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南亞次大陸,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沖突已從傳統軍事對抗演化為一場“多維混合戰”。印度公開拒絕主要國家參與公正調查,在沒有任何證據情況下死咬巴基斯坦不放,說明背后有很大玄機。事實上已經有武裝組織為印控克什米爾襲擊認領,但是印度就是不認。印度也知道,這次克什米爾地區的襲擊事件,是因為莫迪采取的錯誤宗教和民族政策引發的內部矛盾總爆發。
當然,印度絕對不愿意承認政策錯誤,只能甩鍋和嫁禍巴基斯坦。印度憑借地緣優勢,以“斷水斷氣”“經濟絞殺”“外交孤立”等非軍事手段向巴基斯坦施壓,同時還利用自己扶持的極端武裝在巴基斯坦境內實施極端襲擊等辦法借刀殺人。印度一直在制造隨時可能開戰的緊張氛圍,其實就是為了將局勢營造的很緊張,讓國內民眾忘記復雜尖銳的內部矛盾。
借刀殺人,聲東擊西,印度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莫迪親自授權軍隊開戰,并且拒絕普京的紅場閱兵邀請,堅持坐鎮國內指揮,給人的感覺就是要隨時開戰。可是印軍面對強大的巴基斯坦軍隊,并不敢貿然出擊,于是在印軍沒有出動情況下,第三方勢力就開始出擊。2025年5月2日,在印巴局勢最為緊張時刻,巴基斯坦遭遇突發事件。
據報道,數百名“俾路支解放軍”(BLA)和“俾路支解放陣線”(BNA)武裝分子突然占領卡拉特縣的曼戈切爾市,并在奎達-卡拉奇高速公路上設立檢查站,直接破壞當地正常秩序。俾路支省屬于巴基斯坦后方,這次混亂必然牽制巴方克什米爾一線對峙布局。“俾路支解放軍”(BLA)和“俾路支解放陣線”(BNA)武裝分子,長期受到印度扶持,這一點巴方在調查中已經提供大量鐵證。
本來印度是克什米爾襲擊事件的受害者,但是現在其以外界意想不到的方式出手,在巴基斯坦后方實施極端襲擊行動,顯然演變為了施暴者。根據巴基斯坦公布的證據,印度情報部門精心策劃了RAW行動計劃相關文件。通過文件可以看出,印度的計劃十分周密,不僅僅有策劃極端襲擊的計劃和步驟,還有相應計劃失敗后的應對舉措。同時這個文件還明確,印度制造自導自演襲擊嫁禍巴基斯坦的方案。
清洗伊斯蘭,莫迪要獨霸克什米爾,實現南亞大野心。印度憲法第370條曾賦予該地區特殊自治地位,但莫迪政府于2019年單方面廢除該條款,取消其半自治權。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臺以來,通過一系列政策強化印度教民族主義,并在克什米爾地區實施被視為針對穆斯林群體的系統性壓制措施,試圖通過宗教與人口結構改造實現對該地區的“印度教化”。
莫迪根本目的就是清洗伊斯蘭教,從而讓印度教統治克什米爾地區。克什米爾地區本來就是伊斯蘭教為主,穆斯林人占據多數,莫迪印度教計劃,就是為了改變這個局面,從而實現自己獨霸克什米爾的野心。莫迪政府推動《公民身份法(修正案)》(CAA),將2014年12月前因宗教迫害從阿富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遷入印度的非穆斯林移民納入快速入籍通道,卻將穆斯林排除在外。
印度根據《國家公民登記冊》(NRC),讓大量穆斯林因無法提供祖籍證明面臨身份剝奪風險,可能被拘留或驅逐。莫迪的這些政策,導致克什米爾的穆斯林十分不滿,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印度政府。這次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襲擊事件,就是莫迪政策引發內部矛盾惡化的結果。莫迪控制克什米爾之后,更多的還是想獨霸南亞,野心非常大。
巴基斯坦靈活反擊,借助國際力量拖住印度,并且展現清算國內極端勢力決心。法新社5月3日報道,巴基斯坦軍方在一份聲明中說:“巴基斯坦今天成功試射了‘阿布達利’武器系統,這是一款射程為450公里的地對地導彈……這次發射旨在確保部隊的備戰狀態,并驗證關鍵技術參數,包括導彈的先進導航系統和增強機動特性。”
巴基斯坦突然發射導彈,特別是在印巴局勢緊張的特殊時刻,顯然是有著深層考量。一是,這次突射導彈展現巴基斯坦捍衛主權權益的決心。二是,突射導彈也是表明,巴基斯坦真的要對國內的“俾路支解放軍”等三股勢力進行清算。在完成清算問題上,巴基斯坦完全可以與我們進行合作,因為我們雙方的決心是一致的。
事關戰略通道中巴經濟走廊,我們強勢出手也是必然。“俾路支解放軍”這次行動中并沒有針對我們的資產,說明印度暫時不想得罪我們。但是這支極端力量存在始終是對戰略走廊的極大威脅,早晚就要對他們完成清算。針對印度借刀殺人招數,巴基斯坦能夠采取的最好辦法就是徹底清算,特別是借助國際力量完成這一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