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教育與閱讀碎片化的時代。
對此,不同的專家學者都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應該成為人們的必讀,來應對這場知識危機。
如果只選一個學科,打通文理、溝通過去、現在與將來,且兼具實用與浪漫,可能非地理(學)莫屬。
透過《國情分界線》(獨家)、《地理學與生活》《歷史地理十五講》等六本講述地理的好書,我們能發現地理(學)的四大價值。
著名人文地理學者段義孚甚至認為,作為地球的公民,只有了解地理,人們才能具備包容和理解的素養,避免實踐上的沖突,共同珍惜和建設我們的家園。
一:打通人文與自然
地理很有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人一提到地理,就會想起各種地形、氣候的死記硬背。再加上時區、經緯度的來回運算,更引發了“地理是文科還是理科”的困惑。
《地理學為什么重要》告訴我們,地理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是典型橫跨文理的交叉學科。
通過自然地理,我們能澄清很多似是而非的錯覺。比如,歐洲整體其實很靠北,與羅馬緯度一樣高的是北京,而不是杭州或廣州;英國與中國東北緯度雖然差不多,但受海洋氣流的影響,卻遠比東北要暖和、濕潤。
地理學還能解鎖各種有趣的“冷知識”。比如,海洋中實際蘊藏約2000萬噸黃金,總價值超700萬億美元;赤道處自轉速度達1609公里/小時,而兩極幾乎靜止。
通過人文地理,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有趣的人文風情。例如,四川盆地用麻辣對抗濕氣,黃土高原用窯洞馴服溫差,江南水鄉借河道編織商貿網絡,郭德綱提到的贊比亞主食“恩希瑪”,其實就是中國北方的棒子面粥……
總而言之,地理不僅橫跨文理,更重要的是,還很有趣。
二:沒有觀世界,何談世界觀
地理是現代人的智識必備
古代形容一個人有知識,常見的說法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交通阻礙的古人尚且如此,交通如此發達的現代人,則更應如此。
首先,地理能幫助我們在全球化的市場經濟時代更好地合作。正如《人文地理通識》一書所言,我們是嵌入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交易、交流網絡的人,必須要全面了解世界。哪怕是為了在假期和家人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若不了解地理,也是入寶山而空手回。
其次,地理能擴展我們的世界觀。我們之所以有很多偏見、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很多隔閡,很大一個原因是不了解,少見自然會多怪。無論是人文地理告訴我們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還是自然地理告訴我們的“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都無不提醒我們:地理能提供足夠多的“見識”,打破小我的自我中心主義,發現世界的多樣性。
人們常說,重要的是世界觀。但沒有觀世界,何談世界觀。地理就是觀世界,建立世界觀的絕佳開始。
所以說,地理是現代人的智識必需。
三:沒有地理的歷史是盲目的
地理是文明的硬約束
地理不僅影響個人,同時也影響著歷史、經濟乃至文明的進程。
地理左右著歷史。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反復援引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的名句“歷史好比演劇,地理就是舞臺;如果找不到舞臺,哪里看得到戲劇!”。中國歷代王朝的得失、興亡、都城選擇,楚漢相爭、赤壁之戰、蒙古統一等戰爭軍事,背后都有地理的因素。
地理是國情的設計師。《國情分界線》一書首次將地理學家胡煥庸1935年發表的“璦琿—騰沖線”公之于出版物。由于地形、氣候等地理因素,這條神奇的45度線左右了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分布、一二線城市數量、經濟活躍度、甚至霧霾/物流包郵/滴滴打車分布。這個分布格局,100年來未曾改變。
地理甚至決定了文明的興衰。為什么是歐亞大陸人征服了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洲人,而不是相反?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告訴我們,這背后也是地理的原因:歐亞大陸橫向連接,物種更豐富、交流更頻繁。中國歷史上,戰國末期秦能夠一統天下,也和地理優勢息息相關。
總之,地理能幫我們更輕松地讀懂歷史與文明。以至于歷史地理學家陳正祥說“有些長篇大論說不清楚的現象,用地圖來表示卻可一目了然。”
四:教會我們謙卑與節制
地理關系著人類存亡
受某種進步主義以及科技的迅猛發展的影響,“人定勝天”一度成為我們的某種“信仰”,電影《哪吒2》中甚至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言。
但地理告訴我們,科技始終沒能逃脫地理的束縛:5G基站的布局要依據人口密度,高鐵軌道的建設要避開斷裂帶,星鏈計劃須繞著電離層設計——所有前沿科技都在向地理交“過路費”。
歷史與生活也是如此。胡煥庸線告訴我們,不宜居的地區,人力很難打破;秦嶺—淮河線告訴我們,南甜北咸就是有道理;而中國的地形也告訴我們,東北雖然很冷但不適合滑雪,瑞士雖然不冷,但卻是滑雪勝地。這是人力不能改變的。
地理還告訴我們,所有人唯一的母親——大地正在日益惡化。以至于《地理學與生活》一書中用了很長的篇幅發出警告:海平面上升、森林過度砍伐、物種滅絕、快速城市化和大規模移民……
總之,地理告訴我們,地球就是如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應該學會謙卑與節制。更大的地理學——天文學,甚至還告訴我們,如此宜居的星球只有一個,而且大概率我們也走不出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想的人生離不開地理的指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