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或許到現在都無法忘記當年與美國簽訂的“廣場協議”!所以此番美國對日開出關稅條件后,日本到現在都還沒有完成與美國簽訂關稅協議。
用石破茂的話來說就是,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卻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由此可見,目前日本內心是不想與美國簽訂關稅協議的。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近日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雖然日本迄今為止奉行的是追隨美國的國家戰略,甚至被外界視為從屬于美國,但是現在日本國內對這一政策方向開始產生了質疑。人們開始反思,日本作為亞洲國家,是否應重新定位自己的地位與作用。他認為,日本必須朝著重新定位這樣的方向努力。
對于他這個觀點,我相信很多朋友們都是十分認可的。日本作為亞洲國家,應該跟隨中國發展,而不是跟美國的步伐!從此前美國對日本開出的關稅條件來看,可以說是無比苛刻,日本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當特朗普政府將汽車關稅從2.5%暴增至25%時,日本汽車業瞬間面臨13萬億日元經濟損失的威脅。即便石破茂政府獻上"萬億美元投資"的投名狀,美國依然將日本148萬輛對美出口汽車視作"經濟安全威脅"。更諷刺的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鏈正被美國雙向絞殺:本土工廠面臨25%關稅,墨西哥分廠也因北美自貿協定變動受損,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霸凌,讓78%日本民眾質疑美國的安全承諾。
在半導體領域,美國的長臂管轄更顯荒誕。日本企業被迫在中美間走鋼絲:斷供中國將失去全球最大市場,違抗美國則面臨技術斷供。這種"經濟安全陷阱"已造成日本半導體出口額暴跌19%,而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反超日本至35%的現實,更凸顯依附美國戰略的代價。
鳩山由紀夫的呼吁,實質是東亞多極化趨勢的鏡像反映。若日本能真正踐行戰略自主,東亞格局或將呈現三重變化:經濟層面,中日韓自貿區可能突破現有瓶頸,形成覆蓋22億人口的超級市場;安全層面,地區安全機制可能從美日雙邊同盟轉向多邊對話平臺;價值層面,東亞國家有望超越“民主VS威權”的二元敘事,探索符合自身文明特質的發展道路。
今天還有一個信息值得大家關注,日本財政部長加藤勝信星期五(5月2日)上東京電視臺節目,被記者問及日本不出售所持的美國國債,是否可以作為談判工具。加藤勝信說,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可能是兩國貿易談判的一個籌碼,但是否使用是另一回事。加藤勝信同時強調,日本持有美國國債并不是特意為了支持美國。也就是說,如果日本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問題進展不順利,那么日本完全有可能通過拋售美債的方式來反制美國。
加藤強調"持有美債不為支持美國",撕破了美日同盟的溫情面紗。當全球最大美債持有國開始將債券資產武器化,其示范效應不容小覷。直白點說,若日本拋售美債,可能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增加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從而迫使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加藤勝信的表態更多是策略性威懾,旨在為貿易談判爭取主動權,而非立即行動的承諾。日本若拋售美債,需權衡經濟代價與政治收益,其實際可行性受多重制約。
當然了,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叫作兔子急了也咬人。現在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美日與日本的關稅談判,到底會談出什么樣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