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樓市陸續開始回暖,但有一個地方的數據卻讓我太震驚
就是距離北京市區僅30公里的:燕郊
和昆山、惠州一樣,這幾年環一線城市日子都不太好過
市場信息預估數據,僅供參考
但對比高峰期,昆山、惠州房價普跌30-50%左右
燕郊整體下跌超過65%,是所有環一線城市里跌幅最大的
從2017年巔峰期的均價3.4萬/㎡,來到了目前的1.2萬/㎡
據說個別小區甚至跌去7成以上
我找出了幾個成交量較好的小區,發現最大跌幅為76%
看見這個數字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這已經不是腰斬了,膝蓋以上幾乎全無
而且這種痛楚對燕郊的房東來說,已經持續很久了
哪怕當下這個小陽春也有些無力
數據來源:貝殼
包括前兩年,甚至還傳出過“免費送房、不要首付”的新聞,引起一波不小的輿論
曾經的環一線神話、“全國第一睡城”,如今一步步跌落神壇
燕郊,大概就是這類城市在如今樓市生存困境下最極致的樣本和寫照
不過為了驗證是否真有這么夸張,以及這種環境下當地人真實生活狀態又是怎么樣的
我決定出發北上,實地去一趟燕郊
01
什么最能詮釋燕郊環一線的生活,我想是從這里的通勤開始的
行政上燕郊歸于河北但地緣緊挨北京,于是國貿上班、河北睡覺,成了燕郊在世人眼中最大標簽
去之前我對兩地之間的距離還沒有太大感覺,直到坐在出租車上司機提醒一句“出北京了”
打開地圖一看,僅僅一河之隔
河對岸就是通州,哪怕到北京市區也不過30多公里
也因為這樣的距離導致了燕郊最大現狀:睡城
但和擁有11號線地鐵的昆山不同,目前燕郊到北京還沒有通地鐵
主要通勤工具就是公交和自駕
一些大型社區附近基本都有直達CBD的公交站
比如住著超過10萬人的福城上上城五期
門口的814路終點站就在大北窯,也就是今天的國貿CBD
不堵車的情況下全程大概1個小時零4分,但這種情況遇到早晚高峰基本是不存在的
較低的房租和生活成本讓燕郊常年保持過量的通勤人口,擁堵成為每天的常態
2024年燕郊常住人口87萬,加上外來人口總數110萬,而其中大概有10幾萬每天都固定在“燕郊—北京”兩點一線的奔忙
當地司機告訴我早上6點開始公交站隊伍能排上一百米
燕郊人排隊乘坐直達北京朗家園的公交
尤其進京檢查站附近擁堵非常嚴重
走京平高速到北務收費站附近,車輛大概停留了2分鐘
掏出身份證的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燕郊不屬于北京,這里依然是河北省廊坊市
而數十萬進京通勤者,每天早上都要經歷一次這樣的動作
這些無疑又加劇了燕郊通勤的不便和無奈
而這些通勤者選擇燕郊,也并不是一場雙向奔赴
只是考慮到比北京更便宜的房租和更低的生活成本
走在燕郊內部肉眼可見依然是濃濃的縣鄉風,道路盡頭甚至會出現這樣的龐然大物
同時人口混雜,除了東城白領還有全國各地跟隨年輕人而來的老年人、兒童,以及北京的網約車司機、裝修工人、小商販等聚集在這里
白天道路公園老人居多,年輕人早出晚歸,也無力為燕郊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如今的燕郊看上去已經淪為普通意義上的環一線睡城
而一座新城承載了上百萬的過量人口,卻無法因此收獲更多的經濟效益,就相當于消耗大量城市資源去供養一些注定要離開的人
這種情況下,樓市不容樂觀似乎也變得非常合理了,但跟隨中介轉了四五個小區之后
我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燕郊樓市的真實困境
02
毫不夸張地說,燕郊房東的心理防線已經被市場擊穿
午后正值北方太陽兇猛的時刻,跟隨中介我站在了當下燕郊成交量第一的小區門口
福城上上城五期
比陽光更刺眼的是這里的成交數據
鏈家顯示福城五期掛牌1252套(截至4月30日10:00)
而據中介透露小區月均成交30套左右,已經算市場最好的數據了,很多小區甚至只有個位數
算了下掛牌成交比42:1,如此懸殊的比例背后,意味著如今燕郊大部分房子非常難賣
