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中國是真沒慣著。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又玩起了老把戲,聲稱中美正在接觸,結果中國外交部立刻出來辟謠,直接堵死了他的退路。
不僅如此,中國還順勢來了一記狠招,暫停購買美國大豆。
這一下,美國農民慌了神,特朗普也開始四處找人接盤。
日本就這么陰差陽錯地成了這個倒霉蛋。
還沒正式談判,美國就先甩出了一記重拳:汽車關稅上調24%、逼著進口大豆、還要增加駐軍費用。
日本心里雖苦,卻也不敢明說,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
這只是“談判前”的熱身,接下來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最近,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再掀波瀾。
特朗普宣稱正與中國溝通,希望重啟貿易談判。
但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迅速回應澄清,明確表示雙方并無接觸。
2025年4月25日,我國果斷采取行動,宣布大幅減少美國大豆的采購量。
要知道,中國可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占其出口總量的六成。
美國中西部的“鐵銹地帶”依靠大豆等農業出口維持生計,而這些地區也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
中國這一舉動,讓美國農業界十分不安。
美國國內大豆產業每年創造超過680億美元的GDP,涉及約350萬個就業崗位。
如今中國突然減少采購,等于切斷了一個關鍵市場,對美國豆農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特朗普不得不向其他國家求助,日本就這樣被他盯上了。
今年2月7日,日本經濟再生大臣石破茂訪問美國,與特朗普會面,并送上一份豐厚禮單。
他承諾,日本將在美國的投資提升至1萬億美元,同時增加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并表達對美國產生物乙醇等燃料的興趣。
這番表態,顯然是在迎合特朗普的需求。
美方對此表現出一定的歡迎態度,稱日美關系正邁向新階段。不過幾天后,特朗普便宣布對全球加征新一輪關稅。
讓日本沒想到的是,他們不僅沒能幸免,反而成了重點打擊對象。
美國對進口日本汽車加征24%的關稅,并于4月3日正式生效。
要知道,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中,汽車占比最高。
2024年,日本出口美國的商品里,汽車占到了總額的28.3%。
汽車產業是日本制造業的核心支柱,占GDP的8%以上。
美國加征關稅后,日本車企要么漲價,要么壓縮利潤。
不少分析機構預測,汽車銷量可能因此下降8%至26%,利潤下滑幅度在6%至59%之間。
如果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即日本完全失去美國汽車市場,其經濟損失可能高達13萬億日元,約合1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日元貶值和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也讓市場雪上加霜。
4月3日,日經指數下跌4.5%,為去年8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到4月7日,累計跌幅已達7.83%,直接跌破31000點心理關口,引發日本國內嚴重擔憂。
石破茂在4月4日的內閣會議中,首次將關稅危機稱為“國難”。
他呼吁執政黨與在野黨暫時擱置分歧,共同應對這場危機。
4月7日,他還與特朗普通了近半小時電話,但談判未見明顯成果。
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繼續抱怨美日貿易失衡問題。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日本宣布于4月16日前往華盛頓進行貿易談判,原定為部長級對話。
日本派出的是赤澤亮正,美國方面原定為財政部長貝森特。
然而在赤澤亮飛往華盛頓途中,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臺宣布自己將親自參與談判。
消息傳來,日本團隊措手不及,會議地點也臨時改到白宮。
外交慣例中,一國元首直接參與部長級談判極為少見,這說明特朗普對本次談判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內市場動蕩,美股下跌,美債利率上升。
尤其是中國的反制措施之后,有傳言稱日本政府內部也在討論是否拋售美債。
雖然日本官方隨后否認,但這無疑給美方帶來更大壓力。
日本目前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債主,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美債。
特朗普選擇親自上陣,顯然是為了向日本施加更大壓力。
特朗普還提出,要求日本承擔更多駐日美軍的費用。
這一議題他在任期間就曾提過,甚至一度要求日本每年支付80億美元的駐軍開支,而目前日本只承擔了其中的86%。
特朗普顯然希望這筆費用全由日本負擔,甚至包括美軍士兵的工資。
日本方面對此表示反對,希望將軍費問題與貿易談判分開處理。
但特朗普顯然不愿妥協,會后他對媒體稱“會談令人滿意”,但日本方面則表示“尚未取得結果”。
雙方計劃繼續舉行下一輪談判。
就在兩國談判進入下一階段前夕,4月25日,日本表示有意增加進口美國大豆。
這一動作被外界視為日本向特朗普遞出的“投名狀”,意圖緩解汽車關稅與軍費的壓力。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日本對美國大豆的需求遠不如中國強勁。
中國每年進口3600萬噸美國大豆,主要用于養豬等畜牧業。
日本則主要用于食用油,每年進口量約為350萬噸,占其大豆總進口量的66%。
即便日本將大豆進口量提升至500萬至600萬噸,也無法填補中國市場留下的空白。
外界普遍認為,日本“接盤”美國大豆更像是象征性的姿態,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替代。
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態度,日本國內的不滿情緒逐漸顯現。
許多民眾覺得政府過于遷就美國,尤其是在汽車關稅、駐軍費用及大豆進口等問題上,一味退讓只會加重國家的經濟負擔。
日本媒體評論指出,美國并非真正看重日美關系,而是更看重經濟利益。
甚至有評論稱,日美關系并非“純金”,更像是“鍍金”——表面光鮮,實則利益交換。
2024財年,日本破產企業超過1萬家,創下11年來新高。
如果今年繼續受到美國關稅沖擊,日本經濟可能會更加低迷。
有分析機構已將日本今年GDP增速預期下調0.2%,日本國內甚至更悲觀,認為將下降0.4%。
除了民間聲音,國際評級機構也密切關注日本的經濟前景。
多個機構在4月下旬陸續下調日本信用評級展望,理由是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使日本在全球貿易戰中極為被動。
如果日本未來不能有效多元化其出口市場,同時持續受到美方關稅及軍費壓力,其經濟可能陷入長期停滯甚至衰退期。
國際社會對日美談判的最終結果保持高度關注。
特朗普發動的新一輪關稅戰,將多國卷入談判漩渦。
而日本作為第一個與美國談判的國家,無疑成為他展示“強硬”立場的樣板。
盡管日本試圖用投資和進口大豆換取關稅上的緩和,但特朗普提出的多項條件。
從汽車關稅、軍費分擔到貿易順差——使得日本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日本如何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同時保住自身的經濟利益,將是一個長期且充滿挑戰的任務。
觀察者網:2025-04-25《日本:中國不買美國大豆,要么我們買?》中國青年報:2025-04-25《率先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 “日本第一”有利有弊》環球時報:2025-04-18《日關稅談判,第一輪無突破》第一財經:2025-04-09《美國“對等關稅”如何影響日本?僅汽車關稅恐抹去日本一年經濟增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