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樣的“頭子”帶出什么樣的兵。
上有特朗普家族利用“對等關稅”在股市獲利300億美元,下有美軍公然偷石油、種罌粟。
今年2月,美國財政赤字不斷飆升的情況下,特朗普先是宣布五角大樓將連續5年削減8%的軍費,卻在僅僅兩個月,又在發擴張軍費方案。
美國內政究竟有多混亂?
石油“偷”不完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嘴上說著“能源獨立”,卻仍舊攥著中東的油管不撒手。
2020年,特朗普對外宣稱:“美國不再需要中東石油”。可現實是美國煉油廠里擺滿了沙特等地區的原油。更諷刺的是,美國的“能源獨立”,石油供不應求,都是靠著“偷雞摸狗”換來的。
2014年,美國打著“反恐”的幌子駐軍敘利亞東北部,但真實目的卻是控制敘利亞的石油,并且這種“控制”還是“見不得光”的。
2022年,敘利亞曾公布一份數據。
數據中顯示,敘利亞半年產油量在8.03萬桶,但實際真正達到敘利亞手里的僅有不到2萬桶,有6.6萬桶的石油全被美軍和武裝勢力“截胡”。
不止是敘利亞,美國也沒有放過其他中東國家。
美國能源部曾在2021年,外向外界渲染與伊朗關系“緩和”的局面,稱美國向伊朗進口了超過100萬桶石油。
但伊朗外交部的反應卻堪稱“打臉”:伊朗從未向美國銷售過石油,顯而易見,這100桶石油全部都是通過“不法渠道”獲得。
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時常與石油利益交織,而單單“白嫖”中東石油還不夠,美國還對中東地區進行施壓,試圖一邊制裁中東石油出口,又一邊借機搶占市場份額。
最終非法掠奪的石油,通過各種途徑變現之后,又流入美國的口袋,讓美國既實現了“地區打壓”,還鼓了“腰包”,而比這更可怕的還不止石油,美國還是“毒品”的背后推手。
罌粟花與子彈齊飛
2022年,《海外網》曾公布了一篇涉及“阿富汗罌粟”的文章,將美國自駐軍阿富汗以后,20年的時間里,將阿富汗培養成“全球頭號制毒師”。
如果說石油是美國“合法”的資源掠奪,那么阿富汗的罌粟田就是美國反恐戰爭最具代表性的“黑色幽默”。
2001年,美軍入侵阿富汗,之后塔利班倒臺,美國為了支持當地物資,甚至公然保護毒品種植,暗許阿富汗政府推動種植罌粟,將毒品經濟變成“維穩工具”。
阿富汗短短20年時間鴉片產量從185噸飆升到8200噸,全球供應量占比93%,讓阿富汗成為全球最大的鴉片生產國。
美軍成為了當地毒梟的保護傘,讓毒梟用賣罌粟的錢買美軍的武器,直到2021年,塔利班再次掌權,阿富汗的罌粟亂象才得以控制。
而當時的西方媒體還借此渲染“人道危機”的謬論,將美國雙標的邏輯展現的淋漓盡致,戰爭時靠毒品經濟維持控制,和平時期轉頭借禁毒失敗指責對手。
更荒誕的是,美國在本國多個州推動毒品合法化,從大麻到海洛因,最具代表的就是美國的費城,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癮君子”,猶如一部“喪尸來襲”的大片。
美國高喊“反恐”,卻暗操“以毒養戰”,除了這些“齷齪”之事,美軍的“戰爭論”也沒有停下,美國所到之處,硝煙四起。
要知道,美國向來對挑起戰爭樂此不疲。
據統計,從冷戰后,美國一共制造了251次海外軍事行動。
2022年2月,在美國的挑唆下,俄烏戰爭徹底爆發。
為了讓這場戰事打下去,美國先后援助金額超過了550億美元,對于入不敷出的美國而言,這并不是一筆小的開支,難道是“有錢燒的沒處花?”
僅2024年,美國軍費預算飆升到了8860億美元,這相當于9國軍費的總和,如此龐大的軍費支出,仍讓政客認為不足。
其實對于美國而言,在俄烏戰爭中實則是最大的受益者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國的軍工企業收到了大量訂單,這些軍工企業堪比美國的“金主”。
這也是為何美國要四處挑起戰亂的原因,不過是為了理所應當的“割韭菜”,坐享其成。
時至今日,美國仍在欲拿軍事手段左右國際局勢,但獲利的同時,卻殊不知也正在將自身推向絕境,盟友的離席,全球的對立,美國的霸權正在被逐漸瓦解。
這正應了巴切維奇那句“美國忘了真正的安全源于合作而非征服”。
若美國仍繼續沉迷在霸權邏輯中,那么最終迎來的可能不是“再次偉大”,而是更深重的戰略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