有的已經掛牌2年甚至更久,整體流動性很低
我看的第一套86平兩房,中介說從2023年開始至今沒賣掉
像這樣的房子小區內數不勝數
也不只這一個小區,整個燕郊情況都差不多
而且就算房東愿意大幅降價,也少有人能迅速接盤
社區品質還不錯的天洋城,一套85㎡兩房4月份已經調了三次價格
戶型觀景都是上等,客廳兩房朝南,還是難得的落地窗,正對小區中心園林
但中介告訴我15天帶看了近100次卻沒有一個成交
同樣遭遇的還有靠近潮白河的美林灣小區
一套三開間朝南的88平兩房,年后也降了3次,一再突破心理底價
對房東來說,每天醒來就要面對中介的不斷勸說,“再掛低一點,房子才好賣”
不過事實上中介也說不準底價到底在哪
因為這套房子一周內同時有3組客戶在看,但每一個買家都在等待那個最低價
另一方面如果賣不動想轉租賃,又很難租出高價
拿我前面看過的福城五期為例,之前這里常住人口5萬、流動人口高達7萬,撐起了一個巨型租賃市場
但90平大2房租金只有1500元左右
且不說和北京五環外差距巨大,就算對比昆山也不算出挑
花橋金鷹商圈的兩室一廳都能租到1800-3000元/月
圖源:昆山房
相對較低的房租是燕郊吸引北京白領的巨大優勢,但如今也成了堵住房東們退路的又一塊石頭
而且說實話相比房貸,租金并不能緩解多少壓力
我算了下就算各項數值拉滿,不少房東每月還款也在4000元左右
更何況那些買在高位的房東月供至今還在一萬以上
于是被困燕郊的房東們很多都撐不住了
踩盤當天遇到的幾位房東,要么有了孩子著急置換,原有的房子就掛出來賣,要么已經準備離開燕郊了,低價脫手是他們對燕郊的最后一次期待
也因此出現了房子越掛越多、越來越難賣的循環
03
所以燕郊為什么會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一天一夜實地看下來,我對燕郊最大印象就是這里是一個借力而生的新城
從2008年北京房價暴漲,大量購房者向東轉移涌入燕郊,到2010年燕郊認定為國家級高新區,承接北京企業轉移
這期間房價也從一開始的3000元/㎡,翻漲到7000元/㎡左右
尤其2016年燕郊迎來一個最大借力點:通州
本質上,燕郊樓市正是通州規劃之下迅速膨脹的產物
圖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2016年北京總體規劃通州為城市副中心
這一年通州房價飆漲至4萬/㎡以上
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而僅僅一河之隔的燕郊憑借獨特地緣優勢,吸引了大量投資客進場,加上30萬通勤人口創造了海量的市場需求
短短一年燕郊房價迅速翻倍
我在某平臺找到一張房價走勢圖,盡管統計數值或有差異,趨勢卻是一致的
房價不僅猛猛破萬,還直接站上了近三萬的水平
數據來源:安居客,僅供參考
2017年春天,燕郊房價一度達到3.5萬/㎡直通巔峰時刻
很多條件不錯的新盤甚至開出了4.5萬/㎡的單價,整個市場一房難求
樓市的快速膨脹,讓所有人仿佛看到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各位別忘了2016年還有另一個關鍵詞“房住不炒”
事實上燕郊這座新城本身也不具備抗壓性
所以2017年3月22日,廊坊市一紙條文終結了這場短暫輝煌
圖源網絡
這次史上最嚴的限購政策斬斷了投資客的路,迅速引發房價震蕩
自此燕郊樓市走下神壇
加上通州規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最先起勢的也是行政功能而不是產業功能
沒有產業,就意味著對自己及周邊樓市的輻射力度十分有限
因此燕郊房價也一路下跌
后來的事情各位大概也有所耳聞,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能級直接跨過之前十余年的國家新區,成為和深圳特區媲美的存在
燕郊更被搶走了風頭,樓市逐漸被遺忘
從傳奇神話到一地雞毛,燕郊為我們呈現了一座“睡城”在樓市起伏中的真實狀態
04
但既然外界力量靠不住,那內在呢?
