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為此,兩國曾經爆發過3次大戰。而每次大戰都是以印度大勝告終。
4月22日,25個印度人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被恐怖分子打死。莫迪隨即就宣布這次恐襲與巴基斯坦有關,并調動三軍向印巴邊境進行大規模集結。
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不但否認了印度的指責,而且針鋒相對,也迅速調兵遣將,準備迎戰。
眼看克什米爾即將成為第四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那么,莫迪為何對這次恐怖襲擊事件的反應如此激烈?
而戰爭如果真的爆發,印度還會取勝嗎?
導火索
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矛盾的根源。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建國。印度的主體人口是印度教徒,而巴基斯坦的人口主體是穆斯林。
在印巴分治之初,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就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血沖突,死傷人數以百萬計。兩國之間的仇恨也就此拉開序幕。同時,英國還給兩國埋了一個雷,就是克什米爾問題。
按照“蒙巴頓方案”,印巴兩國之間的克什米爾地區可以根據公投來決定歸屬。但印度在1947年8月通過操控克什米爾議會,宣布克什米爾歸印度。
但是,克什米爾地區有77%的人口是穆斯林。所以,巴基斯坦對此大為不滿。于是,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雙方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1月在聯合國的調停下?;稹?/p>
經過此戰,印度占據了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面積和75%的人口。但聯合國的決議要求克什米爾問題必須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且要經過公投的形式決定最終的歸屬。
印度當然不愿意在自己占領的克什米爾地區搞公投,因為穆斯林人口多,肯定都愿意獨立,或者并入巴基斯坦。
為了穩住當地的穆斯林,印度在1954年頒布了憲法第370條,給了自己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極大的自治權,也就是除了外交、通信、軍事以外,其他的事兒都是當地人自己做主。
370條款在頒布后的幾十年間,都被視為“永久性條款”,直到莫迪上臺。
因為印度本國也有2億穆斯林,占到人口的約15%,所以,印度歷屆政府為了選票,都會對穆斯林群體有所照顧。但是,莫迪是不走尋常路。
作為政壇老油條,莫迪的手段是只拉攏作為印度人口主體的印度教徒就,至于穆斯林,可以作為犧牲品來換取印度教徒對自己的支持。
因此,從他上臺之后,印度政府對待穆斯林的態度便發生了巨大轉變。而莫迪也靠著國內盲目的民粹主義,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2019年,莫迪更進一步。在他的操縱之下,印度政府在8月5日宣布廢除了“鐵打不動”的370條款,取消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高度自治權,使其成為印度一個普通的邦。
同時,莫迪向印控克什米爾派出4萬大軍,軟禁了當地的領袖,并切斷了所有對外通訊。
對于印度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現狀的行徑,巴基斯坦堅決反對,當地穆斯林異常憤怒。從那以后,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針對印度軍警的襲擊就再也沒停下來。
而莫迪卻不管這一套,反而推動更多的印度教徒移民到印控克什米爾,以提高當地印度教徒的人口比例。
外界一致認為莫迪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做法十分危險,當地將再無寧日,而且,很容易引發與巴基斯坦的戰爭。
不過,印巴兩軍雖然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零星交火一直沒停,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襲擊也接二連三,但是,兩國在2019年之后的5年多的時間里并未爆發大規模的沖突。
那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在今年4月22日發生恐襲之后,莫迪為什么會如此大動干戈呢?
危機
2024年6月5日,莫迪率領印度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勝,自己也成功連任,開始了總理的第三個任期。
但是,莫迪和印人黨的處境已經大不如前。
大選前,莫迪高調宣稱印人黨將豪取人民院543個席位中的370到400個席位,但結果一出爐,他就傻眼了。
印人黨只拿下240個席位,比2014年282個席位和2019年的303個席位都少,且沒有達到超過半數的272個席位這個“分水嶺”。這意味著莫迪無法再一手遮天。
同時傻眼的還有印度股市,在選舉結果出爐的前一天,印度股市便提前大跌6%。
這個結果表明莫迪這個政壇“不倒翁”在印度國內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那么,莫迪怎么突然“頹”了呢?
