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勛大典,中央對那些為革命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表彰,而開國十大元帥更是無上榮譽的象征!如果了解歷史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來,這10個元帥中,有5個是出自八路軍最早那一批6個師級干部!
說到這,你可能就會感到不對勁,那么落選元帥的那名師級干部是誰?他又為什么落選呢?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贊、關注加收藏!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這背后的故事!時間回到1937年,當時全民族抗戰統一戰線形成,位于陜北地區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簡稱“八路軍”,歸第二戰區總司令閻錫山管。
授銜大典儀式
當時我軍剛經歷了長征,在陜北地區剛站住腳跟,手下的兵力還比較弱,總共才有3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這三支部隊的師長和副師長按順序分別是,林彪、聶榮臻、賀龍、蕭克、劉伯承和徐向前,說到這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了,那個落選的八路軍師級干部就是蕭克!
原本和這些師級干部平起平坐的蕭克,為什么到最后連大將都沒有評選上呢?時至今日,關于他的軍銜一直飽受爭議。其實我們通過了解歷史,和其他被授予元帥軍銜干部,就能夠知道其實他沒有沒授予元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功績不夠。
十大元帥
1907年,蕭克出生在湖南一個清貧的書香門第,雖然家里的條件并不是很富足,但是解決一家人日常的溫飽還是有余力的,由于一家子都是知識分子,所以蕭克的父母特別重視對他的教育。從小蕭克就是在他的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長大,家中珍藏的書籍他基本都翻了個遍,正是這樣的環境也讓他徹底愛上了讀書!
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身處于亂世激起了他救國之心,因此他決定參軍。1926年,蕭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黃埔軍校,畢業后就跟著部隊參加了北伐戰爭,只不過老蔣的“霸道”沒能俘獲蕭克的芳心,周總理身上的品質深得其崇拜,因此1927年的時候,他義無反顧站到了蔣介石的對立面,參加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斗爭中,20歲的他正式開啟了革命生涯。
在之后的工作中,他的覺悟和工作能力得到組織的認可,收納其為一名共產黨員,緊隨其后他又跟著黨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在部隊中擔任過縱隊司令和師長等職務,激烈了不少實戰經驗,很快就成長為紅軍師長,兩年后又晉升為湘贛蘇區的軍長!
蕭克
1934年27歲的蕭克又擔任了紅六軍團長,在此期間,蕭克積極為紅軍反圍剿建言獻策,在其失敗之后戰亂轉移開辟了新道路,也為紅軍萬里長征拉開了序幕!而這又都是對他參加革命的資質,和領兵作戰能力的肯定,最主要的是他才27歲!
抗戰爆發之后,他擔任120師的副師長,參加多次戰斗為抗戰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并且他還幫助中央成功發展了機動根據地,為之后我軍解放東北創造了條件。1943年他擔任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
只不過解放戰爭爆發以后,蕭克又被中央調回了延安工作,他一手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的創建工作,并且任職該校的副校長,1949年解放扎掙南橫末期,他以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的身份重返部隊,幫助部隊順利渡江,清除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殘余勢力!新中國成立后,他又任職了國防部副部長,農墾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1980年73歲高齡的他,又當選了政協委員會副主席,這一輩子忙忙碌碌,把自己的一生全貢獻給了革命。
解放戰爭
從國民大革命開始,又或者是后來的抗戰和內戰,雖然蕭克將軍參與并且指揮了很多戰役,但是這并不能直接決定他一定能夠被評為十大元帥。因為在這個“時勢造英雄”的年代,有無數的有志青年一頭扎進了革命的大流,黨內也不乏一些優秀的將領,在此期間他們的資歷更深,又或者是戰斗經驗更豐富、戰功更多,蕭克將軍的地位在這時就顯得有些尷尬。
畢竟名額就擺在這里,一定是最合適且最有資格的十個人。而且,和蕭克軍同期的戰友實在過于優秀,在軍事領域的成就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都是要比他要突出的。剛剛我們也說到,十大元帥名額有限,如果真要讓其當選十大元帥之一的話,那么就必須要從中頂替下來一個,這時候我們再做比較,就能發現在這十個人中,無論是資歷還是戰績都使得他沒有辦法取代。
抗日戰爭
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否認,蕭克上將為我黨革命勝利做出的貢獻,我國發展付出的心血,即便他沒有其他將領如此優秀,但是他所指揮的戰役,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是我們不能夠忘記的英雄!
蕭克將軍這一生奔走于各個戰場,為革命事業盡心盡力,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貫徹了一生,讀書寫字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當時他跟隨部隊南下起義的時候,不幸部隊遭到了敵人的伏擊,他也和部隊失聯。
孤身一人的蕭克,自此走上了尋找組織的路途,在此期間他的一手軟筆書法,可給他抽到了一筆不菲的盤纏,在那個靠泥腿子走出一片天的時代,蕭克上將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儒將,當然除了寫字和讀書,他還非常喜歡創作,長征途中他曾寫下過一部長篇小說《浴血羅霄》。
浴血羅霄
里面的內容都是長征期間,他親眼所見并感悟出來的,之后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新中國成立后,他也一直從事軍事教育有關的職位,退休之后也不肯閑下來,致力于軍事學、黨政軍戰史和研究,出版了多部作品,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以上的一切成就,都是來自他切身的感受,經過戰爭的千錘百煉和新思想的洗滌,蕭克上將的思想已經得到了升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算是完成自己的一個愿望,他自費創辦了一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史為鑒、以史資治的刊物。
同時蕭克將軍是一名唯物主義者,在軍史和黨史的研究工作上他追求實事求是,對于那些“口耳交接”沒有憑證的事一律反對在,真正做到了嚴謹。對此他還不止一次強調:歷史事實是最大的權威,一切著作和研究必須要以事實為基礎,不能因為個人情緒而扭曲事實,更不能以“政治上的需要”為借口去改變!
蕭克
1980年,73歲的蕭克上將被選為了全國政協委員會的副主席,這次當選是組織、是人民對他功績的肯定,是對他一生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精神的高度贊揚!同時他還是一個非常謙虛友好的長者,即便他行軍打仗那么多年,但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著他優雅的文人氣息。
在任何時候布置工作,或下達指示的時候,他都會以和藹的口吻去建議,走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學習,一點架子都沒有。同時他對于名聲和功績沒有一點興趣,和自己同期戰友比起來,自己的軍銜和建國后的待遇確實是差了點,塔塔卻表示這才是他應有的位置,而且每一個階段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如果自己沒有做到,就說明自己仍有差距需要努力,一直是以自勉的狀態,嚴格要求著自己。
回顧蕭克上將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履歷尤為豐富,早些年在父母的教誨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時代的引導下,他和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選擇參軍救國。而且他還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當時令所有人都向往的第一軍事學府“黃埔軍校”。
步入戰場的他,跟著部隊一起打過軍閥,跟著我黨一起翻過老蔣,又攜手中國人民共同抵御外來侵略者,是我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官之一!戰爭年代他還辦過軍校,當過校長,為革命后續培養出源源不斷的人才。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名被戰爭耽誤的“文學家”,無論戰事有多當緊,他總能抽出一點時間進行創作,建國之后也不忘記自己的初心,秉持著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為后世留下了無數意義非凡的著作!
2008年,102歲的蕭克將軍在北京逝世,從他1927年正式參加革命工作以來,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雖然他的功績沒辦法和同期的戰友們比,但是他的貢獻同樣是值得肯定和頌揚的,直到今天過上幸福安定生活的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那些為革命付出一切老前輩們!最后讓我們向蕭克老將軍和所有為革命付出的人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