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在這個屬于奮斗者的高光時刻,四位吉利人走上了領獎臺:三位來自曹操出行的一線司機,一位來自臨海工廠的模具班班長,他們以最平凡的崗位,贏得了最高的勞動榮譽。
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親筆致信,向四位勞動者致以最真摯的祝賀與最高的敬意。這封信,不只是為個人喝彩,更是一次組織精神的莊重確認。在喧囂與變革的時代,李書福用這樣一種方式,重申了一個根本信念:真正值得托付未來的,是那些把勞動做到極致的人,是那些用標準打磨體系、用細節鑄造信用的人。
四位勞動者的上榜,并非偶然事件。它是吉利在長期體系建設中自然孕育的果實,是從2007年《寧波宣言》提出轉型,到2024年《臺州宣言》確立奮斗者體系,十八年如一日,用制度保障勞動尊嚴、用體系承載成長價值的必然結果。
在五一勞動節,通過這樣的一次表彰,回答了企業最本質的問題,什么才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可能答案不在概念里,不在口號里,而在每一個細微動作的標準化,在每一次平凡堅守的體系化。榮譽屬于他們,也屬于那個始終相信勞動價值、堅持長期主義的吉利。
01
李書福為什么選擇表彰最基層的勞動者?
曹操出行車隊長原永輝始終堅持出車前的“三查三檢”,確保輪胎、燈光、剎車等關鍵系統狀態良好。從業近八年來,他累計安全行駛50萬公里,服務乘客近10萬人次,零事故、零投訴、零違規,創下行業紀錄。在臨海工廠,模具班長王光掙帶領團隊二十余年如一日,專注于模具的精度打磨,將誤差控制在微米級標準,保障了吉利制造體系的質量起點。
這些成績,并非個體的偶然閃光,而是精益求精和細節主義精神長期作用的必然結果。
很多人在談論品質時,熱衷于強調技術創新與突破,但在制造體系里,品質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基本功的穩定性。當每一次出車檢查、每一套模具打磨,都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不以個人經驗為準繩,而以內化的體系為約束,品質就不再依賴于少數人的努力,而成為整個組織能力的一部分。
標準化,不是壓抑創造,而是為創造提供堅實的底線;細節主義,也不僅是追求完美,而是系統性地降低不確定性與風險。
吉利對品質的堅持,從不止步于設計圖紙和宣傳口號。從出行服務到零部件制造,從一線司機到工廠師傅,每一個標準化動作,每一處細節打磨,都是在為企業信用筑基。標準變成常態,細節變成本能,品質就成為企業最穩固的護城河。
02
把小事做到極致,是做企業的基本功
在吉利的四位全國勞模中,沒有總工程師,也沒有品牌代言人。三位是曹操出行的司機,一位是臨海工廠的模具班長。他們不參與定義車型,也不出現在新品發布會,卻在最基層的日常中,完成了企業最高等級的質量守護。
很多人以為,造車是一場科技與資本的競速。但真正決定一輛車價值的,從來不是炫目的參數堆砌,而是每一環節的容錯率,每一動作的執行精度。從出車前的“三檢三查”,到模具打磨時的微米誤差控制,他們遵循的,不是一套簡單流程,而是一套近乎本能化的工業紀律。
把所有可控變量標準化,把所有非預期風險最小化,在千千萬萬個可能出錯的細節上,構建起企業信用的第一道防線。
這正是制造的起點,也是體系競爭的本質。無數企業著作中都指出,偉大的制造,從來不是靠天才發明,也不是靠一兩次靈感爆發,而是靠數十年如一日,把錯誤的機會降到最低,把偏差的可能壓到極限。
制造業的護城河,不在實驗室,不在展臺,而藏在每一位勞動者看似微不足道的標準動作里。贏在大周期之前,先要贏在每一個小細節上。
誰在小事上贏得了確定性,誰就在大勢上贏得了生存權。所以李書福選擇表彰這些最平凡的崗位。因為一輛車的可靠性,不是工程師設計出來的,不是管理層要求出來的,而是靠每一位勞動者,默默無聲地兌現出來的。
03
奮斗者體系化是吉利穿越周期的持續力
在吉利內部,勞動從來不是臨時被高舉的口號,而是貫穿企業發展脈絡的根本信仰。
2007年,吉利在《寧波宣言》中,明確提出從“低價戰略”轉向“技術、品質、品牌、服務、道德”的全面競爭。這場轉型,背后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單純改變商業模式,而是突出體系能力、扎根于無數勞動者的日常積累。勞動者的專業精神、標準化作業、對細節的堅守,從此成為吉利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2024年,《臺州宣言》進一步將這一邏輯推向深入。聚焦汽車主業、整合產業布局、堅持穩健發展,這些表面的戰略調整背后,真正的核心是確立了一個貫穿始終的組織共識——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
吉利明確提出,要通過制度建設和資源配置,為每一個創造價值的人提供成長的土壤。不是將人才偶像化,也不是短期追捧,而是把奮斗者體系化納入企業的肌理,讓個人成長路徑與企業治理體系深度綁定,讓勞動的力量成為組織穩定發展的支柱。
董事長李書福致信四位勞模,傳遞的不只是對個體成就的致敬,更是對這種長期體系建設的確定感。
了解吉利的人都清楚,在吉利內部,把機會分配、成長通道、職業尊嚴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把奮斗與回報建立在透明、標準、可持續的機制之上,這樣的組織不僅能在內部激發韌性,也自然符合了全球對企業社會責任和治理能力的新要求。
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不只是減少排放與財務穩健,更是能否構建一個尊重個體價值、支持長期成長的生態系統。
所以,這一次四位勞模的光榮,更像一面鏡子,照見吉利過去十七年在體系演化上的積累,照見吉利如何用勞動體系沉淀組織信用,也照見吉利如何在新能源、智能化重塑的全球秩序中,為自身搭建起真正穿越周期的底盤。
尊重今天在細節中堅守的人,就是在為明天的躍遷埋下最堅實的根。尊重勞動,尊重成長,尊重體系性價值,吉利以這樣的方式,塑造未來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