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幾千年歷史中,不同文明或種族之間經常會因為領地、貿易權以及宗教等因素爆發軍事沖突,如果不是雙方實力懸殊或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尋求戰爭之外的妥協之道,沖突很容易從在時間和空間上快速擴大,發展成持久大范圍的傾國滅族之戰,持續上百年并不少見。接下來本文針對國內外歷史上超過百年的戰爭做下簡單盤點。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中國歷史上的例子。
1.宋金戰爭:109年
宋金戰爭是北宋抗擊金軍南侵和南宋收復失地而與金國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從1125年金軍攻滅北宋開始一直持續到1234年宋蒙聯軍滅金結束,持續了109年,其間經歷了靖康之恥、岳飛北伐、開禧北伐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戰爭以金國滅亡而結束,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也拖垮了本就國力疲弱的南宋王朝,使其在不久后便被蒙古攻滅。
2.晉楚爭霸:132年
晉楚是春秋時期的兩個大國,雙方之間的爭霸之戰是春秋時期最主要的歷史脈絡之一。前636年,晉國在晉文公的帶領下迅速強大,取代齊國成為霸主。前638年,楚國在泓水之戰大敗宋襄公,成為南方霸主。南北兩強爭霸局面自此形成。
前633年,晉楚爆發城濮之戰,晉國大勝。前597年雙方又爆發邲之戰,楚國一雪前恥大勝晉國,成為中原霸主。此后晉國聯合吳國共同夾擊楚國。前506年,楚國連敗于晉國和吳國,被吳軍攻破了國都,楚國衰落到最低點,再無力北上,晉楚爭霸自此告一段落,兩國之間沖突戰爭從前638年到前506年,一直延續了130多年。
3.明蒙戰爭:202年
1368年,朱元璋稱帝,隨后開啟北伐,明軍橫掃中原元軍,將蒙古人重新趕回草原。至朱棣時期,蒙元分裂為韃靼與瓦剌,明軍又進行了五次北伐,明軍占據優勢,并將東北亞地區納入明朝疆域。朱棣之后,明朝休養生息,瓦剌在此期間快速崛起,并在土木堡之變中大敗明朝二十萬大軍,甚至兵至北京城下。此后雙方在邊境展開了長期拉鋸戰,明朝大部分時間處于守勢,直到隆慶年間,雙方互通商市,結束長期戰爭。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570年,俺答封貢,這場戰爭持續了202年。
4.漢匈戰爭:290多年
漢匈戰爭是東西兩漢與南北匈奴之間爆發的一場漫長戰爭,從西漢初年一直延續到東漢中期,打打停停差不多持續了近三百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
前200年,韓王信投降匈奴,劉邦揮師北上,被匈奴大軍圍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漢朝開啟和親策略。此后經文景兩代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帝國勢力發展到極盛,發起了對匈奴的反攻,漢武帝重用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掌控河西走廊,并將勢力延伸到西域。此后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漢宣帝重啟對匈奴的戰爭,至漢元帝時,匈奴被徹底打敗,并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附漢朝。
此后王莽篡漢,漢朝內亂不止,匈奴重新崛起,到東漢明帝和章帝時期,再啟對匈奴的戰爭,至漢和帝時竇憲北上,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基本消滅了北匈奴主力,漢匈戰爭基本結束。漢匈戰爭從西漢高祖一直延續到東漢和帝,前后歷經20位皇帝,持續290多年,可謂曠日持久,無出其右。這場戰爭以漢帝國的勝利而告終,匈奴這支彪悍的游牧民族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此外,蒙宋戰爭從1234年一直持續到1279年,共計45年;隋唐與突厥之間的戰爭,自隋文帝581年開始,至唐高宗657年結束,歷時76年,這兩場戰爭雖然沒有超過百年,但同樣是曠日持久的滅國之戰。
放眼世界范圍,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是歷史常態,而戰爭持續百年更是尋常之事,下面我針對幾個主要戰爭做下簡單介紹。
1.百年戰爭:116年
百年戰爭是英法兩國因爭奪法國王位和貿易壟斷權而引發的戰爭,這場戰爭從1337年一直打到1453年,共持續了116年。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蘭西,戰爭開始,1360年黑死病爆發,雙方休戰,7年后再啟戰端,1380年英法雙方主要人物先后去世,英法戰爭第一階段結束,雙方維持了30多年的相對和平。
亨利五世繼位后再次入侵法國,并在阿金庫爾以少勝多大敗法軍,法國被迫簽下《特魯瓦條約》,規定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亨利五世成為新的法王。但亨利五世英年早逝,英法統一大業就此流產,此后法國一分為二,法王太子逃至法國南部茍延殘喘,圣女貞德的出現將法國在分裂覆亡的邊緣拯救出來。
