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入朝參戰的早期五次進攻作戰中,第三次戰役特別短促,它開始于1950年12月31日,結束于1951年1月8日,整個過程僅僅只有短短9天時間。
盡管第三次戰役過程甚短,志愿軍中卻還是涌現出8名特等功臣。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這些相對來說,不太知名的志愿軍特等功臣們。
安炳勛(沒有找到這位英雄的照片)
1950年11月29日第三次戰役開始的前夜,志愿軍第42軍第125師373團作為全師的前鋒部隊,奉命向新倉里方向穿插,占領當地公路旁的制高點截斷敵軍的退路。
然而作為373團先頭部隊的1連到達預定要占領的新倉里高地時,驀然發現緊鄰公路的三個山頭,居然都已經被敵人占領并設立了防御陣地。
1連連長見狀當機立斷,立即命令在隊伍最前列的尖刀排(1排)向敵軍占據的山頭發起進攻,務必盡快拿下敵軍的陣地。
尖刀排排長安炳勛接到任務立即仔細觀察了地形,然后將手下的三個班分成三個突擊小組,同時從三個方向向敵人占據的三個山頭中最高的山頭發起了進攻。
可當安炳勛率領戰友們沖到敵人陣地前沿時,突然一顆子彈射來打中了他的下巴,頓時他臉上和胸前一片殷紅。然而安炳勛毫不顧自己的傷勢,他迅速插上刺刀第一個躍入了敵陣。跟在自己排長后面的戰士也紛紛模仿,插上刺刀猛沖入了敵人的陣地。
被志愿軍戰士的勇猛震懾的敵人心理防線轟然崩塌,他們手腳并用地爬出陣地四散而逃,一個個都恨不得爹媽再給他們多生兩條腿。
一口氣拿下了最高的山頭后,安炳勛才終于在戰友的幫助下簡單進行了包扎。包扎剛完成,安炳勛便強忍著傷痛指揮機槍組,在新占領的敵陣上設立了火力支援點,接著他便帶領全排下山,向近處敵人山頭陣地發起了進攻。
由于有了最高山頭的火力支援,這座山頭上的敵人陣地也被尖刀排輕松拿下來,然而在這一次戰斗中,安炳勛左手也負傷了。
接連攻克兩二座敵人陣地后,還沒有坐下喘口氣的安炳勛注意到373團的兄弟部隊3連,在攻擊最后一座被敵人占據的山頭時受阻。于是他顧不得傷痛又指揮全排沖下山,從側翼向敵軍占據的山頭發起進攻,協助3連攻取敵人最后占據山頭。
在攻取新倉里三個山頭的戰斗中,安炳勛率領的尖刀排立下了卓著功勛,光是安炳勛一人在這一系列戰斗中就斃傷敵30余人。
整個戰斗中全排共繳獲敵人6挺重機槍、5門60mm迫擊炮,這些武器裝備在其后的阻擊戰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痛擊了敵人。
盡管身負重傷,安炳勛依舊堅持不下火線。
1951年1月1日,安炳勛率領全排參加了進攻道城峴的戰斗。
戰斗中他帶領全排大量殲敵成功攻入了敵軍陣地,可就在清掃陣地中殘敵的時候,一枚冒著煙的手雷突然落到了他的身旁。本來還來得及躲避的安炳勛,眼見身旁的戰友沒有察覺到手雷,他毫不遲疑地一把將戰友推倒,而他自己卻已經來不及趴下了。
安炳勛烈士犧牲時年僅28歲。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安炳勛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他‘二級英雄’稱號。安炳勛生前所在的排也記集體一等功一次,并被命名為‘安炳勛排’。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