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我們都常常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讓孩子能夠幸福快樂地長大?
尤其是在生一胎的時候,都是新手父母上路。
既擔心控制欲太強,讓孩子產生自卑,怯懦的毛病;
又擔心對孩子放養過多,讓孩子沒有形成好的習慣,也沒有學習到有用的技能,長大后的前途堪憂。
其實,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個“度”的節奏。
有些事情可以允許孩子做,有些事情就要抓得嚴一些。
現在的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抓得太緊了。
這樣一來,孩子和父母壓力都很大,讓整個教育過程變成吃力不討好的一件事。
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小時候父母能夠允許他做這4件事。
允許孩子犯錯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卻經常忘記了這句話。
一旦孩子做錯了某件事,就會面臨父母非常的嚴厲的懲罰。
心理學家馬努·卡普爾曾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失敗,分為“有效失敗”和“無效失敗”。
“有效失敗”指的是,孩子經過錯誤失敗的經驗之后,能夠獲得成長。
而“無效失敗”指的是,孩子在經歷過錯誤之后,沒有吸取到任何的教訓。
其實,決定孩子是有效失敗還是無效失敗的,是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錯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你越罵孩子,孩子反而出錯的頻率更高。
相反。如果你在孩子犯錯之后,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一起探討犯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孩子的犯錯頻率就會越來越少。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只有犯了錯誤,才知道孩子在哪方面還需要進步。
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后非打即罵,那么孩子就越來越不敢犯錯。
孩子不敢犯錯,就意味著孩子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在退步。
一個好的父母,從允許孩子犯錯開始。
允許孩子休息
因為社會越來越內卷,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前途,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全方位培養孩子。
不但給孩子報了許多文化課的輔導班,還給孩子報了編程課、舞蹈課等興趣班,勢必要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但是,家長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給留孩子留一個可以喘氣的空間。
在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經常處于緊張、高壓的狀態下,身體就會產生皮質醇,這是一種會讓人感到焦慮的身體激素。
而如果能夠恰當的休息,在一個放松的狀態下,大腦更容易產生自由聯想。
也就是說,適當的休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培養一個學霸,第一步就是讓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休息時間。
在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充分的休息,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允許孩子表達自己
在我們的文化中,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聽話。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能夠表達自己。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控制型父母,指的是父母出于要對孩子全面負責的想法,實則對孩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進行控制。
一旦孩子反抗,就會說孩子不乖巧、不聽話。
這類父母往往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來壓抑孩子的本能和天性。
這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倍增、自尊心受損,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如果你允許孩子表達自我,最起碼超過了70%的中國式父母。
允許孩子質疑權威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大膽、自信,也就是東北人常說的大大方方的。
但是,一個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的父母,無法養出一個具有獨立自信有主見的孩子。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服從權威是人類行為的一個自然結果,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但在家庭教育中,當服從權威過高的時候,就會讓孩子在面對比自己更權威的人時,產生緊張、害羞、自卑的感受。
如果想要培養出一個不卑不亢的孩子,在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去質疑父母。
畢竟,父母也不一定永遠是對的。
當我們允許孩子指出父母的錯誤時,并不會影響我們的權威。
反而,這會讓我們在孩子的心中更加偉岸,同時也能給孩子樹立一個知錯就改的榜樣。
在孩子長大后,這種敢于質疑權威的心理會幫助他做出許多創造性的成就。
總而言之,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家長能夠做到允許孩子犯錯、休息,允許孩子表達自己、質疑父母;
那么,您的孩子起碼比80%以上的孩子更幸福。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