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期間,曾遭到了秦國太子的抵制,然而他卻不畏權(quán)威,對太子的老師進行了懲處,因此與太子結(jié)怨。公元前338年,商鞅的“靠山”秦孝公病死,太子成為新的國君。之后,商鞅遭到了車裂之刑。秦孝公的這位繼承人雖然車裂了商鞅,但卻讓秦國稱雄于天下,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繼位為君
此人就是秦國的第二十六位國君,同時也是第一位稱王的,即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為左庶長,并在秦國國內(nèi)實行第一次變法,也就是在這一年,秦惠文王出生了。可以說秦惠文王是在商鞅變法的熏染下成長起來的,但他卻在王公貴族的影響下,對商鞅十分反感。于是出現(xiàn)了“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的情況。
對于此事,秦惠文王一直耿耿于懷,但因父親秦孝公的緣故,一直未敢發(fā)作。秦孝公病死后,秦惠文王在王公貴族的支持下,除掉了商鞅,同時鞏固了自己的權(quán)力與地位。不過,秦惠文王并不昏庸,他車裂了商鞅,但卻保留了商鞅變法的各項舉措,因此秦國的國力仍然在不斷提升。之后的數(shù)年間,秦惠文王將魏國在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并。
二、稱王滅蜀
隨著山東諸國相繼稱王,實力強勁的秦國也走上了稱王之路,公元前325年,已經(jīng)繼位十四年的秦惠文王正式稱王。然而幾年后,秦國就遭到了山東諸國的攻打,“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里疾迎戰(zhàn),并且取得了修魚之戰(zhàn)的勝利,“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之后,蜀國發(fā)生動亂,秦惠文王想要發(fā)兵伐蜀,但擔心蜀道險峻難行,又怕韓國會前來侵犯。為此,張儀與司馬錯在秦惠文王面前進行了一番爭論。最終,秦惠文王采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并派他率軍討伐蜀國。司馬錯不負所望,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解決了蜀國。經(jīng)此一戰(zhàn),“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三、“連橫”破楚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來自魏國的張儀得到了重用,其所推崇的連橫政策也得到了實施。當時,楚國的國力很強,且與秦國接壤,如果不削弱楚國,則很難打破合縱。于是,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楚國,實行反間計,破壞了楚國與齊國的關(guān)系。接著,秦國又激怒楚國,引發(fā)雙方的戰(zhàn)爭,“庶長章?lián)舫兜り枺斊鋵⑶鼊瑪厥装巳f;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經(jīng)過兩場戰(zhàn)爭的消耗,楚國的國力大減,從此一蹶不振。另外,秦惠文王對關(guān)中地區(qū)的征服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先是在義渠設(shè)縣,讓義渠稱臣,接著又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可以說秦惠文王為秦朝統(tǒng)一打下堅實基礎(chǔ)。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病死,時年四十六歲。
參考資料:1.《史記》;2.《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