首先,在莫迪治下,印度的經濟雖然被吹得天花亂墜,GDP甚至殺入了全球前5,但老百姓卻沒有得到任何實惠。
在大選之前,根據民調數據,27%的人最關心失業的問題,23%的人關心物價上漲的問題,62%的人認為在過去5年中,更不好找工作了。
同時,印度的貧富差距在這些年進一步擴大,占人口1%的富人已經掌握了全國23%的收入和40%的社會財富。
莫迪經常吹噓印度的經濟有多好,但人均GDP才2500美元,和孟加拉打了個平手。世界銀行更是把40%的印度人口劃定在貧困線之下。
這也難怪,就沖莫迪的好大喜功和沒事就宰外資公司,國內經濟能蒸蒸日上,才叫奇跡。
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印度人對莫迪也有點“審美疲勞”了。
莫迪其實和特朗普有點像。在當總理的10年里,他總是口號喊得震天響,而且特別喜歡作秀,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強人”。
在這次大選中,莫迪為了拉選票,在6個禮拜里參加了206場集會,還接受了80次采訪,甚至表演了“行為藝術”,在一個山洞里“冥想”了17個鐘頭。
但是,嘴炮功夫不代表實際能力。對于莫迪的表演,印度老百姓也看膩了。所以,投票率一次比一次低,印人黨更是在“鐵票倉”北方邦遭到了重大挫折,拿到的選票比前兩次大選都少得多。
最后,莫迪煽動的民粹主義最終反噬了他自己。因為他有事沒事就力挺印度教,所以失去了2億穆斯林的支持。
而莫迪好不容易有驚無險地拿下大選,特朗普又上臺了,并在今年發動了“橫掃”全球的關稅戰。
莫迪是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很清楚,美國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如果關稅的事兒搞不好,印度經濟將遭到重創,自己的第四個總理任期肯定會雞飛蛋打。
地球人都知道莫迪是個權力欲很強的人,因此,在內憂外患之下,他肯定要想個辦法保住自己手中的權力。
而就在此時,25個印度人死在了印控克什米爾。
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雖然這次恐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莫迪的克什米爾政策導致的,但莫迪卻把這次恐襲當成了難得的救命稻草。因為,他如果利用這個機會,表現出足夠的強硬,并“嚴懲”巴基斯坦,那么,他很有可能會挽回在國內江河日下的支持率。
說白了,他就是把巴基斯坦當靶子,來轉移國內矛盾。于是乎,印軍在近期是大規模向印巴邊境地區集結,航母也開到了巴基斯坦的外海。據最新消息,莫迪已經授權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擁有“完全行動自由”。
眾所周知,印巴兩國的實力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且,巴基斯坦在過去的三次印巴戰爭中已經連敗3次,還丟了“東巴”。
那么,如果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印度還會如以往那樣,取得大勝嗎?
崩盤?
暫時拋開印巴問題,說個“題外話”。
朝鮮在4月25日“突然”下水了一艘5000噸級的“神盾”驅逐艦,艦上的垂發單元高達74個,比我國7000噸級052D型驅逐艦的垂發單元都多。
正當外界對朝鮮這艘“手搓”驅逐艦的技術水平普遍質疑之際,朝鮮在4月28日公布了這艘驅逐艦成功試射防空導彈、超音速巡航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消息。
外界很難想象落后世界水平足有半個世紀的朝鮮海軍居然在一夜之間,搞定了如此復雜和先進的海上主戰兵器,并憑此擁有了在海戰中硬抗韓、日海軍的底氣。
要問這跨越式的發展從何而來?
別忘了朝鮮可是在去年12月就出兵庫爾斯克,幫著普京去打烏克蘭侵略者了。同時,也別忘了普京幫助朝鮮發展軍事力量的承諾。
可以說,朝鮮通過出兵俄烏戰場,成功抱緊了俄羅斯的大腿。日后,美、日、韓在朝鮮問題上,不但要考慮我國的態度,更要擔心如果朝鮮有事,俄軍會不會前去助戰?如此一來,朝鮮便在半島問題上轉守為攻,反而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
好了,說完朝鮮,就可以回頭說說印巴這次對峙了。
在某種程度上,巴基斯坦目前的情況和朝鮮有點類似。
巴基斯坦面對印度,是弱勢的一方。但是,別忘了,我國可是巴基斯坦最可靠的朋友。而印巴經濟走廊在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巴基斯坦的三軍主戰裝備均以我國武器為主,并在我國的支持下,形成了相對完整的信息化作戰體系。尤其在空軍裝備上,巴基斯坦空軍憑借我國產的戰機、導彈和預警機,甚至能對印度空軍占據代差的優勢。
因此,如今的巴軍早已脫胎換骨,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能和印軍勢均力敵,足有一戰之力。而且,萬一戰爭爆發,我國肯定會對這個友好鄰國提供大力支援。
而反觀印度,處境可能不太妙。
因為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國家,和沙特等中東國家都保持著密切的關系。一旦開戰,中東國家勢必也會大力支持這位伊斯蘭兄弟,對印度搞個石油禁運也不是不可能。
俄羅斯呢,目前更依賴于我國這個好朋友來續命,所以,在印巴問題上,也不好給印度拉偏架。
美國呢,特朗普現在一門心思搞錢。如果印巴開戰,他最想干的只有兩件事,那就是賣給印度武器和逼印度接受關稅的城下之盟。而這又會嚴重影響印度的經濟發展。
所以,巴基斯坦現在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印度不只是面對巴基斯坦,還要面對巴基斯坦身后的巨大身影。
那么,在如此形勢之下,莫迪如果盲目開戰,那勝算幾何?他是不是會重蹈尼赫魯的覆轍呢?
素材來源:
京報網丨朝鮮證實向俄羅斯派兵參戰,中方表態
上觀新聞丨令人擔憂!劍拔弩張之際印巴突發交火,兩個“擁核”國家會否爆發全面沖突?
環球網丨鋌而走險!印度廢除憲法370條款,克什米爾要成“核戰燃爆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