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上海市民的選擇并不只有出游、賞花、觀影和喝咖啡等,很多體育迷都會選擇觀摩高質量體育賽事或參與鍛煉健身。五一黃金周,體育將迎來中超京滬大戰、環球馬術冠軍賽、世界箭聯射箭世界杯等多項高質量國際國內體育賽事,體育記者似乎要不夠用了,但全國的體育愛好者笑不動。整個5月將變身“體育金五月”,高水平賽事促進文旅商體展聯動發展,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助力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金五月,高質量賽事井噴
五一黃金周,上海高質量體育賽事井噴,助力申城市民擁有更健康、多元的過節選擇。5月1日,2025賽季中超聯賽將上演“新版京滬對決”,上海海港隊將坐鎮主場交鋒“來勢洶洶”的北京國安隊,比賽結果也關乎中超奪冠形勢;5月2日至4日,2025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觀眾將在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感受“躍上海,越精彩”的馬術文化,體驗“越抵近,越喜愛”的賽事氛圍,親歷融文體商旅展于一體的馬術嘉年華。
5月1日,上海海港隊主場交鋒北京國安隊,強強對話引發滬上球迷關注。 新華社 發
5月2日至4日,2025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傳播馬術文化。
5月6日,2025世界箭聯射箭世界杯賽將在上海浦東打響。
6日,2025世界箭聯射箭世界杯賽將在上海浦東打響,世界頂尖弓箭手們又將齊聚黃浦江畔,張弓搭箭,上演“百步穿楊”的絕技;此外,5月3日,2025長三角國際田徑鉆石賽(上海/柯橋)鳴槍,這項擁有20年辦賽積淀的國際頂級賽事,成為長三角跨域協同辦賽的又一生動實踐。
5月份更是體育賽事黃金月。5月17日、18日,2025年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將在上海青浦大觀園及周邊區域舉辦,作為首屆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該賽事的舉辦將填補長三角區域國際級鐵人三項賽事的空白;5月16日至18日,2025年中國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將在奉賢金匯港進行,這場全球唯一單性別官方賽艇專業賽事,持續強化賽事國際化、專業性、她力量深度呈現等特點,打造奉賢區全新城市名片。
5月16日至18日,2025年中國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將在奉賢金匯港進行。
2025年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的游泳賽道——元蕩湖。
2025 IRONMAN 70.3上海崇明站賽事將在“光明田原”內開賽。
2024中國坐標·上海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
5月25日,2025 IRONMAN 70.3上海崇明站賽事將在“光明田原”內開賽,這場融合極限挑戰與生態之美的國際賽事,呈現1.9公里游泳、90公里自行車騎行及21.1公里跑步的經典鐵三挑戰。此外,5月24日,備受關注的2025中國坐標·上海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將在上海體育場開賽;31日,FE電動方程式世錦賽也將再度登陸上賽場。
“金五月”期間整個上海灘輪番上演的高水平國際體育頂級賽事火爆人氣,都將吸引國內游客赴上海觀賽。上海作為全國旅游“熱”城,高質量體育賽事勢必成為城市觀光旅游的重要載體。原本就是全國熱門旅游城市的上海,依靠幾乎“連軸轉”的國際頂級體育賽事,將吸引更多本地市民、全國游客乃至全球的觀眾來到上海,把文旅商體展融合進行到底。
促消費,文體商旅展聯動
對大城市而言,舉辦大型賽事可以吸引大量觀眾和游客,直接拉動旅游、餐飲、零售等消費增長。
上海今年計劃舉辦178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其中國際賽事67項,全國賽事111項。借助高質量體育賽事的接連舉辦,上海近年來不斷推動“賽事主場”向“消費主場”升級。在門票、旅游等賽事直接和間接的收入外,不斷推進賽事產業的融合發展。
今年F1中國站賽事的直接經濟影響約24.7億元,間接經濟影響約69.1億。
“體育消費”包括購買體育裝備、賽事門票、各類相關周邊產品以及觀賽所需的餐飲、住宿等方面。4月28日發布的2024年度上海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去年申城居民人均體育消費金額為4362.7元,相較2023年增加6.4%,體育消費正逐漸成為滬上居民的新習慣。
今年F1中國大獎賽全部22萬觀眾中,外省市觀眾和境外觀眾占比分別高達70%和15.25%,其中六成境外觀眾是專程入境觀賽的,比去年增加一倍,整體票房比2024年增長了30%。賽事還串聯起上海的文化、旅游、商業等各方資源,帶動全域聯動營銷。
3月23日,上海國際賽車場再次成為全球賽車迷的焦點。2025年F1中國大獎賽在激情與速度的交織中圓滿落幕。
經初步測算,今年F1賽事產生的票房、住宿、餐飲、旅游、交通、娛樂等直接經濟影響約24.7億元,間接經濟影響約69.1億元。可以說,F1中國大獎賽是上海深挖賽事“流量”、提升經濟“增量”的一個代表。
2024年,上海共舉辦178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13.78億元,拉動效應309.90億元。近年來,上海通過舉辦城市賽事促進文旅商體展聯動發展,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全力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上海在2024年圍繞體育賽事舉辦文旅商體展聯動活動近200項,日均消費總額超過1000萬元的賽事達到48項,占全部賽事比重達27%。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羅文樺認為,這幾年不管是國際賽事還是國內賽事,上海都積極發揮引流效應、乘數效應和帶動效應,大力推進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創造出豐富的復合型消費場景,全面激發“大消費”潛力。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擴大文體旅游消費。深化線上線下、文旅商體展多業態消費融合,創造多元化消費場景。”這個“五一”假期,上海將進一步推動文旅商體展聯動。
5月,上海將舉辦“尚嗨運動”聯動資源庫推介會,重點推介資源庫的組成和作用,撮合市場資源配對合作,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的體育消費場景,帶來更多實惠的消費產品和服務。
上海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的體育消費場景。
近年來,上海陸續出臺《上海市體育賽事管理辦法》、《上海市體育賽事品牌認定體系》、《上海市體育賽事評估體系》等一系列文件,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形成PHD也就是“頂級賽事、標志性賽事、培育型賽事”三大類標準,從專業度、關注度、貢獻度等方面對賽事作評估,設立體育賽事專項扶持資金,以賽事認定、賽事評估、賽事扶持為抓手,積極構建與國際一流的體育賽事之都相匹配的體育賽事管理服務體系,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辦賽,推動“上海賽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原標題:《上海高質量體育賽事井噴“金五月”,觀賽也是追逐快樂的“多巴胺經濟”》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來源:作者:為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