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了。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勞動融入孩子日常生活,讓他們體會由此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不僅能幫助孩子從小懂得尊重與珍惜,更能讓熱愛勞動這一傳統美德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傳承與發揚。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603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4%的受訪家長平時注重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77.3%的受訪家長會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進行勞動教育,75.1%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會懂得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67.4%的受訪家長認為能繼承發揚勤儉節約、敬業奉獻優良傳統。
仍有很多家長覺得“干活不是孩子的事,只有學習才是”
河南的馬楊是一名初中生家長。她感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了,“比如我們有幾個家庭經常聚餐,有的家長就會特意喊孩子幫忙取紙巾、布置餐盤,孩子們也會積極地協助大人做事情。”
調查中,84.4%的受訪家長平時注重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
湖北省荊州市的小學生家長陳勉出身農村,從小幫家里干家務農活,如今他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我會讓孩子負責整理自己的房間,鼓勵他參與家庭大掃除。”他說,雖然不能做得那么整潔到位,但好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馬楊現在也堅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孩子能從中得到鍛煉,更加獨立”。“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除了單純的家務勞動,還有很多其他方式,像準備學校活動的材料、組織家庭外出活動等。我都讓孩子試著自己做,也提醒他有困難可以找大人幫忙。”
“讓孩子勞動時,孩子也會經常犯懶不想動,換位思考,其實大人有時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我會耐心地去鼓勵孩子。”馬楊總結,家長讓孩子勞動要抓住契機,或者通過協商達成一致。
家長通過哪些方式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77.3%的受訪家長會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間;63.3%的受訪家長會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59.8%的受訪家長會培養孩子一項勞動愛好,如制作手工藝品、簡單烹飪; 38.4%的受訪家長在平時會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38.2%的受訪家長會帶孩子參與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
河南省一所市直小學的語文老師王佳指出,現在仍有很多家長覺得“干活不是孩子的事,只有學習才是”。她認為,首先要改變這些家長的傳統觀念,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與重要性。其次,家長要言傳身教,發揮“人生第一任老師”的示范作用。
“從小家長就幫忙處理所有事,孩子會覺得這都是理所應當”
“有些孩子中學進入寄宿學校或是到了大學很不適應,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方面難以自理。據我了解,有孩子會將一兩周的臟衣服全部打包帶回家洗。”陳勉覺得,進行勞動教育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更能讓孩子學會自立。“從小家長就幫忙處理所有事,孩子會覺得這都是理所應當,不珍惜勞動成果,也不懂得尊重勞動者。”
陳勉分析,家長對孩子事事包辦,就會給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愛勞動,“比如吃飯時,總是家長提前把雞蛋皮剝好、把魚刺挑干凈,就差喂嘴里了。”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指出,對于大多數家庭,開展勞動教育,記住一條就夠了,那就是“放手”。“家長退一步,孩子就會進一步。家長要在觀念層面轉變。”他分析,中國人養孩子總想著“再苦不能苦孩子”,但用這樣的方式養出的孩子,往往會缺乏獨立自主的人格品質,也不會懂得感恩。“舉個常見例子,孩子到學校發現沒帶作業,他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自己粗心大意,而是責怪家長沒仔細收拾書包。”
“熱愛勞動能為孩子未來發展做好一個心理上的鋪墊”
馬楊認為,當孩子有了勞動意識,不僅能處理自己的事,還能為家里做事,潛移默化地就樹立起了家庭責任感,“他們會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有責任共同面對問題,也更能理解、體諒父母的辛苦,增進親子關系。”她還特別指出,從小勞作的孩子,長大后更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很多事情都不會覺得那么辛苦、委屈,“熱愛勞動能為孩子未來發展做好一個心理上的鋪墊,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勞動教育對孩子成長有哪些重要意義?75.1%的受訪家長認為會懂得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72.4%的受訪家長表示能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67.4%的受訪家長認為能繼承發揚勤儉節約、敬業奉獻優良傳統;60.6%的受訪家長認為會熱愛勞動,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43.8%的受訪家長感覺能夠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班建武指出,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人類勞動的形態一直在變。“從單純用手腳勞動,慢慢地有了鋤頭,再后來有了機器。而今,我們已進入信息時代和智能時代,但勞動者奉獻、探索,以及辛勤勞作的精神是始終不變的。”
班建武認為,勞動教育的意義重大。從個體層面,勞動教育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安身立命。在培養基本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人格,擁有自我實現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國家層面,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至關重要。“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都離不開勞動。發展到今天,我們國家目前最大難題是行業核心技術‘卡脖子’。所以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激發他們不斷創新發展,致力于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姚奕鵬對此文亦有貢獻,文中王佳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