這個問題剛好也是燕郊的另一個痛點,缺乏內生力量
尤其對比其他環一線城市,燕郊的無力感更明顯
前不久同事喬不絲去過環滬的昆山,對比高點當地房價跌了三到四成,最近還有回暖的跡象,但燕郊卻沒有
背后最大的區別就是產業基礎
昆山已經當了20年的全國百強縣第一,GDP早破了5000億
圖源:昆山發布
雖然前幾年受上海需求外溢影響,樓市火得風生水起,但本質上昆山并不是靠上海或樓市安身立命的
它最堅固的地方是工業
直接跟各位分享2個數據吧,一是2024年昆山規上工業總產值12398億元,連續4年破萬億
另一個是外資引入情況,昆山一己之力聚集了全國近1%的到賬外資
目前還在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這些新賽道,可見昆山從來沒有自我定位成衛星城、或者睡城,而是完全自主的工業強縣
包括惠州也是如此
作為廣州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惠州石化產業已成為全球產業高地,本身底子就不差
還有2個全國百強產業集群,產業發展模式上已經和蘇州、深圳接近
對比之下,過往的燕郊卻一直缺少產業支撐
客觀地講燕郊并不是沒有產業,只是沒有像昆山、惠州一樣形成規模化的產業
我沿迎賓路從南到北騎行,肉眼觀感上道路很寬、界面很新
燕郊北部城市界面
但一直到北部科學城附近,路上車流稀疏,路旁生活配套只有寥寥幾個
周邊基礎建設還沒完全建好,越往里走人跡、商鋪全無,買瓶水都很困難,整體十分空曠
看得出這里的未來讓人期待,但距離落地反哺階段不知年月幾何
查了下資料發現目前燕郊的產業發展主要是承接北京的產業轉移,打頭陣的還是央企總部和外企
現有的產業布局集聚度也相對較低,無法為本地提供大量就業支撐,生活中這里的人依然要去北京、向外跑才有生路
造成這一局面也有2個原因
一個是特殊地理位置下的產業規劃受限
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2016年—2035年)》,燕郊所在的北三縣要與通州“協同發展規劃”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2016年—2035年)》
且被定位為“生態屏障”和“居住配套區”,而潮白河生態紅線區就占了燕郊面積的30%,產業用地空間嚴重受限
同時行政分割之下,《規劃》的落地與執行一直混沌不清,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燕郊發展都停滯不前
當然本質上還是過度依賴房地產
雖然燕郊2010年就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但產業覺醒上稍稍落后于南邊的大廠縣
當大廠靠潮白新城成為北三縣產業領頭羊的時候,燕郊還停留在房地產無序開發的野蠻時期,本地經濟結構單一
最極端的時候也就是2010-2016年間,燕郊土地出讓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超50%
GDP嚴重依賴房地產,類似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科技)占比不足10%
所以當市場下行投資客退去,燕郊向外無法借力、向內力量不足,只能寄生于北京,樓市下行淪為睡城已經是必然
05
今天的燕郊成了環一線城市最極致的縮影
但我們跟各位討論燕郊并不只是在講燕郊
而是當下的環一線城市正在集體經歷榮光散盡的階段,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萬分痛苦的過程
但浪潮平息之后,這些城市依然有它存在的意義
就像無論北漂還是滬漂、深漂們,都有安家一線城市的夢想,但因為種種限制只能退而求其次
燕郊、昆山、惠州們給了這些人一個拼盡繁華之后落腳的地方
而我眼中的燕郊也正變得和從前不太一樣
最讓人振奮的地鐵22號線明年即將通車,路過時我踮腳看了看,神威大街站已經封頂了
這條北京地鐵會在燕郊經過4站,屆時燕郊通往國貿CBD最快只用半小時
估計明年又有很多人選擇到燕郊開啟新的生活
但曾經的房價奇跡大概率不會再出現了
而那些曾經買在燕郊的人,并不是都有能力果斷離開,也會因為房子、工作、家人繼續留在這里
以上為正文,來自余奔雷
這是真叫盧俊公眾號的第6050篇原創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