫離現實。
他們嘴上喊著“戰略自主”,實際上什么都沒做,他們把“民主價值觀”當成擋箭牌,用來掩蓋自己的問題,實際上搞的是雙重標準。
因此,無論馮德萊恩是否能繼續留任只是后續的影響之一,歐盟需要認真解決自身存在的深層問題,重新評估與中國和美國的關系,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并在合作中找到發展機會,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們應該做出何種選擇。
結語
當特朗普們還在用19世紀的殖民思維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正用21世紀的共贏邏輯重塑世界規則,在這個節骨眼上,倘若能夠順水推舟撤掉馮德萊恩,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這個關鍵職位換上一個真正為歐洲著想、內政外交層面都能以歐盟利益為出發點的“主理人”的話,或許歐盟才會迎來一片新的曙光,你覺得呢?
信息來源:
環球時報2025-04-28《“歐盟高層意識到,馮德萊恩,有毒”》
華爾街見聞2025-04-16《馮德萊恩:如果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 美國的制成品和數字服務都可能成為報復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