在貞德的率領下,法國扭轉戰局,后貞德被英國俘虜并燒死,更激起了法國人反抗斗志,法國人節節勝利,至1453年,法國收復了除加來外所有被占領土地,百年戰爭以法國人勝利而結束。
2.布匿戰爭:118年
布匿戰爭是地中海世界兩大軍事強國羅馬共和國和迦太基共和國之間爆發的三次大戰總稱,由于當時羅馬稱呼迦太基為Punici(布匿庫斯),因此得名。
第一次布匿戰爭發生在前264年至前241年,以兩國海戰為主,戰爭以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而告終,迦太基喪失地中海的海洋霸權。
第二次布匿戰爭發生在前218年至前201年,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并多次重創羅馬。但由于缺乏補給,漢尼拔在扎馬之戰中兵敗羅馬名將西庇阿,此后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土。
第三次布匿戰爭發生在前149年至前146年,為防止迦太基再次強大,羅馬主動發起進攻迦太基的侵略戰爭,最終因實力懸殊,迦太基戰敗并遭屠城,不久后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三次布匿戰爭,從前264年至前146年,共經歷了118年,戰爭以迦太基的滅亡而告終,羅馬取得了整個地中海世界的霸權。
3.拜占庭-塞爾柱突厥戰爭:128年
拜占庭-塞爾柱突厥戰爭,是拜占庭帝國抵御塞爾柱突厥人入侵的一系列戰爭。11世紀,塞爾柱突厥人進入西亞,并于1048年與拜占庭發生戰爭,在1071的曼齊科特戰役中,拜占庭帝國全軍覆沒,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被俘,拜占庭喪失獨立對抗塞爾柱突厥的能力。
1096年,西歐諸國組織十字軍東征,拜占庭聯合十字軍共同對抗塞爾柱突厥,但在多次戰爭中,拜占庭長期處于劣勢,1176年塞爾柱突厥完全征服安納托利亞半島,拜占庭基本退出小亞細亞,雙方的戰爭告一段落。這場戰爭從1048年打到1176年,共計128年。
4.十字軍東征:206年
十字軍東征是由羅馬天主教廷發動的一場持續200年的宗教性軍事行動,但實質上是西歐封建領主和騎士為了爭奪領土和財富發動的軍事掠奪戰爭,在這兩百年間,西歐各國對地中海東岸的穆斯林地區發動了九次(一說八次)戰爭。
戰爭初期,十字軍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奪回了圣地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安條克公國、的黎波里伯國、埃德薩伯國,并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國,但此后隨著阿尤布王朝的興盛以及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快速崛起,十字軍在地中海東岸步履維艱,建立的據點逐一被拔除。
1272年,馬穆魯克與英王愛德華一世簽訂停戰協議,愛德華返回英國,最后一次十字軍東征落下帷幕,但此后仍有不少小規模戰斗發生,直到1302年,馬穆魯克攻陷圣殿騎士團占據的艾爾瓦德島,標志著十字軍東征徹底結束。
十字軍東征從1096年持續到1302年,給西歐各國以及穆斯林世界都造成了沉重打擊,但同時也加速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促進了世界歷史進程的發展。
5.俄土戰爭:241年
俄土戰爭是17到20世紀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為爭奪高加索、克里米亞、巴爾干以及黑海等地區而爆發的一系列戰爭。1676年,奧斯曼出兵干預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合并,俄土第一次戰爭爆發,此后雙方又爆發了多達十二次戰爭,俄羅斯取得了大多數的勝利,先后奪取上述爭端地區,疆域不斷擴大,而奧斯曼帝國則在戰爭中不斷衰落下去。
在1878年第十次俄土戰爭結束后,雙方簽訂和平條約,但此后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也被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因此,如果這樣算下來,俄土戰爭共打了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
5.奧土戰爭:261年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此后繼續向歐洲腹地挺進,1529年奧斯曼10萬大軍包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但久攻無果。1683年,奧斯曼25萬大軍再度兵臨維也納,但這一次奧斯曼仍然沒有叩開進入中歐的大門,損失慘重敗退回國。不久后,北方俄羅斯帝國快速崛起,頻繁與奧斯曼爆發戰爭,奧斯曼面臨西北兩方夾擊,國力漸衰,此后奧斯曼主要精力轉而對付北面的俄羅斯,1790年與奧地利結束沖突,奧土戰爭結束。這場戰爭從1529年持續到1790年,前后共歷261年。
6.英荷戰爭:335年
準確地說是荷蘭-錫利戰爭。1642年,英國爆發第二次內戰,保王黨被迫撤至錫利群島。當時的荷蘭支持克倫威爾,所以派艦隊前往錫利群島。1651年荷蘭海軍遭受英國保王黨的攻擊,荷蘭遂對錫利群島宣戰。但不久后,克倫威爾率兵攻下錫利群島,荷蘭不敢對整個英國宣戰,只好撤兵,但并未簽下終止戰爭的條約,此后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就被雙方遺忘了。直到1985年,錫利當地的議會給荷蘭發出停戰協議,這場戰爭才正式結束。算下來,這場戰爭持續了335年,所以被稱為“三百三十五年戰爭”,這時間絕對在世界歷史上排在前列,但整個戰爭卻沒有造成一人的傷亡,也算是奇葩。
