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演義中,呂布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天下第一猛將,虎牢關前獨戰劉關張,濮陽城外單挑曹營六將,可謂威風凜凜。
然而,正史中的呂布卻遠沒有這般天下無雙。他雖驍勇善戰,卻多次敗于他人之手,甚至屢屢狼狽逃竄。
今日,且隨筆者,來盤點正史中五位讓呂布吃盡苦頭的猛男
——孫堅、李傕、郭汜、李進、曹操,看看他們如何用實力證明:呂布并非不可戰勝!
孫堅:江東猛虎,陽人之戰破聯軍
公元191年,剛經歷敗戰的孫堅重整旗鼓,收斂殘兵進軍太谷陽人,率軍直逼董卓勢力范圍。董卓派胡軫、呂布等人領兵阻擊,雙方在陽人展開激戰。
胡軫與呂布素來不和,胡軫揚言要“斬一高級軍官整肅軍紀”,呂布等人聞言心生不滿,故意消極備戰。孫堅抓住敵軍內部矛盾,趁夜突襲。他身先士卒,率精兵直沖敵營,胡軫、呂布聯軍猝不及防,瞬間潰敗。此戰不僅讓孫堅名聲大噪,更讓呂布首次在正史中嘗到敗績。
厲害之處:孫堅的勝利絕非僥幸。他善用“攻心為上”的策略,敏銳捕捉敵軍內訌的時機,以雷霆之勢發動進攻。此外,他本人驍勇善戰,斬殺了胡軫的都督華雄。此戰堪稱“勇”與“謀”的完美結合。
李傕郭汜:西涼雙煞,絕地翻盤破長安
公元192年,董卓被呂布刺殺后,其舊部李傕、郭汜本欲解散軍隊逃回西涼。謀士賈詡卻獻上一計:“諸君若棄兵單行,一亭長便能縛之。不如收攏殘部,攻入長安,為董公報仇!”李傕、郭汜聽罷,立刻集結數萬西涼軍,以“為董卓復仇”為名直撲長安。
此時的長安城中,呂布自恃誅董有功,驕矜輕敵。他聽聞西涼軍殺來,竟率少數親衛出城迎戰,結果被李傕、郭汜的騎兵沖得七零八落。呂布敗退后,李傕、郭汜不僅攻破長安,更挾持漢獻帝,開啟了長達四年的亂政時代。
厲害之處:李傕、郭汜雖被后世視為殘暴軍閥,但其軍事能力不可小覷。二人深諳西涼騎兵的機動優勢,且擅長凝聚軍心。面對呂布的輕敵冒進,他們以絕對兵力碾壓,打了一場漂亮的“哀兵必勝”之戰。
李進:無名小卒,單騎破陣驚呂布
相較于前幾位,李進在三國史上幾乎籍籍無名,但他在《三國志》中卻留下了一段傳奇記錄。公元194年,呂布與曹操爭奪兗州時,曾率軍襲擾徐州。當地豪強李進(一說為地方官員)率鄉勇迎戰。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素人將領”,竟在戰場上正面擊退呂布!《三國志·武帝紀》僅用十字記載:“(呂布)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
此戰細節雖已湮沒于歷史長河,但能逼得呂布退守山陽,足見李進絕非庸才。或許他占據地利人和,以奇兵突襲;又或許他本人勇猛異常,令呂布措手不及。無論如何,這一戰堪稱“草根逆襲”的典范。
厲害之處:李進證明了戰場勝負不僅依賴個人武藝,更需因地制宜的戰術。他或許沒有呂布的威名,卻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果斷出擊,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
曹操:老謀深算,兗州拉鋸定乾坤
曹操與呂布的較量,堪稱三國早期最精彩的“相愛相殺”。公元194年,曹操征討徐州時,呂布在陳宮策應下偷襲兗州,險些讓曹操無家可歸。然而,曹操迅速回師,與呂布展開長達兩年的拉鋸戰。
起初,呂布憑借騎兵優勢屢占上風,甚至一度將曹操逼入絕境。濮陽之戰中,曹操親自率軍夜襲呂布營地,結果反被包圍,靠典韋死戰才僥幸逃生。但曹操的厲害之處在于:他從不因一時失利而氣餒,反而越挫越勇。他利用呂布“勇而無謀”的弱點,分化其盟友,斷其糧道,最終在下邳之戰中徹底擊潰呂布,于白門樓終結了這名“飛將”的性命。
厲害之處:曹操的軍事智慧遠超呂布。他善用謀略,更擅長整合資源、穩定后方,加之麾下智囊猛將如云。相比之下,呂布雖勇猛,卻不聽忠言(高順、陳宮),導致最終眾叛親離。
結語:呂布為何屢戰屢敗?
細究這五位擊敗呂布的猛男,不難發現他們各有“殺手锏”:
孫堅勝在“勇謀兼備”,李傕、郭汜贏在“哀兵之勢”,李進靠“出奇制勝”,曹操則憑“謀略碾壓”。
反觀呂布,雖有“飛將”之名,卻缺乏穩固的根基和長遠的戰略眼光。他反復無常、輕敵冒進,又死不聽勸,最終淪為群雄逐鹿的犧牲品。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后漢書》)
在你看來,呂布的失敗是必然的嗎?
歡迎評論區煮酒論英雄,友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