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新造車的排名出來了,曾經的新造車第一名再下滑一個名字,而兩家新造車則超越了它,這兩家超越它的新造車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是靠20萬以下的車型贏取銷量,這意味著新造車燃起的豪車夢正在遠去。
曾經的新造車第一名,4月份的銷量為3.39萬輛,逐漸滑向月銷3萬輛的水平,這與它此前的高峰期月銷5萬輛差距逐漸拉大,與B B A的銷量差距也在拉大,相比之下此前它的周銷量曾超越了B B A。
兩家超越它的新造車,4月份的銷量分別為4.10萬輛、3.50萬輛,他們的超越、以及倍速增長固然讓業界得到安慰,但是與曾經的新造車第一名月銷量5萬輛的水平仍然有差距。
第四名可謂在2024年異軍突起,月銷量連連增長,不過2025年3月底一單事故卻給它造成了沖擊,周銷量一度環比大跌,隨后周銷量逐漸回升,不過最終4月份的銷量為2.8萬輛,卻仍然比3月份的2.9萬輛輕微下降了。
這一切都說明新造車曾經期待的在豪華車市場擊敗B B A的夢想正在破滅,相反隨著市場的變化,新造車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存,而要贏得生存,就必須往中低端市場拓展,贏得足夠的銷量規模以取得生存的空間。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其實早已發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數據顯示,前三名都在下探10萬以下的市場,其中兩家搏殺在5萬價位,一家則是銷售低至3萬的車型,依托于在低端市場的拓展爭取到可觀的銷量。
上述前兩名的新造車企業,其中之一向來以低調的風格默默耕耘20萬以下的市場,去年它突然異軍突起,迅速沖到新造車前三名,如今它更奪下新造車第一名;另一家之前一直為沖破月銷2萬輛而努力,隨著它那款10萬出頭的車型開始銷售,它不但突破月銷2萬輛,更已沖破月銷3萬輛,還取得新造車第二名。
這樣的數據都證明新造車繼續高高在上很難贏得銷量,只有放下身段,才能贏得銷量,繼續幻想著豪車夢對他們的沒有意義,銷量決定著市場地位,尤其是去年以來,多家新造車陷入困境,更是讓他們感受到生產的急迫性。
消費者如今也是看清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實,那就是新造車企業的銷量如果偏低將可能面臨汽車企業倒下,進而他們的車輛嚴重貶值、汽車維修找不到配件等等問題,這也導致消費者逐漸遠離這些銷量偏低的品牌。
正是這些陸續陷入困境的新造車企業迫使他們做出了選擇,那就是銷量優先,為此這兩家居于前二的新造車做出了發展中低端車型的決定,如今市場也給予他們回報,這將刺激諸多新造車進入中低端市場,這將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