7.拜占庭—保加利亞戰爭:337年
公元681年保加利亞汗王阿斯巴魯赫入侵拜占庭帝國領土,擊敗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四世親率大軍,建立第一保加利亞王國,雙方長期戰爭拉開序幕。
811年,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魯斯親征保加利亞兵敗戰死,頭顱被制成酒杯。894年,西蒙一世在位期間保加利亞國力達到巔峰,迫使拜占庭納貢,此后數次圍攻君士坦丁堡,但都鎩羽而歸。969年基輔羅斯入侵保加利亞,保加利亞開始衰落。1018年,拜占庭歷史最偉大征服者巴希爾二世滅亡保加利亞第一王國,雙方戰爭結束。從681年到1018年,這場戰爭共持續337年。
8.羅馬—波斯戰爭:400年
羅馬波斯戰爭是指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同羅馬帝國以及后來的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和中東地區漫長的爭奪戰。
231年,薩珊波斯帝國要求羅馬勢力退出亞洲,向羅馬宣戰,羅馬波斯戰爭正式開始。早期,波斯占據一定優勢,260年在艾德薩之戰中大敗羅馬,俘虜羅馬皇帝瓦勒良。此后羅馬軍事重心東移,漸漸取得優勢。不久后由于蠻族入侵和匈奴西進,分別對羅馬和波斯造成沉重打擊,雙方沉寂了一段時間。
395年后,羅馬分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帝國繼續與波斯對立,雙方因為邊境問題長期處于戰爭膠著狀態。希拉克略一世繼位后,遠征波斯,攻至波斯首都泰西封。631年,波斯歸還侵占拜占庭的領土和圣十字架,雙方議和,結束了持續四百年的鏖戰。
9.拜占庭—阿拉伯戰爭:416年
公元7世紀初薩珊波斯被快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滅亡,此時的拜占庭帝國也在與波斯的長期戰爭中精疲力竭。面對阿拉伯人的進攻,拜占庭帝國節節敗退,很快喪失埃及、敘利亞等領地。但在進攻君士坦丁堡過程中,阿拉伯人在希臘火的打擊下慘敗而歸,此后雙方互相攻伐一個多世紀。9世紀下半葉,阿巴斯王朝衰落,拜占庭馬其頓王朝國力上升,開始反擊,重新奪回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等亞洲領地。11世紀中葉,拜占庭主要精力用于對付興起的塞爾柱突厥人,而阿拉伯人則要面對來自西歐源源不斷的十字軍,雙方戰事基本結束。從公元634到1050年,這場戰爭共持續416年。
10.西班牙收復失地戰爭:774年
收復失地戰爭,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渡過地中海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原來的西哥特人逃至半島北部,建立了納瓦爾、阿拉貢、卡斯蒂利亞等王國,隨后展開了長達幾個世紀的收復失地戰爭。基督教國家不斷從穆斯林手中收復伊比利亞半島被占領的失地,15世紀阿拉貢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聯姻,并于1492年發動最后的戰爭收復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最后一個據點格林納達,從而完成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再征服。這場戰爭從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共經歷了8個世紀。
11.英格蘭征服威爾士戰爭 :800多年
羅馬人撤離不列顛后,南部部落為抵抗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的入侵,邀請盎格魯撒克遜部落入主王國,在此后長時間的沖突中,原住民凱爾特人被壓縮到西南部的威爾士一帶。自五世紀末開始雙方出現對峙情況,盎格魯人雖然實力強悍,但由于西南山區地形復雜,所以始終不能解決威爾士問題。
1066年,威廉入侵,建立諾曼王朝,在威爾士邊境設立三個公爵領,不斷蠶食威爾士土地,但由于英格蘭內部叛亂不斷,給了威爾士恢復時間。直到1272年,愛德華一世登基,先后兩次遠征威爾士,才將其完全納入英國版圖,此后威爾士親王成為英格蘭太子的專屬稱號。這場戰爭從五六世紀之交一直延續到十三世紀末,持續了八百余年,可謂人類史上持續最長的一場戰爭。
需要說明是無論對于整個國家抑或是對上至統帥下至士兵的個人而言,都不可能維持長時間不間斷的戰爭狀態,所以上面所列戰爭都是為了達成一種戰略目的而爆發的一系列戰爭的統稱,是后世史學家為了便于研究而給予的特定稱呼,這種長時間的拉鋸戰,基本都是打打停停,甚至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相對和平狀態。但即便如此,由于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其所造成的影響和破壞都是巨大的,戰爭的結果往往是一個民族滅亡另一民族,一個國家吞并另一個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