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全國范圍內迎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清匪反霸活動,在一名地主惡霸家中,人們清點非法物資時,意外發現了一張黑黑白照片。
照片上一名年輕人被捆綁在十字架上,頭微微歪斜,身邊圍繞著一眾即將為他行刑的敵人,他的神態輕松自若,目光堅定,渾身上下透露著一種莫名的英雄氣概,一名眼尖的老者顫抖著聲音說道:這不是凌福順嗎?人們紛紛疑惑凌福順是誰,他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本期小編將為為大家解答。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哦。
凌福順,生于福建省周敦縣,從小就是苦出身,父親本來是地主家的短工,長年的勞作攢下了一身的病,最終還是病倒了,從此他開始外出自謀生路。
他當過學徒,打過零工,當過茶販,在饑餓與受人欺凌中度過了艱難的童年,凌聽說保安團要民兵且當兵就能賺錢,就這樣他成了保安團的一員,可這不是什么好組織,干的全是仗勢欺人,壓迫百姓的勾當。凌福順選擇了離開,他堅信治愈那個病態的社會的良藥就是革命。
當時在周敦地區經常有革命者散發傳單,紅色種子很快就在這里傳播開來,凌福順也受到了新思潮的影響,對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
1932年,21歲的林福順正式加入革命組織,也是從這時起,他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參加革命后的凌福順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勇士,他敢作敢為,斗爭性強,每次都會出色的完成組織上下發的任務,為此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凌福順漸漸成為了當地革命組織的骨干人員。
1934年7月,周敦游擊隊正式成立,凌福順被推舉為了隊長,此后游擊隊正式被改編為閩東工農游擊隊第11支隊,此時隊伍已經發展到80余人,凌福順的軍事能力也在武裝游擊中嶄露頭角,他率領游擊隊打土豪,勇奪建甌城關氣戲院,籌集糧草,伏擊敵人運輸車,屢立戰功,這一連串絕妙的突襲行動,讓國民黨高層也被林福順這個難啃的硬骨頭,只能加派兵力,一次又一次進行圍剿。
1935年8月,葉飛率領獨立師第一縱隊轉移,國民黨部隊發現之后便窮追不舍,凌福順發現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在蕭家嶺設下伏擊圈,國民黨軍隊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伏擊圈,被凌、葉的紅軍部隊迅速擊潰。
這次戰役使凌福順成為了名人,也振奮了長征轉戰途中的紅軍,但危險悄然而至,凌福順的威名不僅被紅軍得知,也傳到了國民黨的耳中,凌福順立即成了國民黨的眼中釘,國民黨政府針對凌福順展開了逮捕計劃。
1936年4月5日,這天凌福順在外活動,卻意外被國民黨軍知曉了蹤跡,周敦國民黨保安團調集了一個連的兵力,由團長親自帶兵前來圍捕,凌福順和戰友被幾倍于己的兵力包圍,為了掩護戰友,他果斷的把敵人引向自己,就在槍還剩下最后一顆子彈時,他朝自己扣動了扳機,幸運的是沒有命中要害,但不幸的是,凌福生被捕了。
在接下來20天的關押審訊當中,國民黨保安團長嘗試策反凌福順,對他許以高官,并承諾凌福順能帶多少人反叛,就給凌福順多大的官職,凌福順斷然拒絕了保安團長的條件,表示不愿投降,無論敵人如何的威逼利誘,試圖勸服凌福順投降,凌福順都始終不肯低頭,在反復勸降被拒絕后,敵人決定對林福順處以死刑。
他們當著群眾的面把凌福順綁在十字架上,當眾用刀一刀一刀的去割他身上的肉,其中一個人從車里拿來了幾顆長長的釘子,還有一把錘子,釘子穿透林福順的掌心,直扎進十字架,血順著釘子涌了出來,凌福順不知道痛暈了幾次,但他就是不求饒,老百姓們轉過頭不忍心看,他卻高喊:老鄉們,別怕,凌倪福順會絕代,但革命永遠不會絕代!這張照片也成了他生前的最后畫面。
刀槍可以摧殘肉體,但靈魂和信仰不滅,若不是心中擁有如此強大的信仰,他又怎會扛得過敵人的凌遲?若不是相信共產黨能帶領大家脫離苦海,他又怎會視死如歸?
而組織也為其建立了林福順英雄人物紀念碑,以寄托人民對他的哀悼與懷念,一位年僅24歲的英雄,他用自己短暫的生命,譜寫了最輝煌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