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4月29日,值清華大學114周年校慶之際,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向設計致敬:陳漢民設計文獻展”開幕式在清華美院美術館舉行,由視覺傳達設計系書記陳楠教授主持作為校慶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以200余件作品實物、檔案文獻與設計手稿、研究圖示等,系統(tǒng)梳理、展示中國現(xiàn)代設計教育承上啟下的開拓者陳漢民先生的設計思想、設計實踐與教育理念。
在開幕式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教授深情回憶了陳漢民先生作為教師、教學督導和平面設計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對于學院設計教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貢獻;并強調(diào)陳漢民長期承擔國家形象和民生設計的相關工作,設計了例如公共信息圖形、交通標志等國家標準,人民銀行、工商銀行、農(nóng)業(yè)銀行等銀行標志和1997年香港回歸等眾多影響廣泛的作品,是新中國平面設計的一面旗幟。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俊宇表示,“向設計致敬”是關山月美術館基于“當代設計藝術研究”定位的學術系列展,得到深圳市宣傳文化發(fā)展基金長期支持。該系列展已舉辦7個個案研究展,其中有五位設計大家(張仃、張光宇、龐薰琹、雷圭元、陳漢民)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有關。陳漢民設計文獻展從關山月美術館引回學院展出,通過教案、實物、視頻等多元形態(tài),生動展現(xiàn)了陳先生“育人為本”的治學精神,進一步深化了館校合作的學術價值。
展覽學術顧問何潔教授認為,陳漢民先生提出的“好懂、好記、好看、好用”四好原則,本質(zhì)上是設計與社會的對話準則。真正的好設計要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更要服務于人的需求。憂國憂民、親力親為、誨人不倦概括了陳先生的處事表象,看上去似乎是性格使然,而實際上則源自于他對“中國設計”事業(yè)的信念和追求。在這種精神支撐下,陳先生從未間斷對中國設計教育的思考、研究,以及設計實踐,并一直關注和積極參與國家重要設計項目的評選、指導工作和設計教育活動。他所表現(xiàn)出的敏銳的思維、專業(yè)的高度和充沛的精力,使人感動、折服。
視覺傳達設計系馮梅教授,作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系第一屆(1956級)學生,強調(diào)陳先生對于張光宇等老一輩先生藝術與設計的傳承與發(fā)揚。她肯定“向設計致敬”展覽主題的貼切性;指出陳先生設計的標志作品蘊含深厚民族特色,巧妙地將中國紅、漢字與圖形符號等傳統(tǒng)藝術元素進行現(xiàn)代轉(zhuǎn)譯與重構。其“功夫在畫外”的創(chuàng)作理念,源于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與對生活經(jīng)驗的精妙提煉構思。
策展人、藝術史論系書記郭秋惠副教授概述了策展思路:展覽通過七個板塊展出陳漢民先生200余件設計作品及相關文獻,輯錄其設計與教育思想語錄作為導言,力求全面呈現(xiàn)其在藝術設計及教育方面的成就與“中國風格、民族情感、時代審美”的設計思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教授宣布展覽開幕,并期許展覽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設計教育課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