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五一”假期首日,成都各大博物館成為觀眾爭相游覽的目的地,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就在剛結束的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終評活動上,作為評委的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劉超英感嘆,四川的博物館展覽已躍居全國第一梯隊。
全省博物館數量達457家
“小城大館”讓人眼前一亮
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終評活動近日在成都結束。29個入圍展覽涵蓋古蜀文明、紅色文化、生態保護等多元主題,其中國有文化文物類展覽17項、行業館及民辦館展覽12項,創歷史新高。
29個入圍2024年度“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終評的展覽項目,從新疆絲路到交子千年的金融史詩,從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到三線建設的驚世核盾……這些展覽不僅折射出四川文博的硬核實力,更暗藏著一個文化大省的進階邏輯。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終評名單中,地市級博物館占比超四成。資陽市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等展覽令人眼前一亮。這種“小城大館”現象背后,是四川省“三級聯動”機制的顯效。
數據顯示,我省“一縣一館”建設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四川已實現183個縣市區博物館全覆蓋,全省博物館數量達到457家。
創新技術賦能
全球化與在地化巧妙融合
推介終評活動上,科技創新也成為一大亮點。《齊白石沉浸式數字光影藝術展》以技術重構藝術場景,讓觀眾“走入”畫境,打破了傳統書畫展的靜態局限;《故事片博物館》通過沉浸式影院還原電影史經典片段,技術應用直接服務于敘事邏輯。《驚世偉業護國核盾》融合科技史、軍事史與口述史,構建多維度敘事。
與此同時,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融合也頗受好評。《風華萬象典藏珍品展》《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國際合作展覽,既呈現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又通過本土化策展增強觀眾共鳴。《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還從文化人類學視角切入,將考古成果與文明史脈絡結合,而非單純堆砌文物;《瓦列里·列德涅夫作品展》以藝術家在四川的采風創作為紐帶,實現中俄文化“雙向對話”,而非單向輸入。
不應止步于打卡拍照
博物館展覽應成為城市記憶的活態載體
“四川博物館展覽已從零星亮點發展為整體躍升,特別是市縣級館的突破令人矚目。”劉超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三年前四川的博物館還在向江浙滬地區取經,如今四川已成全國標桿。”她坦言,博物館展覽不應止步于打卡拍照,而要成為城市記憶的活態載體。
談及未來發展,這位從業數十年的文博專家眼含期待,她建議說:“四川還有很多獨特資源尚未深度開發,可以在工業遺產、非遺傳承領域再打造幾個標桿性展覽。”
據悉,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最終獲獎名單將于5月18日的國際博物館日正式公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嘉 圖據 由主辦方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