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及時接收通知
信息來源:雨城法院
天全微生活微信號:(tianqwsh)編輯制作
近年來,
雨城區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貫徹落實“抓前端、治未病”理念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深化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
推動民商事糾紛源頭預防、實質化解
日前
雨城區法院通過
“法院+工會+N”的模式
高效化解一起工傷死亡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
高處施工不慎墜落
工亡賠付起紛爭
2023年2月,王某入職某建筑公司,從事工程施工工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同年4月的一天,當王某在進行施工作業時,不慎從3米高的擋墻上掉落至地面,隨即被送往醫院搶救治療,最終被診斷為多發性大腦挫裂傷、顱骨多發骨折、腦室出血、顱內高壓等并陷入昏迷,至此王某便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治療。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無疑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王某住院期間一直由其兒子(小王)以及與王某同居14年的女友李某輪番照顧,建筑公司也支付了兩年期間所花費的相關治療費用共計200萬元。后經相關機構認定,王某的傷害事故被認定為工傷,其傷情被評定為一級傷殘。2025年3月,王某因醫治無效不幸離世。
王某死亡后,其家屬向建筑公司提出了賠償要求,但雙方因賠償金額等問題一直未能達成一致。于是,王某的家屬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多元解紛+司法確認
聯動調解護民生
雨城區法院受理該案后,考慮到案件涉民生,且賠償金額較大、死者家屬情緒激動,在了解到雙方均有調解意愿后,決定采用“法院+工會+N”的調解模式,力求快速化解雙方矛盾,促成案結事了。
于是,雨城區法院對該案開通“綠色通道”,迅速啟動涉民生勞動爭議案件“三立即”機制(即立即立案、立即聯動、立即委派),由此前雨城區法院與雨城區總工會、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司法局聯合成立的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指派兩名調解經驗豐富的調解員,法院指派一名調解經驗豐富的法官,組成聯合調解小組開展調解。
“法官,我們家就只有他一個人在掙錢,他沒了,我們家咋辦啊?”
“我們愿意賠償,但數額要合理,兩年的時間我們已經支付了太多醫藥費!”
調解過程中,調解小組充分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和訴求,深入淺出地向雙方釋法說理,一邊疏導家屬情緒,一邊勸導用工單位要體現企業的擔當,引導雙方理性表達意見逐步縮小分歧。其間,調解小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該案的賠償金額進行測算,為雙方計算出包含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等費用在內的具體賠償數額,并就賠償款的支付方式、時間等細節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劃。經過調解小組的耐心溝通和不懈努力,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由建筑公司賠償死者王某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等共計138萬元(不含死者治療費用)。
協議達成后,建筑公司當場支付18萬元,承諾剩余部分分兩期于2025年5月30日前支付完畢。
之后,承辦法官當即對該案進行司法確認,最大限度為王某家屬節約司法成本。
“沒想到案子這么快就解決了,太感謝法官和各位調解員了。”王某家屬感激地說道。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從立案登記到調解成功,雨城區法院利用“多元解紛+司法確認”模式僅用3天時間將矛盾妥善化解,為死者家屬回歸正常生活、建筑公司恢復正常工作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
法官說法
于勞動者而言,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應優先得到保護,勞動者在工作時間或上下班時間因公傷亡的,受害者有權向用人單位請求工傷保險賠償,在這里,也提醒廣大勞動者需增強安全保護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在參加工作時及時簽訂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購買工傷保險等,一旦發生工傷事故,需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材料,及時申請工傷認定。
而用人單位,也應當依法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這不僅可以切實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可以有效降低用人單位的用工風險。
請關注@雅安李小編視頻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即可進入》》雅安約車
點點在看,點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