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談“方鴻漸”,實際上和某些人相比,方鴻漸還是很有節操的。
他買“克萊登大學”的學歷只是為了哄自己的爹媽高興,畢竟父母出了錢;他并沒有拿這個野雞大學的學歷去找工作、騙職稱……后來去大學教書的時候,他老老實實說自己是個沒有學歷的“游學生”。
在那個90%都是文盲的民國時代,他這樣的文科混子也混了個副教授,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任職的大學,居然有個德高望重的校領導是他的“同學”,這位老教授堂而皇之自稱“克萊登大學博士”!并且身居高位,捧臭腳的一大堆。
因為膽小、要臉,所以方鴻漸作為“留學生”混不好。
方鴻漸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又是相當機智的,還有一個寶貴品質:不崇洋媚外。
“……父親和丈人希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人好意思叫他們失望么?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鎊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反正自己將來找事時,履歷上決不開這個學位。索性把價錢殺得極低,假如愛爾蘭人不肯,這事就算吹了,自己也免做騙子。便復信說:至多出一百美金,先寄三十,文憑到手,再寄余款;此間尚有中國同學三十余人,皆愿照此辦法向貴校接洽。愛爾蘭人起初不想答應,后來看方鴻漸語氣堅決,又就近打聽出來美國博士頭銜確在中國時髦,漸漸相信歐洲真有三十多條中國糊涂蟲,要向他買文憑。他并且探出來做這種買賣的同行很多,例如東方大學、東美合眾國大學、聯合大學、真理大學等等,便宜的可以十塊美金出買碩士文憑,神玄大學廉價一起奉送三種博士文憑;這都是堂堂立案注冊的學校,自己萬萬比不上。于是他抱薄利暢銷的宗旨,跟鴻漸生意成交。他收到三十美金,印了四五十張空白文憑,填好一張,寄給鴻漸,附信催他繳款和通知其他學生來接洽。鴻漸回信道,經詳細調查,美國并無這個學校,文憑等于廢紙,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過自新,匯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錢。愛爾蘭人氣得咒罵個不停,喝醉了酒,紅著眼要找中國人打架。這事也許是中國自有外交或訂商約以來唯一的勝利。”
方鴻漸不但敢于欺騙外國人,他還在智商上歧視對方,“反正你們老外也是做騙子生意的,騙騙子不算騙,那叫替天行道”。
方鴻漸回國后,從來沒有吹噓“國外的月亮有多圓”,反而在自己母校的一次演講中宣稱——“西方文明對中國的貢獻就兩個,一是鴉片,二是梅毒”。
你要知道,百年過去了,“留學”依然是歐美賺中國人錢的一筆大生意,中美貿易戰,美國的“服務業”處于大幅順差狀態,其中的大頭就是“留學”……
2023年統計顯示,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265.7億美元,其中教育(含留學)與知識產權是主要構成部分?,中國留學生每年為美國貢獻約150億美元。
無數的“留學生”,把父母一輩子的積蓄送到了各種“克萊登大學”。
為什么一提這個事情,很多人就要跳腳?因為“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很多中介、教育機構、雅思、托福、甚至中小學的“國際班”,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將來培養出很多“董同學”,再回國無縫對接、身居高位、塑造成功榜樣……吸引更多的“韭菜”,去強化這個系統。
這些人的節操,還不如方鴻漸。
上世紀二十年代,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中誕生“方鴻漸”可以理解,因為當時中美差距太大,我們的先輩需要去學習,去自強……一萬個方鴻漸中,出一個錢學森,我們就是賺的。
現在是2025年了,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了,我們許多工業、工程、科技方面已經是世界頂級水平,我們有六代機,我們有055,美國沒有;我們造船、汽車、無人機、機器人都是世界第一,美國做不到……未來我們會比美國能夠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才,無論來自本土還是國外,都會自然而然加入我們。
那么現在,“克萊登大學”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這些“董醫生”,除了破壞社會公平、腐蝕學術環境、制造階層固化、阻礙科學進步,還有什么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