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第12年的夢想獎學金招募開始啦!參加的同學舉手哦。”
2025年2月27日,簡陽中學高2006屆5班的畢業(yè)校友樊雅新在班級微信群里發(fā)布這條信息,很快,就陸續(xù)有同學在群里“舉手”響應。
▲2025年微信群征集回復
樊雅新提到的“夢想獎學金”,完整名叫“06高5班校友夢想獎學金”。不是名人或者企業(yè)出資,這份獎學金的所有資金,全部來自簡陽中學高2006屆5班的畢業(yè)生們。截至2025年,這個傳統(tǒng)已持續(xù)了12年。
故事的開篇,也要從12年前說起。
畢業(yè)數(shù)年難忘母校恩情
“我們能不能為母校做點什么?”
2012年,樊雅新從簡陽中學畢業(yè)已經(jīng)六年,正在攻讀碩士學位。
讀研期間,樊雅新獲得了一份獎學金。這讓她想起自己上中學時,也曾用顫抖的雙手接過母校頒發(fā)的獎學金,“雖然只有幾百元,但那份感動和激勵,每次想起來,都覺得非常溫暖。而且,我從初中就在簡陽中學,整整讀了6年,簡中幾乎是我另一個家。”
▲第12屆“06高5班校友夢想獎學金”發(fā)放儀式
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由此產(chǎn)生:中學母校當年的一路護航,讓自己考上了本科,又讀到了碩士還拿到了獎學金。她能不能用這筆錢,為母校做點什么呢?
但是,得的這份獎學金,金額又實在有點少,似乎也不能為母校做太多。
樊雅新找到幾個高中時的好朋友,提出進一步的想法:能否以班級名義給學校捐贈一個獎學金。
結(jié)果,幾個人都很感興趣且十分支持,并迅速把這件事敲定下來。
好朋友的支持,給了樊雅新極大信心,隨后,她又在班級群里吼了一嗓子,老同學們對此也十分支持。
回想這段經(jīng)歷,樊雅新說,大家反響如此熱烈,其實也是高中深厚同學情的延續(xù)。
“我們班是文科班,以前高二才分文理,所以大家正式在一起的時間,其實只有兩年,但大家關系都非常好,畢業(yè)后還經(jīng)常聯(lián)系。”
她回憶起高中時代的一些趣事,“文科班女生比較多,經(jīng)常下課一起嘰嘰喳喳聊天,有時候還會一起偷偷買零食帶進教室,雖然高中學習壓力大,但我們除了學習,也經(jīng)常聊一些學習以外的事,比如人生啊,夢想啊。”
老師們的開放包容,是班級凝聚力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比如班主任兼政治老師聶增德,教學能力非常優(yōu)秀,對學生包容度也很高,帶領大家度過了張弛有度的兩年。”
高中畢業(yè)后,同學們也經(jīng)常收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樊雅新說,“大家之所以愿意一起來設立獎學金,就是因為覺得同學好、老師好、學校好,覺得曾經(jīng)一起的日子是溫暖的,是明亮的。”
從一萬元開始
“我們都可以為母校做點什么。”
雖然響應者眾多,但那會兒大家要么剛參加工作不久,要么還在讀研,手頭并不寬裕。一番商量后,大家決定,暫時把獎學金總額設置在1萬元,平均到個人身上就是幾百到一千,大家負擔都不會太重。
但同學們心里還有點顧慮:總額才1萬元,學校會接受嗎。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高中時帶過這個班的歷史老師蘇俊清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動,第一時間表示全力支持。簡陽中學也對此非常支持,迅速通過了這個項目。
2013年初,第一屆“06高5班校友夢想獎學金”正式頒發(fā)。關于獲獎標準和選拔,同學們?nèi)珯?quán)交給了學校,只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這份獎學金能頒發(fā)給文科班的學弟學妹們。
▲2013第一屆“06高5班校友夢想獎學金”發(fā)放儀式
談及原因,樊雅新說,主要考慮了幾個方面。
一是相較而言,理科的各類比賽更多一些,所以理科班的學生更容易參加各種比賽獲獎。二是在大多數(shù)人觀點里,認為理科比文科“更有前途”,包括樊雅新的一些同學,當初選文科時,或多或少都面臨過一些壓力。
“大家似乎都覺得,學文科就是沒有前途的。但我們這群學文科的‘過來人’覺得,世界上沒有無用的知識,也沒有白走的路,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獎學金,鼓勵學弟學妹們更好地去尋找一生的熱愛和興趣。”
學校也尊重了同學們的這個小要求。如今擔任學校黨委副書記的蘇俊清介紹,“最終定下來的選拔標準,是在文科班學生中,結(jié)合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綜合考量,并且,高中每個年級都會投放指標,每年選出十名學生。”
更多的校友參與進來
“我們可以為母校做更多!”
這份起始總額只有1萬元的獎學金,感染了更多的人。
蘇俊清說,在“06高5班校友夢想獎學金”的影響下,簡陽中學高2006屆校友蘇愿和楊波等眾多校友通過眾籌,自發(fā)組織了一個“06高校友夢想獎學金”,如今也已舉行了10屆。
▲蘇俊清在第12屆“06高5班校友夢想獎學金”發(fā)放儀式上致辭
回憶起這十多年,蘇俊清更是非常感慨。她清楚地記得,在得知學生們想要成立獎學金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是感動和心疼。蘇俊清說,當時她自己的孩子也剛參加工作,知道這些剛畢業(yè)的甚至還在讀研的孩子們,手頭都不寬裕,她甚至跟學生們建議“要不成立獎學金的事兒緩幾年。”
但學生們都說沒關系,“大家省一點,也就有了。”
蘇俊清把整個事情來龍去脈向?qū)W校匯報后,校領導們也十分感動,當即表示一定要支持學生們的想法、保護好大家這份愛心。“錢多錢少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這份同學情、這份師生情以及對母校的這份感情。”
后來,在每年獎學金的頒發(fā)儀式上,蘇俊清都會詳細地跟獲獎學生講述這份特殊獎學金的成立背景和校友們后來的求學、工作經(jīng)歷,參與了獎學金集資的高2006屆5班的好幾位同學,還曾受邀擔任獎學金頒發(fā)嘉賓。
蘇俊清說,之所以學校把這個故事不厭其煩地跟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講下去,是因為在學校看來,真正的教育不是要讓學生最終分數(shù)多少、學歷多高、收入幾何,而是生命與生命的相互照亮。“這份夢想獎學金早已超越物質(zhì)維度,它不只是一份資助,而是已經(jīng)成為點燃更多孩子成長的火種。我覺得,這才是高2006屆5班校友們希望學弟學妹成長成才的深層期許。”
這份夢想的期許,已經(jīng)收到了夢想的回音。
幾年前,學校收到了一封信,寫信者是一位獲得過夢想獎學金的學生寫給高2006屆5班校友們的。
▲受贈學生回信
在信里,這位年輕的校友寫道,“我來自一個村莊……我才18歲,不想將生命如此消磨。你們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蘊衣蔽袍處其間,略無慕羨意’,你們的奮斗經(jīng)歷讓我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它讓我擁有自信,不會自卑。”
樊雅新說,他們只希望通過這份小小的善意,默默給予他們成長的支持。“那些情真意切的來信,就像一份份夢想的回音,讓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文 呂文豪
編輯 成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