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年間,江南有個青溪鎮,雖說是個小鎮,卻藏著三分靈秀、七分文氣。
重陽節前的青溪鎮,晨霧還未散盡,趙記茶館里已飄出陣陣墨香。幾位須發花白的老先生正圍坐在八仙桌前,用枯枝般的手指蘸著茶水在桌面上寫寫畫畫。
"老朽新得一句'春水映桃紅',諸位看如何接?"綢緞莊的周掌柜捋著山羊須,眼角笑紋里藏著幾分得意。
柜臺后正在研墨的柳依依聞言抬頭,只見這姑娘生得眉似春山含黛,眼若秋水盈盈,粉衣勝雪,仿佛畫里走出來的人兒,一顰一笑足以讓人銷魂。
可別只看她模樣生得好,她還自幼聰明伶俐,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早就是鎮上文人圈里的 “女神”,不少青年才俊偷偷給她遞過詩箋,都被她笑著婉拒了。
柳依依將狼毫筆擱在青玉筆山上,素手輕撫裙襠起身:"小女斗膽,對'秋山棲鶴白'可好?"
"妙哉!秋山對春水,棲鶴對映桃,這'白'字更是點睛之筆!"滿堂喝彩聲中,柳依依微微欠身,發間銀蝶步搖振翅欲飛。
這樣的場景在青溪鎮司空見慣。自永樂年間設縣學以來,這個浙北小鎮的文人墨客們常常聚在一塊兒,或組織詩會,吟詩作對、揮毫潑墨。
今年重陽詩會早早就開始籌備,他們選了城外二十里的青螺山。那處三面環山,中間嵌著一汪碧潭,潭邊蘆葦搖曳,遠處山嵐繚繞,正是吟詩作對的好去處,據說府城的學政大人屆時也會到場。
詩會當日,青螺山漫山紅楓似火。文人雅士們身著長衫,三三兩兩地往山上走。人群里,一襲粉色襦裙的柳依依格外惹眼。
正當她提著湘妃竹食盒拾級而上時,前方傳來爭執聲,原來是兩書生正為"風吹馬尾千條線"的下聯吵得面紅耳赤。
"該對'雨打羊毛一片氈'!"穿靛藍直裰的書生揮舞折扇。
"俗不可耐!當用'日照龍鱗萬點金'方顯氣象!"戴方巾的同窗梗著脖子反駁道……
詩會開場,眾人一首五言,我一闕宋詞,好不熱鬧。輪到對聯環節,柳依依更是大放異彩,惹得眾人連連叫好,周圍投來的傾慕目光,讓她耳尖都微微泛紅。
柳依依抬眼望見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牧童正趕著羊群往山上走。山羊撒著歡兒往高處跑,突然 “咩” 地叫了一聲。
望著這有趣的一幕她突然有了一個上聯,清了清嗓子說:“小女子偶得一聯請各位指教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腳。”
上聯既出,眾人面面相覷,這對聯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山"字三現卻位置巧妙,還得應時應景,難度頗高。有人對“野老采藥,藥迷野老眼",有人對”漁翁垂釣,釣牽漁翁心",都被人給否認了。
日頭漸漸西斜,楓葉的影子拉得老長,柳依依看著眾人絞盡腦汁的模樣,心里暗暗得意,唇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淺笑,眼神里滿是自信。
就在氣氛愈發凝重時,忽聽得一聲清亮的嗓音:“我能對!”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潭邊的柳樹下,不知何時站著個十來歲的牧童。
他穿著粗布短打,補丁摞補丁的短打沾著草屑,赤腳上還沾著泥巴,手里攥著根柳條,眼睛卻亮得像潭水,正大大方方地望著眾人。
柳依依挑了挑眉,饒有興致地問:“小弟弟,你當真有下聯?” 牧童點點頭,黑葡萄似的眼珠轉了轉,隨手折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指著水里的水牛說:"這有啥難,'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
聽到牧童的下聯,眾人恍然大悟,懊惱自己剛剛怎沒想到:“妙?。√盍耍 薄斑@對仗簡直天衣無縫!” 眾人紛紛豎起大拇指。
“水?!?對 “山羊”,都是家畜;“下水” 對 “上山”;“水淹” 對 “山碰”,自然貼切;“水牛鼻” 對 “山羊腳”,部位相對。更絕的是,上聯寫山羊上山的趣事,下聯繪水牛下水的場景,畫面感十足,又充滿生活氣息。
柳依依呆立在原地,原以為自己才高八斗,卻被一個小牧童 “打臉”,想到先前自己的得意模樣,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臉頰漸漸發燙發紅。
“學問如青螺山清澈的潭水,屬實深不可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古人誠不欺我吶!”
從那以后,柳依依見了人總是謙遜有禮,再也不敢小瞧任何一個人。
屏幕前的你,是否能對出才女的上聯呢?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